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5-01-17
2015-01-17 第B08版:医疗与保健 大 | 中 | 小 

中医药海外传播不如先从讲好“故事”开始

作者: 荆文娜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2914
     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医药产生兴趣,上图为外国医学人员学习拔罐。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荆文娜

    十余年前的电影《刮痧》至今让人印象深刻。电影内容讲述的是一对中国父母在美国使用刮痧疗法为孩子治病后,孩子身上的淤伤竟使他们被法庭控告虐待。影片生动易懂地向中外观众展现了中医药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认同问题。现在,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西方人眼中,中医不再是个陌生的话题,甚至一些疗法还通过立法悄悄走进了西方人的家庭。仅在澳大利亚就有超过30%的人寻求中医治疗,且多数为非华人。2014年底,在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的共同见证下,北京中医药大学与西悉尼大学合作,在澳洲建立“中医中心”。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打造集中医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文化为一体的综合平台,广泛开展交流合作,探索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新模式。
    这一举措,是继2012年澳大利亚成为首个以立法方式承认中医合法地位的西方国家以来的又一重大事件。中医药的海外发展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文化认同从讲好“中医药故事”开始

    据了解,美国已有43个州通过立法确定了中医针灸的合法性。“虽然针灸在西方已经广为流传,但中医药在西方仍属外来疗法,从整体来看在西方并非人人皆知。如果想在西方或是欧洲更为广泛地普及中医药,应首先使医学工作者对中医药重要的疗法疗效产生兴趣,这就是为何有必要建立一些中医药的基础研究项目,利用新的工具、新的技术和新的科学方法来进行研究。例如中澳两国大学合作建立的‘中医中心’应该是个很好的开始。一旦西方医学工作者了解了中医药的医学原理,就会更好地促进中医药的海外发展。”一位在德国开诊所的左医生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左医生还强调,在使西方医学工作者对中医药整体产生兴趣后,还需对医务人员进行中医药知识的普及教育,随后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来规范中医药的注册。在欧洲或其他西方国家,中医药欲得到认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为此,今年的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国家中医药局局长王国强指出,今年为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要加强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针对国外受众心理和接受习惯,加强分众传播内容建设,充分利用孔子学院和海外文化中心等平台,创新交流传播方式,讲好“中医药故事”。

国际标准化问题应争取话语权

    中医药“走出去”虽已喊了多年,但步伐仍然比较缓慢,原因包括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难以取得国际认可,即标准问题存在差异。就中药问题而言,同样使用中药的日本和韩国,由于较好地结合了国际规则与传统中药理论,其药品在国际上享有较高地位。据现有数据显示,日本的中药占国际中药市场80%的份额,韩国占10%,而中国仅占2%。
    “日韩的中药国际推广之所以比我国做得好,是在标准问题上进行了适应国际标准的调整,而我国使用中药大多遵循传统的用法。”此前,北京万和颈椎病医院总经理兼执行院长王洋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强调。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振吉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中医药国际标准化有利于改变国际社会认为中医药原始、层次低、不科学的错误印象,提高各国对中医药的认可度。“谁掌握了标准的制定权,谁就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技术和经济竞争的主动权。因此,制定和推广中医药国际化标准显得尤为重要。”李振吉表示。
    据李振吉介绍,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现已迈出了很大的一步。2014年2月25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北京发布了《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国际标准》。这是首个在世界传统医药领域内发布的ISO国际标准。4月22日,该组织又发布了《人参种子种苗第Ⅰ部分:亚洲人参国际标准》。8月,ISO又发布了《中医药学语言系统语义网络框架技术规范》和《中医药文献元数据技术规范》。这对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加快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的工作会议上,王国强也指出,要推动中医药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充分利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等平台,健全双边多边交流合作机制,积极参与相关标准规范制定,在国际传统医药领域更好发挥作用。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科标部主任包文虎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工作将有三个重点,一是占领国际主导权。这就要求从国家角度进行统筹规划和重点推进,对一些有市场前景、比较成熟、对中国中医药占领制高点有好处的标准进行提炼,并进行系列标准的推进。二是加大产品标准、服务标准、质量标准的出台。只有这样的ISO标准出台,才能产生市场效益、占领产品制高点同时也给国家带来国际影响力。要制定计划、进行投入,加强标准的转化。三是推动标准的落实。落实标准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最佳执行、取得最佳效率、降低成本,为经济发展做贡献。标准制定后,下一步就要研究措施办法以推动标准的落实。

市场广阔,但须先练“内功”

    包文虎认为,让我国中医药产品与国际主流市场的药品标准接轨,是中药进入国际市场、提升中医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路径之一。我国许多企业都在此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进展,尤其是一些药企,目前在国际市场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
    2012年,地奥制药心血康胶囊以治疗性药物身份通过了荷兰健康保护检查局的注册,获准在荷兰上市,成功推开了进入欧盟医药市场的大门。荷兰已经成为我国对欧盟中成药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在荷兰约15%的人要看中医,还有1600多家中医诊所、出售450多种草药饮品、150种中成药和80种颗粒剂。
    另外,天士力制药集团产品复方丹参滴丸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认证,进入三期临床实验;上海现代中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中药产品扶正化瘀片通过了美国FDA二期临床试验。同仁堂在海外1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90家分店,遍布英国、马来西亚、阿联酋、澳大利亚等国家。其海外分店大多“医药一体”,同时还与孔子学院合作,在销售服务和产品的同时传播中医文化。
    从国家监督管理层面而言,我国也正在督促中成药企提升标准。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商务部颁布了《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对重金属、农药残留及黄曲霉素等相关指标进行控制,并委托中国医保商会对该标准进行推广,指导出口企业使产品符合“绿色中药”标准,跨越国外的“绿色壁垒”。
    同时,为了练好国内中医药企业“内功”,国家也严把中药产品质量关。为了使中药在生产质量方面有所提升,早在2013年,食药监总局发布《关于加强中药提取和提取物监督管理的通知》的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对中药提取物进行规范。征求意见稿称,自通知印发之日起,各地药监局一律停止中药提取委托加工的审批,此前已批准的委托加工应严格按照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中药前处理和提取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国药监安〔2002〕84号)的要求加强监督管理。同时,自2016年1月1日起,凡不具备中药提取能力的中成药生产企业,一律停止相应品种的生产,已获得批准的委托加工也应一律废止。
    “打铁还需自身强”,既然拥有潜在的广阔市场,无论是中医药行业自身,还是相关监管部门,都应首先练好“内功”来迎接世界挑战。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