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6-03-02
2016-03-02 第B08版:资讯 大 | 中 | 小 

建设更具国际影响力的“一圈三中心”

宁波市“十三五”发展新构想

作者: 孙婷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7224
    
    近日,宁波市委《关于制定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宁波市未来要基本形成更具国际影响力的港口经济圈和制造业创新中心、经贸合作交流中心、港航物流服务中心(即“一圈三中心”)。这是宁波市新时期新常态背景下突出开放型、国际化视野的宁波城市主导功能的新概括,是“十三五”及中长期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主攻方向,也是宁波主动服务对接国家战略,加快创新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

何为“一圈三中心”

    什么是“一圈三中心”?其概念内涵及相互关系是什么?“一圈”就是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港口经济圈。早在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就明确指出,宁波要发挥海洋经济、大桥经济、港口经济的优势,努力打造辐射长三角、影响华东片的港口经济圈。《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以宁波舟山港为龙头,建设覆盖长三角、辐射长江经济带,服务“一带一路”的港口经济圈。具体来讲,港口经济圈就是指以宁波舟山港为中心,以综合运输体系和海陆腹地为依托、以港口产业链为主要支撑,经济、社会、文化紧密联系、相互协调、有机结合、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共同体,具有典型的“圈层带动、线性辐射、网络牵引、产业支撑、要素交流”的内涵特征,不仅是空间概念的综合体,也是经济、社会、文化等意义的综合体。
    港口经济圈作为一个全新的时代命题,具有丰富多元、综合立体的内涵特征,开放是灵魂、创新是动力、港口是基础、产业是核心、城市是依托。宁波建设港口经济圈就是要通过强化开放、港口、产业、城市等综合优势,不断增强制造创新能力、升级港航服务功能、扩大经贸合作交流、跃升城市发展能级,打造开放创新、高端高质、合作共享的区域经济共同体。
    “三中心”是指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经贸合作交流中心,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港航物流服务中心。
    制造业创新中心是指以打造先进制造业体系为重点,以提升创新要素集聚力、科技成果转化力和产业创新影响力为主线,创新资源集聚、企业活力迸发、成果转化高效、创新环境开放的国际先进制造业中心、全球制造业创新网络枢纽节点城市和优势领域创新技术的策源地。
    经贸合作交流中心是指依托港口、民营经济、国际贸易等特色优势,以提升开放型经济和城市国际化水平为导向,经贸合作辐射广、资源聚合高、国际交流传播强、城市发展环境优的国际贸易、国际消费、国际会展、人文交流、金融信息等各类合作平台的集聚中心。
    港航物流服务中心是国际航运服务中心与国际物流中心的结合体,是指以宁波舟山港为依托,集发达的港航物流基础设施、完善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充沛的航运物流需求资源、众多的港航物流服务企业为一体的国际化服务中心,既是集交通、服务、文化、产业、贸易、投资、信息与生态等的多功能体系,也是全球供应链管理和国际港航物流资源配置的重要节点。
    因而,“三中心”建设是宁波港口经济圈的核心支撑和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经济功能的集中体现,本质上就是加快推进以先进制造为主体的工业振兴,加快发展以港航服务为龙头的贸易物流业,加快提升以经贸合作交流为支撑的城市国际化水平。
    港口经济圈是总引领,是指引宁波在新时期创新转型发展的一个纲领性、方向性的重大战略构想;“三中心”是港口经济圈的核心支撑,是当前推进宁波港口经济圈建设的突破口和重点所在。

