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6-01-01
2016-01-01 第B07版:资讯 大 | 中 | 小 

山东滨城:培育职业农民 托起现代农业

作者: 孟杰 赵明春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2517
     学员们在秦皇台乡农喜棉花合作社棉田现场上课。
    滨城区农业局局长宋志刚(右一)陪同有关领导在实训基地。
    位于鲁北平原的滨州市滨城区,2015年继续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工作,是全国300个示范县之一。区委、区政府对该项工作高度重视,有关部门精心组织、认真落实,扎实开展培训教育、推进认定管理,探索制定农民扶持政策。据滨城区农业局局长宋志刚介绍,目前滨城区已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650人、认定第一批130人,培养造就了一支综合素质高、生产能力强、主体作用发挥明显的新型职业农民人才队伍。

    教育培训统一规范 着力提升素质能力

    2015年来,滨城区农业局紧紧围绕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创办“田间课堂”,把“农技教室”设立在田间地头,农技人员根据农事季节把理论教学与技能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农民及时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增强了农技推广的效果,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滨城区坚持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培训模式,制定了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滨城区农业局提出立足主导产业、对农民开展生产技能培训和经营管理培训的“一点两线”教育培训模式,建立了匾牌标识、培训装备、培训流程、师资队伍、管理制度、团队建设“六统一”的田间课堂。根据产业要求,滨城区建设了不多于50人的田间课堂8处、创业园实训基地6个,把新型农民培育田间课堂与实训基地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培训贴近农村,方便农民的目的。
    为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开阔学员眼界,滨城区农广校积极组织职业农民学员外出学习观摩。2015年6月,组织85人赴兰陵参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2月,组织150人赴济南高新国际会展中心参加了全国农产品加工技术成果博览会。学习观摩深深触动了辅导员和学员们的心扉,他们亲眼看到了新科技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强大力量,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更加认识到培育职业农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经营管理培训采取异地培训的方式,安排在山东省农广校滨州基地。学员们采取准军事化管理,集中培训7天,让学员们加深了友谊,促进了交流。滨州市农广校引导参训农民成立了滨州市职业农民联谊会,组织学员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认定管理公开透明 新型职业农民领证

    为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落实扶持政策,滨城区对新型职业农民开展了认定工作。在颁发新型职业农民初级资格证书时,学员卜红雷深有感触地说:想不到当一个职业农民还有那么多行行道道,看来不好好掌握几门基本技能,连当一名农民都不够资格。
    认定管理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关键环节。滨城区农业局协调有关部门,根据本区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认定标准,从学员基本情况、生产规模、收入水平、示范带动四个方面严格遴选,制定了严格程序,本着“边遴选边培训,分批认定”的原则,认定了首批新型职业农民,并且在所在村、乡镇和政府网站进行了公示。
    对符合条件标准的职业农民,颁发有区政府盖印的新型职业农民初级资格证书,享受滨城区职业农民扶持政策。目前,滨城区已认定职业农民130名。
    宋志刚表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坚持和发扬了农民教育培训主渠道的作用,加强了农民的现代农业主体地位。“真正把农民从一种称谓变成了一种职业,对于推进都市现代农业永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政策扶持跟踪服务 职业农民意气风发

    为巩固和提升培训效果,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滨城区农业局把扶持和服务进行有机结合,注重抓实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后的跟踪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成立了跟踪服务小组。组织专家和教师,根据培养目标和学员实际需求,进村入户开展现场培训、咨询和指导,帮助学员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用结合。
    建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推行导师制,通过“师傅带徒弟”、“手把手”、“保姆式跟踪服务”等形式,对学员开展全程跟踪服务与指导。同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搭建学员在线学习、交流和服务平台。
    建立实训考评机制。充分发挥实训基地作用,为学员发展提供实践平台,并加强考核评价,建立和完善目标责任考核机制,确保了跟踪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为进一步扶持职业农民,滨城区农业局还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加强宣传,营造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良好环境。2015年以来,共在国家省级以上媒体发表文章14篇,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巾帼有为不让须眉 培育工作硕果累累

    在滨城区每期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现场,大家都能够看到5个忙碌的身影——学员们称“五朵金花”。她们有的负责签到,有的负责讲课,有的负责安排学员食宿。“五朵金花”是:山东省党代表——史红,全国课件一等奖获得者——张红霞,性格泼辣不输男子汉——赵瑛,军旅人生的成功转型——常开俭,后起新秀——任晓莉,正是她们,挑起了全区整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大梁。
    史红是山东省第九、第十届党代表,全国神内基金(农技推广全国十佳)获得者,滨城区农广校校长。她这样评价“五朵金花”:我们5个人就像5个手指,哪个也不能少。每期培训都要“倾巢”出动,有时一盯靠就是20来天。每次看到学员们认真听课的样子以及互相交流的热烈场面,再苦再累,我们都觉得是值得的。
    在这样一支精干队伍的带领下,滨城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硕果累累。比如,学员张史钦的韭香文化博览园被有关部门认定为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滨城区先后拨款100多万元扶持他建设现代农业新技术孵化产业园;学员王洪梅的佳禾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区政府扶持100万元建设园区道路,流转土地500亩,总投资达800多万元;学员王建军成立了农喜棉花专业合作社,是通过国际良好棉花组织认证的品牌化棉花生产基地。
    通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滨城区造就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的以农业为职业的新型人才,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领头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滨城区已经涌现并成长起来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受到各方热切关注。一名名农村创业带头人,一个个鲜活的创业故事,记录了滨城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他们所取得的累累硕果。(文/孟杰、赵明春)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