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5-05-07
2015-05-07 第B08版:政策与项目 大 | 中 | 小 
北京是服务业,河北是基础原材料

京津冀之天津发展比较优势:除了港口还有高端制造

作者: 黄瑛 郑礼 陈钊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4357
    
黄瑛 郑礼 陈钊

    当前,天津正处于加快实现城市定位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做大总量与推进转型升级的双重挑战。而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给天津方面带来了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将为天津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增长动力。

已培育一批高端产品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创新资源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的区域之一,是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增长极。不过由于诸多原因,京津冀作为一个区域经济整体,与世界其他著名大都市区及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相比,产业水平和综合实力存在较大差距,而这也意味着其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产业结构梯度明显,对接协作潜力巨大。
    首先,京津冀产业体系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以2013年数字为例,北京三次产业结构为0.822.376.9,服务经济特征凸显;天津三次产业结构为1.350.648.1,第二三产业双轮驱动;河北省产业结构为12.4工业经济占据主导。
    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到,目前北京已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总部经济、科技研发优势突出;天津制造业基础雄厚,培育了一批高端产品,形成了一批产业聚集;河北基础原材料产业占有重要地位,钢材、平板玻璃、焦炭等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京津冀产业内部结构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合作提升空间较大。
    ——需求动力各有侧重,投资合作空间广阔。
    北京以消费拉动为主,天津与河北以投资拉动为主。2013年,京津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分别为36.1%、70.4%和82%。
    具体来看,当前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进一步提速,河北城镇化空间较大,投资需求依然旺盛,尤其是民间投资活跃。2013年,天津民间投资达5103.52亿元,增长23.5%,快于全社会投资9.4个百分点,占比为50.4%;河北民间投资17760亿元,增长20.7%,快于固定资产投资2.2个百分点,占比为78.5%。随着城市群建设和产业链条的延伸拓展,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将成为津冀投资合作的重点领域。
    ——资源要素不断集聚,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一是人口流动更加频繁。北京、天津经济发达,就业机会较多,对河北的人口吸纳效应明显。二是资金投入不断加大。2013年,天津利用内资到位资金中,北京资金971亿元,占31.1%;河北资金341亿元,占10.9%。三是科技合作前景广阔。京津冀汇集了全国1/4以上的著名高校、1/3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2/3以上的两院院士,拥有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等20家国家级高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科技智力资源最密集的地区。借重北京研发优势,用好天津、河北产业化空间和载体,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有助于辐射带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空间布局逐步明朗,城市群建设已具雏形。
    北京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天津根据“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的城市总体规划,着力优化空间布局,京津产业新城、中关村科技新城等合作功能区建设正在加快推进。河北充分发挥保定和廊坊首都功能疏解及首都核心区生态建设的服务作用,进一步强化石家庄、唐山在京津冀区域中的两翼辐射带动功能。随着交通网络的逐步完善,京津冀区域将在中心城市的辐射下,带动周边一批节点性城市快速发展。

滨海新区的投资边际效益正处上升通道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三地功能定位也逐渐明确,其中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其经济功能将有所弱化。加之近年来,天津经济总量快速扩张,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综合这些因素可以预计,未来天津在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中心地位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凸显。具体来看:
    首先,从资源配置看。天津在港口、产业、政策、土地等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这将有利于资源要素按照市场规律向天津集聚,从而汇集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其次,从增长动力看。目前,天津滨海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是0.23,处在成长期,投资的边际效益正处在上升通道。天津投资总量保持合理增长,一方面有助于加快打造承接首都产业转移的功能平台,吸引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地;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以商招商,完善配套能力,增强产业链拉动效应。
    再次,从发展布局看。天津除滨海新区外,西青、武清、东丽、北辰等区的发展基础较好,2013年生产总值均超过700亿元,有望率先成为GDP千亿城区,同时在就业容量、配套设施、服务功能、资源禀赋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可作为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支点,在承接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天津采取积极措施提升竞争力

    为了把握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良机,天津积极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首先,是助推产业对接。天津与北京共同规划建设了京津合作示范区,滨海高新区与北京中关村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成功吸纳了中关村多个转移项目;京津产业新城、中关村科技新城、京津新城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等功能平台加快建设,在京国际国内500强企业总部纷纷来津设立分支机构或兴建项目;津冀开展了中医药合作项目,天津商品交易所投资入股石家庄股权交易所等。
    其次,助推港口合作。天津港集团与河北港口集团共同出资组建渤海津冀港口投资公司,有利于渤海湾区域港口群优化资源配置,聚集航运物流要素,提升区域港口的国际竞争力。
    最后,助推创新发展。从制度创新看,滨海新区成立了国内首家地区级行政审批局,实现“一颗印章管审批”,有效提升了行政审批效能。从商业模式创新看,电子商务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全国20强电商全部落户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铁合金交易所等一批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投入运营;融资租赁快速发展,业务规模约占全国的1/4等。