“一圈三中心”的四大战略意义

    宁波为什么要打造一圈三中心?总的来说,打造“一圈三中心”具有4个方面的战略意义。
    首先,这是主动适应全球投资贸易新规则,抢占新一轮全球化先机的现实需要。加快推进宁波“一圈三中心”建设,有利于发挥全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资本信息加速流动配置的有利形势,面向全球组织资源,加强圈内经贸合作,构建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创新环境,为我国在新一轮全球化中赢得经济发展主动、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探索新路、提供示范。
    其次,这是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推进内外双向大开放的内在需要。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目标是实现互联互通、市场一体,关键支撑是推动产业投资、贸易流通和开放合作。宁波地处海上丝绸之路与“长江经济带”交汇处,加快推进“一圈三中心”建设,强化港口、先进制造和国际经贸优势,有利于叠加“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城市和长江经济带龙眼功能,增强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互动衔接,打造国内外双向海陆大通道的战略性载体。
    再次,这是服务长三角区域率先发展,打造引领新常态经济区的客观需要。加快推进宁波“一圈三中心”建设,强化改革创新,在产业升级、人才环境、创新机制等领域主动探索、大胆突破,有利于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培育经济新增长极,打造引领新常态经济区,助推长三角区域率先发展,在东部沿海地区加速形成全新的大开放格局。
    第四,这是深化新时期发展战略,加快实现宁波经济社会创新转型的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宁波“一圈三中心”建设,是宁波市长期以来坚持的“以港兴市、以市促港”战略的继承和创新,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和放大港口优势、产业优势和开放优势,通过对内整合和对外融合,实现优势叠加、功能集成、互补发展,助推产业结构优化、扩大开放深度、提升创新能级,赢得发展新优势。

宏伟的战略目标

    “一圈三中心”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实施更加主动的国际化发展和区域合作战略,立足“一圈三中心”的发展基础,把优势发挥与补齐短板有机结合,强化重点突破,实现超前发展,努力提升城市核心服务功能、创新引领能力和对外开放水平,基本建成更具国际影响力的“一圈三中心”,为全面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宁波市确立了“一圈三中心”的近期目标和中远期目标。近期目标截至2020年,实现在先进制造、科技创新、经贸合作、港航物流等领域初步具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力争使国际货物、船舶、企业、资金、人才、信息、技术等要素更高水平地集聚,基本形成覆盖长三角地区、辐射长江流域、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港口经济圈,初步建成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大中心。
    一是制造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成为国内重要的制造业创新中心。信息化、智能化、国际化深度融合,新材料、装备、节能及新能源等产业具备国内一流竞争力。力争到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0%,研发与试验经费占比达到3%,建成100家具有国内影响力的众创空间和创客服务中心。
    二是双向开放大格局基本形成,初步建成国际经贸合作交流中心。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同步拓展,创建形成自贸区便利化制度。到2020年,境外投资企业或机构累计3500家,五年累计核准中方投资额160亿美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额210亿美元,累计跨国技术并购项目120个,自营进出口总额达到1200亿美元,服务贸易年均增长10%,跨境电商贸易突破250亿美元。
    三是港航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航运服务交易中心。基本实现国际货物、船舶、企业、资金、人才、信息、技术等航运要素与资源集聚,初步具备全球港航物流资源配置能力。到2020年,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货物吞吐量分别达到2600万标箱和10.5亿吨,国际港口联盟城市达到30个,腹地“无水港”达到30个以上,港航物流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超过1000亿元,宁波大宗商品交易所交易额达到2万亿元,宁波航运交易市场年交易额达到500亿元,海丝指数影响力显著提升。
    中远期目标,截至2030年,将全面建成更具国际影响力的“一圈三中心”,辐射服务功能更加完备,城市国际化程度显著提高。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成为驱动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全面建成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贸易便利化措施进一步完善,经贸合作交流进一步深化和拓展,自由港政策逐步实施,全面建成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经贸合作交流中心。宁波舟山港成为更具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际强港,集疏运网络进一步完善,海丝指数内涵进一步丰富,配置全球资源要素的能力大幅提升,全面建成国际港航物流服务中心。

