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6-01-01
2016-01-01 第B01版:发展 大 | 中 | 小 

“双十一”信用评价报告:售假成头号“毒瘤” 跨境电商受关注

作者: 马芸菲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3171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马芸菲

    合算了还是被坑了?应该给一个创造912亿元交易额的“双十一”怎样的评价?一个真实的“双十一”展现在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双十一”综合信用评价报告(2015年度)》中。这是我国首个利用大数据监测分析、专门针对“双十一”购物节所做的综合信用评价报告,对促进我国电商领域诚信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这份《评价报告》来自国家信息中心、百度、中诚信、奇虎360分别对互联网电网平台进行的实施监控采集、处理、整合、计算分析,共监测到2015年“双十一”期间淘宝、天猫、京东等11个电商平台上的1.72亿件商品。根据数据,2015年“双十一”期间,涉嫌售假类占比高达44.82%,同比上升18.2%,售假已成为危害电子商务诚信的“头号毒瘤”。
    问题:失信案例售假类占比高达44.82%
    差评率高、退货率高、投诉率高等质量三高问题、变相设置价格陷阱、销售数据注水、物流配送成软肋、大量违规广告……数据显示,2015年11月11日~15日,涉及电商平台、电商企业、物流公司、第三方支付机构、消费者等主体的失信案例数量同比增多57.49%,反映出电子商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形势仍很严峻。在这些失信行为中,最大的“毒瘤”当属售假问题。
    在媒体和网民曝光的失信案例中,涉嫌售假类占比高达44.82%,同比上升18.2%,售假已成为危害电子商务诚信的“头号毒瘤”。利用各种手段,包括卖家自行或通过他人协助建立虚假订单等伪造网店销售业绩的虚假交易类失信行为由9.09%上升到18.57%,位居第二。此外,价格欺诈占7.99%,网络诈骗占6.98%、劣质倾销占6.74%。产品质量、价格欺诈、数据注水、售后服务、误导宣传、物流配送等成为“双十一”期间曝光量最多的问题。
    出人意料的是,《评价报告》显示消电商平台和商家存在失信行为的同时,部分消费者也存在失信行为,如“羊毛党”和“职业差评师”的出现,极大地破坏了网络购物的生态环境。涉及消费者的失信案例有1466条,其中50%为恶意差评类。该类消费者采取不正当手段,对电商企业进行诽谤,给予恶意差评,甚至以此要挟谋取私利。有些消费者充当店家“网托”,有偿替网店刷销售额及信誉,此类行为占比28.54%。部分消费者故意不如实填报个人联系方式、地址等必要信息,此类行为占比达9.44%。此外,还有些消费者利用电子商务交易的虚拟特性,单方面撤销订购合同,随意或频繁变更承诺过的交易条件,或收货不付款,在网上使用信用卡进行支付时恶意透支等。
    四大亮点:“双十一”不仅仅火在国内、火在城市
    虽然还存在着诸多失信问题,但2015年的“双十一”也有许多亮点。如“淘宝”不仅仅是城市上班人的专利,农村市场的消费力量也得到了释放;“双十一”已经走出了国门,沿着“一带一路”走向世界。《评价报告》总结了2015年“双十一”的四大亮点: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跨境电商关注度较高。数据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网民数量增长较快,且对我国跨境电商的关注度较高,未来有可能成为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的重点市场。其中,新加坡、印度、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网民对我国跨境电商最为关注;关注度最高的五大电商平台是全球速卖通、天猫国际、京东、兰亭集势和敦煌网;海外网民青睐的商品类型主要有电子产品、服装、家居用品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新兴市场,其巨大的消费需求成为跨境电商出口产业的新动力。
    ——电商促销活动范围走出国门。2015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8%,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17.3%,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具备了“走出去”的条件。2015年“双十一”期间,天猫国际海淘党数量翻了7倍,京东宣布11月27日当天,京东全球购订单数量比上年增长超过180%。
    ——网络媒体成“双十一”舆情扩散主要集结地。大数据技术搜索监控显示,有44%的消息来源于各大新闻网站,34.75%来源于微博,18.98%来源于论坛,可见,其信息主要来源和分布在新闻网站、微博和论坛,成为舆情传播扩散的主要汇集平台。
    ——农村市场消费潜力充分释放。数据显示,“双十一”开始后仅8分钟,农村淘宝销售便超过千万元,目前,全国涉农网站已超过3000个,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1000多亿元。
    解决办法:建立黑名单,加强行业自律和网络监管
    2016年已经到来,今年的11月,我们能否迎来一个干干净净的“双十一”?针对维护电子商务平台的信用环境,促进电子商务诚信建设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评价报告》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电商平台行业自律。电商平台应提高第三方商家准入门槛,建立严密的采购供应和销售监管系统,杜绝电商平台各类售假行为。
    2.建立网络信用评价体系。对互联网企业的服务经营行为、上网人员的网上行为进行信用评估,记录信用等级。建立涵盖互联网企业、上网个人的网络信用档案,积极推进建立网络信用信息与社会其他领域相关信用信息的交换共享机制。
    3.建立电商信用黑名单制度。将实施网络欺诈、造谣传谣、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等严重网络失信行为的企业、个人列入黑名单,对列入黑名单的主体采取网上行为限制、行业禁入等措施,通报相关部门并进行公开曝光。
    4.建立统一的网络销售监管体系。执法监管部门应当将打击网络“李鬼”与打击现实“李鬼”一视同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在完善实体生产监管的同时,实施网上接力监督,并切实加大惩处力度。
    5.建立电子商务信用信息数据库。以数据标准化和应用标准化为原则,依托行业重大信息化工程,整合电子商务领域的信用信息资源,实现信用记录的电子化存储,完善行业信用记录和从业人员信用档案,加快建设电子商务信用信息系统及行业间的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并定期组织实施行业信用信息发布。
    6.推动电子商务信用建设创新示范。在电子商务领域对守信经营的电商进行有效评估并设立创新示范试点,推行信用报告制度。树立诚信典型,建立电商信用评级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奖惩联动机制,对守法诚信和违法违规等典型案例予以公开,对严重失信行为加大打击力度,使守信者得到激励和奖励,失信者受到制约和惩戒,不断优化电子商务领域信用环境。
    7.更加关注和培育农村电商市场。近年来,电商巨头开始将目光投向农村市场并斥巨资布局。应逐步完善物流网络和相关基础设施,同时借力国家惠民政策,吸引购买力日益强大的农村消费群体,着力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鼓励电商、物流、快递等各类社会资源加强合作,参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打造农村电商2.0的良好发展态势。
    8.为跨境电商创造良好交易环境。政府部门既要牵头建立信用公共服务平台,也要在跨境电商平台发挥把关作用,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为跨境电商平台创造良好的交易环境,给海外买家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也给国内信誉好的卖家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环境。
    9.发挥协会作用搭建跨行业服务平台。专门成立电子商务协会“双十一电商分会”,切实担负起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高度融合的职责,搭建跨行业的自律服务平台,为合法、自律的检验认证机构搭建一个公益平台,为电商管理平台提供强有力的检验认证技术支持资源库。
    10.在全社会营造诚实守信氛围。当下中国网民数量已达6.68亿,其中网络购物用户的规模以3.61亿占据半数以上。有关部门应主动与电台、电视台、报纸等媒体合作,积极运用互联网和自媒体手段,向消费者普及网购安全知识,并利用有效渠道集中曝光电商平台、店商企业等经营主体的各类失信行为。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