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5-08-26
2015-08-26 第B01版:发展 大 | 中 | 小 

“财新PMI”显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作者: 张洽棠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487
经济数据看运行

    8月21日,财新传媒与Markit集团联合公布中国PMI数据(以下简称财新PMI):8月中国制造业PMI预览值再度显著下跌,较上月预览值下降1.1个百分点至47.1%,较7月终值47.8%下跌0.7个百分点,创全球金融危机后新低。
    与7月份终值相比,生产指数从47.1降至46.6,新订单指数也从47.2降至46.3(新出口订单指数从上月46.9的终值降至46.0)。就业分项指数从47.2降至46.0,为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值,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从49.4升至49.7,原材料库存指数从48.7降至48.4。
    点评:
    财新PMI创金融危机以来新低,经济指数大幅低于荣枯线,显示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虽然近期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但尚未传导至生产面。而汇率波动导致外需出现走弱,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
    分项指数看,需求持续恶化,新订单和新出口订单双双下滑。外部经济环境恶化叠加,国内经济需求不振,导致新订单和新出口订单恶化,受需求疲软所累,供给端也出现明显收缩,企业采购备货活动显著放缓,采购指标大跌,生产指数下滑。产出指数与原材料采购指标均下降,制造业企业生产活动放缓,企业缩减原材料的采购量,采购备货的意愿下降。
    库存则出现了分化,原材料去库存和成品补库存并存。从库存周期来看,现阶段仍处于主动去库存周期,而短期受到需求明显恶化的影响,企业储备生产原材料的意愿降低,原材料库存出现萎缩,成品库存的增加更多是因为需求疲软而出现的被动补库存。
    从总体来看,供需两弱是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矛盾。去库存、去产能制约产出增加,进而影响就业、制约采购意愿。在经济内生动力不足的情况下,稳增长需政策加码,尤其是财政政策。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信息消费、海洋工程装备等六大工程包,与前期发布的11大工程包相比,此次更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引导经济转型意味更浓。未来政府或将持续加码公共支出力度,加快盘活财政存量资金,进一步降税清费,为企业减压,推动PPP模式引导民间投资等。

改善跨境资本流动或需定向货币工具

    8月18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银行结售汇逆差2655亿元,其中,银行代客结售汇逆差1743亿元,银行自身结售汇逆差912亿元。境内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流出129亿元,其中,证券项下净流出289亿元,跨境人民币净流入725亿元。
    点评:
    跨境资本流动在连续3个月出现改善后,7月再度出现恶化局面。从货币流向上看,企业和居民的购汇意愿大幅上升,而结汇意愿则快速下降。一方面,美联储主席耶伦在7月中旬重申“在年底前启动加息是合适之举”,近期美国就业等指标表现较好,美联储加息预期再度升温带动美元指数走强,带来人民币贬值压力。另一方面,中国股市振荡,股指大幅下挫,加上投资、工业增加值等数据回落,进一步加大了汇率贬值预期和资本流出压力。
    从货币需求的角度看,自8月11日完善中间价定价机制以来,人民币汇率贬值的担忧明显上升,出现了恐慌性购汇的需求,这可能导致8月的外汇占款或者其他跨境资金数据继续下滑。
    不过,中国经济稳增长政策效果也逐步在显现,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币加入SDR日渐临近,这些都有利于缓解资本流出压力,但不确定性仍然较大。作为央行而言,既不希望见到流动性泛滥的局面,也不愿意通过提高利率水平维持汇率稳定。因此,央行会更偏好定向操作工具,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栏目主持人: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张洽棠)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