制造业创新中心的五大构成

    制造业创新中心将依托产业集群,强化创新创业功能。一是打造高水平创业创新大平台。高水平建设新材料科技城,率先试点创新驱动体制改革,深化功能布局、产业布局、空间布局融合,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示范带动作用,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新材料科技平台;全面推进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建设,大力培育海工装备、港航物流、海洋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群,推动一批涉海研发机构和创新载体建设,打造我国重要的海洋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和海洋科技创新平台;积极推进“一区多园”建设,支持科技城通过“一区多园”模式,以孵化器、科技园、初创园等为载体,打造全市产业创新带;大力培育特色创业平台,涵盖众智、众包、众扶、众筹等平台,建设一批专业化众创空间,打造特色创业街区和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基地,支持创新型领军企业建立服务大众创业的开放式平台。
    二是集聚一批新型科技创新大机构。打造高水平综合性科学研究中心,整合资源建设材料基因组工程、综合极端条件材料、海洋资源开发及检测、新一代绿能交通重大装备研究等若干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加快推进建设新材料、智能装备、精密驱动、模具、大数据、生物医药等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集中攻关一批事关宁波市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瓶颈技术;建设一批联合创新中心,引导全市企业、科研机构联合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大型企业研究中心建设一批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专业特色创新中心;建设宁波创新设计中心,积极推进创意产业园等创意载体建设,建设完善相关服务平台,培育发展“宁波设计”产业品牌和城市品牌。
    三是培育创新创业企业大集群。实施开展企业梯队培育工程、新一轮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创新型领军企业提升工程;实施创业宁波引领计划,重点培育以科技人员、海外留学归国者、民营企业家以及企二代创业者、青年大学生为代表的创业创新新队伍;提升企业家国际化发展视野,对重点企业家开展分领域、分层次培训,引导企业家树立全球发展观,建立先进管理模式,塑造独特质量品牌文化,切实提高企业家的全球视野和国际化经营管理能力。
    四是主动融入全球创新大网络。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围绕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装备等领域,加强与有关国家的重点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产业组织等链接,开展跨国创新对接合作;支持推进企业跨国并购,探索设立以并购基金为主导的国际化创新发展基金,鼓励企业通过国际技术并购、绿地投资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支持民间资本建设境外科技园;加强国际合作产业园建设,加快引入先进技术和先进工艺,继续推动建设一批跨国制造业合作区,筹建宁波高新区(科技城)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积极发挥“宁波帮”桥梁纽带作用,借助“宁波帮”的国际影响力,探索建立海外甬商产业基地,推动宁波制造走向世界,助推宁波制造文化在全球传播;建设宁波国际科技商务平台,推动跨国公司、国际知名研究机构、国际学术组织和产业组织在宁波设立研发中心和分支机构。
    五是优化创业创新发展大环境。促进科技中介服务集群化发展,大力扶持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积极培育一批知名科技服务机构和骨干企业;打造产金融合生态圈,创新金融支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机制,推动科技与金融紧密集合;统筹研究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举措,推进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机制,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机制,适时推进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排污权等交易制度改革;完善产业发展环境,制定促进两化融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知识产权保护、中小企业服务、激励创新创业人才等为重点的制造业创新政策体系,构建尊重知识、崇尚创造、包容开放的创新文化,培育全民创业氛围。

经贸合作交流中心提升四个力

    经贸合作交流中心将依托开放贸易,强化国际化功能。一是提升国际贸易的竞争力。争创全国贸易便利化综合试验区,深入开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口岸通关便利、市场采购、国际贸易结算中心、跨境人民币结算等试点;放大国家进口贸易创新示范区功能,建设国家进口商品基地、国际贸易总部基地,推动大宗商品国际交易向定价中心转型;大力发展服务贸易,重点发展国际服务外包和跨境信息、文化、旅游和社会等服务贸易领域,争创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加快宁波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园建设,推进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取得成效;升级国际贸易载体,适度整合宁波保税区、宁波出口加工区、梅山保税港区、空港等海关特殊监管区,争取尽快设立宁波综合保税区和宁波自由贸易试验区。
    二是提升多领域的国际合作拓展力。加强与境外多领域合作,增强宁波与境外有关国家或地区在港口、产业、经贸、社会等各领域的合作,加速城市的国际化,牵头建立国际化的港口合作服务组织,打造亚太港口事务国际合作中心;加快制造业国际合作步伐,鼓励企业建立境外加工制造、资源开发、贸易营销、技术研发、农业产业五大基地,谋划建设中澳、中匈、中以、中东欧(宁波)等国际合作园,夯实国际产业合作载体;大力发展经贸交流平台,提升中东欧博览会、宁波智博会、宁波国际周等平台影响力;强化社会公共领域国际合作,推进省、部、市共建宁波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综合改革试验区,鼓励中外合作办学、办医,培育一批与国际接轨的专业培训机构。
    三是提升双向开放的国际投资服务能力。改善境外投资服务环境,申报创建民营经济“走出去”试验区,将其打造为我国民营企业与欧洲合作投资的一扇窗口,挂牌成立华东片区“走出去”服务中心,内设国际贸易投资服务中心、国际贸易投资研究中心、海外法律服务中心、城市整体营销中心等机构单元;加强“走出去”的信息系统建设,实现海外投资信息的一站式发布、全方位运用,探索组建国有对外投资公司。
    四是提升人文国际交流的影响力。深化多领域国际合作交流,积极指导推进宁波港和国外知名港口建立友好关系,办好友城结好周年庆祝活动,继续推动宁波学校、医院、博物馆等对外结好,继续举办中国航海日、国际港口文化节、百校结好、丝路宁波、海外文化周等活动,丰富宁波民间组织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实施文化、教育、旅游“走出去”工程,培育具有国际水准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圈内城市,提高宁波历史文化国际认可度。

