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6-01-01
2016-01-01 第B04版:产业·科技 大 | 中 | 小 

2015,勾勒出中国科技产业创新蓝图

作者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3855
    
    
    
编者按

    日前,《咬文嚼字》杂志发布了2015年十大流行语榜单,其中“互联网+”、“创客”榜上有名。这无疑是过去一年中国科技产业充满活力的一个缩影。事实上,在2015年,中国科技产业可谓硕果累累,从屠呦呦获得诺奖,到大飞机C919首机下线,亮点颇多。同时,科技改变生活,其中不乏人们所关注的热点,如备受争议的打车软件,以及千呼万唤的网络“提速降费”,等等,不一而足。
    但在诸多热点中,最令人瞩目的当属“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其实,它们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近几年移动互联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比如,“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是智能制造,其技术基础是电气自动化和传感器、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是实现智能制造不可缺少的条件。至于“互联网+”,其与互联网的紧密关系更是显而易见。可以说,基于互联网特别是无线网络的迅速崛起,同时辅以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日臻进步完善,“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的出现是水到渠成的事。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同时也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中国科技产业发展蓝图的确立之年。《中国制造2025》是国务院于2015年5月8日公布的强化高端制造业的国家战略规划,是建设中国为制造强国的三个10年战略中第一个10年的行动纲领。其核心战略是用30年的时间,使中国从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关键是要提升中国制造产业的创新能力。而“互联网+”以电子商务和金融为突破口,其与其他各个行业的跨界融合才刚刚开始,未来所带来的巨大变化难以想象预测,总之,它将带给我们一个神奇的世界。
    在2015年结束之际,本报特撷取了过去一年我们所刊登的部分有关“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的报道加以摘编,希望和读者一起重温过去的时光!

中国制造2025:迈向制造强国的路线图

    有媒体报道说,“目前中国工业4.0面临的情况是,既要完成工业3.0的任务,同时也要向工业4.0迈步,‘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几乎是参照德国工业4.0的时间表,那就意味着要在2025年完成自动化和智能化的两级跳。”那么,《中国制造2025》在时间表上是否生搬硬套显得有些冒进呢?
    对此,赛迪智库装备工业研究所所长左世全做出了否定的回答。他说:“2012年,中国工程院搞‘制造强国战略研究’时,德国的工业4.0当时根本就没热起来,德国政府也没有明确推出工业4.0战略。我们的‘制造强国战略研究’瞄准的是未来10年如何整体提升制造业的水平,克服所面临的劳动力和环境等方面的压力,我们完全是基于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实际去制定自己的战略规划的,因此一些报道将‘中国制造2025’等同于工业4.0,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误读。”
    ——摘编自本报《中国制造2025等同于工业4.0实属误读》(2015年3月7日)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上说:“德国工业4.0比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和中国的‘互联网+’都要早,在研究中国制造2025的时候,中国工程院曾组团到德国西门子等公司学习,所以在中国制造2025的制订过程当中是参考了德国工业4.0的,但是毕竟中德的起步不一样,所以我们在学习工业4.0的同时,实际上考虑了中国的国情。中国制造2025未来的实践还是要继续向德国、美国等国家学习。”
    邬贺铨认为,对中国企业来说,不是说到了3.0才能往4.0走,哪怕企业只是在2.0的阶段,互联网本身的技术、思维都是可以用到这些企业上的,当然更希望未来企业随着技术进步,将自动化、智能化的层次提高,但不要以为只有到了3.0才能走“互联网+”。
    ——摘编自本报《邬贺铨院士:中国制造2025未来还要向德美学习》(2015年10月23日)
    “世界上超过8000米的高峰只有20座左右,而青藏高原上就有14座,为什么呢?因为青藏高原自身的海拔就高达4500米!中国制造未来要向高端发展,从国家和区域层面而言,必须要打造‘高海拔’的关键共性技术的平台。”在“2015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上,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李北光这样说。他认为,目前我国企业创新的外部性支撑不足,一个原因是共性技术研发功能弱化,原来各个工业行业的院所改制为企业以后,共性技术研发扩散的功能消失了,很多企业在搞核心技术研发、商业秘密的时候,还要搞共性技术研究。显然,让企业单独搞共性技术研究,企业明显感到力不从心。
    ——摘编自本报《中国制造2025要有创新的“青藏高原”》(2015年12月18日)