进一步挖掘天津经济增长新动力

    面对未来,笔者认为在经济发展方面仍有许多潜力可挖。具体主要有:——发挥产业优势,建设高端项目。一是加快打造现代制造中心。对照现代制造中心的目标,天津工业发展还存在着结构偏重、产业链短、产品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应坚持规划引导,围绕优势支柱产业,优先发展高端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京津合作示范区等载体建设,吸聚首都创新资源,做好孵化、转化和产业化,提升产业能级和聚集度;探索在曹妃甸、保定等地区共建产业园区,构建产业链上下游的对接合作平台,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二是努力构建现代服务经济体系。天津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不到50%,尤其是附加值较高的非流通类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应落实国家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决策部署,支持重点领域加大投入、加快发展。具体包括:依托制造业优势,大力发展研发设计、仓储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市场营销等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推进京津新城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等功能平台建设,积极开展金融、信息、会展、旅游等高端服务业项目合作,主动承接养老、医疗、教育机构转移;加快西青、武清等新城建设,提高小城镇的经济和人口集聚能力。
——发挥双港优势,强化集聚辐射。一是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环渤海地区有10个亿吨大港,其中天津、青岛、唐山、大连4个港口居全球港口前10位,是世界上大型港口最集中的区域。应抓住海运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难得的机遇,强化天津港在环渤海地区的主导地位,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全球资源配置枢纽。具体措施包括:完善港口功能布局,充分用好渤海津冀港口投资公司这一合作平台,有效整合港口资源,与周边港口合理分工,共同打造世界级港口群;发挥东疆政策优势,加快航运物流要素聚集,建设进口商品分拨基地,辐射北京及河北各主要城市;优化临港产业结构,承接北京高端制造业转移,发展船舶、海工装备、港口机械制造等临港工业,延伸发展旅游、金融、贸易等相关产业,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航运服务体系。
    二是提升天津机场的承载能力。天津机场的定位是北方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和大型门户枢纽机场,随着天津机场T2航站楼投入使用,货邮年吞吐能力将达到110万吨,旅客年吞吐能力将超过5000万人次,可以有效承接首都机场的溢出分流需求。今后,应加快完善辐射周边、便捷高效的地面综合交通网络,新建一批异地城市候机楼,争取更多客源,以服务天津及周边区域发展。同时,还应充分利用客货双区运行航空港的有利条件,以建设航空物流园区为契机,加快发展航空物流、航空金融、邮件快递等临空产业,吸引大型核心企业入驻,构建中国北方最便捷的航空物流运作平台。
    ——发挥创新优势,挖掘发展潜力。
    一是强化科技创新对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京津冀地区共有7个国家级高新区,开展协同创新将有效推动天津产业向高端化发展。应着力完善规划布局,同时借鉴中关村管理经验,在吸纳科研人才、激励自主创新等方面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是释放制度创新对市场环境的优化效应。如今,天津自贸区已经挂牌成立,应借鉴上海自贸区成功经验,加快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安排,通过推进投资自由化,不断改善利用外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三是发挥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应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平台经济,促进第三方支付、大宗商品、贸易、多媒体等平台企业发展。同时,还应充分发挥金融创新先发优势,进一步创新金融体系、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打造金融创新运营中心,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作者单位:天津市统计局)

链接

    《京津冀发展报告(2015)》指出——

天津正逐步取代北京成为区域货运中心

    中国经济导报讯记者张守营报道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15)-协同创新研究》发布会日前在京举行。蓝皮书指出,天津正逐步取代北京成为区域货运中心。
    蓝皮书指出,2004年到2012年京津冀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完成的货运量从153777万吨增长到312932万吨,年均增长9.2%,北京、天津和河北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2%,3.0%和13.7%。北京货运总量为负增长,其在京津冀城市群中所占份额由2004年的20%下降到2012年的8%,铁路、公路货运量所占份额分别由2004年的8%和25%下降到2012年的2%和10%;而天津铁路、公路货运量在京津冀城市群中所占的比重均超过北京,尤其是铁路货运的地位大大提高;随着河北港口的发展,天津水运货运量所占份额以及增长率均有所下降。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