港航物流服务中心的四项任务

    港航物流服务中心依托港口优势,强化自由贸易功能。一是建设宁波舟山国际一流枢纽港。优化国际港航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港口综合规划、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港区开发、海事航运服务、口岸监管等方面的深度整合,稳步推进一批深水码头建设,集中布局若干多式联运泊位及分拨平台;完善多式联运网络体系,全力构筑宁波沿海南北通道、沿江东西通道、甬昆西南通道等,争创国家海铁联运综合发展试验区,积极推进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申报建设;推进一批市外重要物流节点建设,在“一带一路”沿线主要交通节点和港口建设一批物流园区,在“甬新欧”沿线以及中西部地区,规划建设一批新的“无水港”。
    二是加快推进港航物流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国际港口联盟平台,深入推进浙江港口联盟,积极搭建江海联运港口联盟,争创海上丝绸之路港口联盟,推进丝路国际港口合作服务组织、亚太经合组织港口服务网络(APSN)秘书处或宁波研究院、“中国航海日”秘书处落户宁波;打造港航物流服务集聚区,将环球航运广场打造成高端、总部型航运物流企业集聚平台,积极打造全国物流示范园区,构建适应国际中转、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转口贸易业务要求的国际供应链服务体系,强化船舶交易、船舶检验及注册登记等服务功能;加快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设,规划建立一批期货交割仓库和储备基地,重点建设塑料、液体化工、有色金属、化纤原料等全国性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群,探索发展煤炭、天然气、铁矿石等区域性大宗能源类商品交易市场群,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多商品定价和交易中心。
    三是创新国际港航物流服务业态。发展航运大数据产业,建设航运服务资源数据中心,构筑航运产业大数据,建立“海上丝路”指数品牌,逐步建立港航企业、港航服务机构、船舶、车辆、从业人员诚信数据库,建设港航大数据中心,实现港航服务各主体之间的信息联网和数据共享,打通港航物流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通道;培育航运金融服务市场,引导国内外金融、保险、融资、中介等服务机构落户宁波,设立航运融资专营机构、分支机构,发展航运融资、信托、担保、投资、资金管理、商业保理、信用评级等服务业务;完善跨境电商物流服务,不断丰富B2C、C2C、B2B等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模式,加强与国内知名跨境物流企业合作,升级发展第四方物流市场,构建物流全程服务平台。
    四是培育国际港航物流市场体系。做大做强龙头港航物流企业,支持宁波舟山港集团、中海散货、中远航运、中交集团、中船集团等大型企业在宁波发展,引进一批服务商和物流园区运营商,推动本土大中型物流企业向多功能增值服务商转型,培育一批品牌企业和专业航运经纪公司,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快培育国际能源贸易企业,加大民营企业与能源巨头合作,加快培育国际能源贸易企业和能源进出口代理、能源贸易金融、能源运输保险等服务企业。
    此外,宁波还将依托城市优势,强化综合服务功能,打造区域资源配置中心。构筑内外对接的综合交通网络,提升城市国际化服务能级,营造国际化城市管理制度环境。(文/孙婷)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