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5-03-28
2015-03-28 第A01版:头版 大 | 中 | 小 

电力的意义

作者: 宋时飞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568
编辑部时评

宋时飞

    19世纪70年代,脾性被人类掌握不久的电,取代蒸汽成为工业主要动力,进而引发第二次工业革命。那时的电力,头顶新能源标签,锐气十足,春风化雨,催生出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并使人类社会跨入电气时代。世界历史长河中,从此有了一个全新航标。
    20世纪第二个十年,电力脱去稚气,筋强骨壮,挑起大梁,不但广泛应用于生产领域,自身也逐渐繁茂,成为独立的工业部门。产业经济学经典教材里,从此有了一个全新对象。
    旧中国积贫积弱,电力先天发育不良,规模小,装备差,难以在全球电力工业版图上登堂入室。新中国的成立,使电力发展迎来新春天。经过数十年如一日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努力,中国的电力工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一极——2011年,电力装机容量已达10.6亿千瓦的中国,首次超美,成为世界第一电力装机大国。而且,我国目前也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电力市场。
    电力工业在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历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这集中体现为几个“化”:一方面,电力作为基础产业,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汩汩动力;另一方面,其他领域和部门的发展,反过来又为电力市场化改革搭建了广阔舞台。这一过程中的电力,既是因,也是果,有时是推力,有时是拉力,与其他行业互为表里,相映相和。
    经过长时期规模化发展的中国电力工业,今后将不再过度追求数量目标,而是把质量和效益摆上突出位置。这也体现为几个“化”——法治化,将使电力工业更加于法有据;绿色化,将使电力工业更重清洁发展;人性化,将使电力工业更重用户体验;科学化,将使电力工业更重制度设计。这其中,电力既是探路者,又是试验田。
    电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是否经济,又是否可靠,看似浅近,其意则深。
    电从哪里来?站上历史新起点的电力,将着重处理好两对关系:其一,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序缩减发用电计划、完善政府公益性调节性服务功能等举措,会让政府之手更加规范有序,市场之手更加充分有力;其二,是多发与少发的关系——全面放开用户侧分布式电源市场、清洁能源多发满发等举措,会让绿色发电主体渐行渐劲,高耗能发电主体前路逼仄。
    电往哪里去?电力是现代社会的“血液”,其流其向,本身就蕴含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取向。今后,电力将通过改革,理顺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市场交易机制,价格这根有力杠杆,将使我们的发展意志得到充分彰显。比如,服务业将受到更多倾斜,新业态和扩消费将得到更多实惠,用电侧末端的广大农村和城镇居民小区,将拥有更多可靠感和获得感。
    往哪里去,表现出取向;怎么到达,展现出方法。按照最新改革设计,电网将拥有全新角色和定位——“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将使输配电价愈加清晰;“用户或售电主体按电网等级付费”,将使权责利愈加统一。前者,更多体现为用好政府“有形之手”;后者,更多体现为依托市场“决定之手”。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电力体制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这其中的关键,就是以我为主。比如,国际主流经验和教训都表明,电力行业确实不该回到垂直一体化垄断经营上去,但这并不是说非要走放松管制和私有化之路。改革的核心,是要充分考虑电力工业的技术经济特性,确立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式,并逐步构建起竞争有序安全高效的电力体制。
    电力如镜,观历史,照现实。回首新中国电力工业60余年,时缺时余占据大半,基本平衡的时段少之又少。严重的缺电和窝电,都是资源没有得到优化配置的表现,对我们这个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而言,既属正常,又显遗憾。
    差距就是动力。我们相信,新常态下,随着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中国对电力体制改革的探索和推进,将驶过一个又一个新节点;对电力发展规律的体悟和把握,将迈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