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提升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这是此热词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2013年曾提出:“互联网加一个传统行业,其实是代表了一种能力,或者是一种外在资源和环境,对这个行业的一种提升。”所谓“互联网+”,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能够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能够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的概念,对全社会、各行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利好。过去已经有很多互联网+传统行业的成熟案例,比如互联网+通信就是即时通信,互联网+零售就是电子商务。传统行业一开始对于结合互联网会感到不适应,害怕收入根基被动摇,但事实上互联网帮助传统行业升级换代以后,带来的新收入会远远大于过去的收入,这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
    ——摘编自本报《“互联网+”:更多的行业将站在腾飞的风口》(2015年3月19日)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在其出版的国内首部“互联网+产业”系统性著作《互联网+:产业风口》一书中指出,“互联网+”即“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是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渗透与融合,但并非二者的简单相加,也并非传统行业简单触网即可完成渗透与融合。而是要通过互联网平台、互联网思维打通传统行业的“任督二脉”,对传统行业进行思维模式和经营模式的颠覆,进而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产业”具有三点意义:一是打破了信息不对称,提升了资源配对与使用效率;二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标志,推动产业转型与升级;三是降低创业门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摘编自本报《电商:“互联网+”行动的“急先锋”》(2015年4月9日)
    众所周知,引领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的过去主要是消费互联网,而伴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更多的实体经济领域将融入互联网经济的大潮。有专家表示,真正的“互联网+”,是实体在供应链应用的基础之上,创造新的价值,创造增量。如果不能获得增量经济,就不能说是“互联网+”。而这个增量,一方面包括生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另一方面也包括获得更低成本的金融资本。
    从“互联网+”行动计划,到发展分享经济,新的各类创新必将层出不穷,而它们能否充满活力,颠覆或融合传统的产业和业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将面临怎样的生存环境,即我们在心理上更多的是欢迎和包容,还是拒绝和排斥。
    ——摘编自本报《网络经济大发展需要更多的包容》(2015年12月18日)
    (本栏文字由本报编辑部编辑整理,图片为资料图片。)

最具“争议”的创新:打车软件

    在移动互联时代的创新中,几乎还没有一项像打车软件那样备受争议,传统出租汽车与专车的冲突不断。2015年10月10日,交通运输部出台了《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意见》将出租汽车分为巡游出租汽车和预约出租汽车新老业态共存的多样化服务体系,实行分类管理、错位发展和差异化经营。人为地将出租车、专车划分为巡游、预约两种模式,是否符合实际,在实际监管中是否能够执行呢?《办法》将相关监管下放到地方监管部门,无形之中增加了监管成本,让平台忙于申请,其监管思路仍然是传统出租车的属地监管模式。
    有人说,2015是优步的胜利之年,尽管一路走来并非顺风顺水,但它毕竟跨越了多重监管障碍。那么,中国的打车软件平台是否也是胜利者呢?

难言如意的达标:提速降费

    自2015年3月5日“加快建设光纤网络,大幅提升宽带网络速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提速降费就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2015年12月24日,工信部部长苗圩说,截至10月底固定宽带和移动流量平均资费水平下降幅度已超过50%、39%。这超过了年初“年底流量、宽带资费下降30%”的目标。但某网站所做的调查显示,有96%的网友认为,并没有感受到提速降费所带来的变化。事实上,工信部的领导也坦承当前提速降费距公众期望还有差距。
    提速降费一方面取决于技术进步,如光纤替代铜缆,速度翻倍资费不变;另一方面,则取决于电信体制改革。然而,曾被寄予厚望的虚拟运营商至今的市场表现乏善可陈。当初,许多人希望他们能够成为挑战传统运营商搅动电信市场的“鲇鱼”,但现实却是虚拟运营商成了一只“小白鼠”。
    2016年,提速降费仍是工信部工作的重点。在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同时,我们也希望电信体制改革能够取得真正的突破。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