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6-03-16
2016-03-16 第B05版:投融资与项目 大 | 中 | 小 

解析“去杠杆”:去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杠杆

作者: 赵超霖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4539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5年12月2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和杠杆率,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五个工作方向和措施。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赵超霖

    今年全国两会上,“十三五”期间要完成的“五大任务”,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成为热词。这个在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的新名词,成为“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重点强调的目标内容。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在出席两会记者会时亦表示,要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就是“三去一降一补”。加强风险防控,加快转型升级和经济的提质增效。
    从字面上看,这五大任务被概括得着实精炼,但也过于抽象。如果只从字面分析,难免理解偏颇。例如,是否国民经济各部门都需要“去杠杆”?何为健康的杠杆率?“降成本”与“去产能”间可能存在矛盾,是否可以同时达到?就以上种种疑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首先为读者共同解读“五大任务”中“去杠杆”的背后含义。

去的是谁的杠杆?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古希腊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在发现杠杆原理后曾兴奋地写道。在经济领域,“杠杆”就是通过借债,以较小的投入撬动大量资金、扩大经营规模。例如个人融资融券、企业向银行借贷、政府发行国债、地方债等,都是“加杠杆”的行为。通俗地说,杠杆率就是债务负债率。适度的杠杆对经济有益,但如果杠杆率过高,债务增速过快,反而会拖累发展,产生巨大的债务风险。
    但是,对于中国的杠杆率是否太高这个问题,答案并不是像小葱拌豆腐那样一清二楚。鹏元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李慧杰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对于目前我国企业的杠杆情况,业界普遍认为在110%~160%左右。而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去年中央核算的债务余额上限为15.4万亿元,如果加上或有负债,可能会超过24万亿元。相对而言,中央和居民的杠杆情况要好很多。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和企业去杠杆势必会进一步加大经济下行压力,因此有必要适当提高中央和居民杠杆来平缓地方和企业去杠杆带来的经济波动。多位受访专家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去杠杆”被列为2016年的五大任务之一,并不意味着去杠杆要“一刀切”,也不是说所有领域都要去杠杆。
    中国现代集团总裁、中国城市投资网首席经济学家丁伯康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实需要对过去放大了的过高的杠杆进行整治和调控,这也是通常所说的去杠杆。但去杠杆并不一定完全是做减法。在不同的产业领域要尽可能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以应对经济增长乏力和政府债务上升时期的发展局面。因此去杠杆本质就是去负债、去投资风险。”
    元亨祥经济研究院金融研究员兼副秘书长唐川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供给侧改革的“去杠杆”,从大处看,指的是去除“僵尸企业”,进而降低公共部门整体的杠杆率;从小处看,去的是产能低效企业的杠杆,这主要指的是产能过剩的部分国企。对于市场化程度高、效益良好的民营企业或是已经基本完成市场化改制的国企,国家一直是支持在合理的范围内提升杠杆率的。习近平主席在3月4日对全国政协民建、工商联委员的一次讲话中,再次强调了毫不动摇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针对民营企业的发展也特别指出了“要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可靠、高效、便捷的服务。”这实际上是体现了国家调整经济发展结构的一个重要策略——支持有活力的企业,毫不留情地清减“僵尸企业”,进而实现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两方面给出“药方”。“做好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工作,完善全口径政府债务管理,改进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办法。要加强全方位监管,规范各类融资行为,抓紧开展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非法集资蔓延势头,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妥善处理风险案件,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地方政府如何去杠杆?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财政赤字率提高到历史新高的3%,继续以市场化方式筹集专项建设基金,完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用好1800亿元引导基金,更好地发挥政府投资的撬动引领作用,实现“四两拨千斤”,继续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从这些指标看,杠杆率似乎是“提高”了,而非“降低”了,这又该如何理解呢?是否地方“去杠杆”就意味着中央需要“加杠杆”?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出席两会记者会时就表示,目前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全社会在降杠杆,政府要适度加杠杆,要支持全社会降杠杆。多位受访专家亦表示,中央加杠杆会减轻地方去杠杆的压力。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日前撰文称,整个供给侧改革的框架如果用一个比较戏剧性的表述方式来归纳,可以叫做中国宏观部门杠杆的“乾坤大挪移”。首先,地方移中央,这本质上是一个信用增级过程。中央政府的财权比较大,但是
    地方政府的事权又比较大,很多本来应该由中央政府承担的事权都交给地方政府。由于中央政府的资产负债表总体来看非常健康,它能够发行或者代理发行项目债或者特别国债,把一部分符合标准的地方债务承接过来,而且中央政府的信用等级最高,所以融资成本最低。因此,2016年3%的赤字率对于政府来说,加杠杆的空间就要大很多了。当然,也需要适时安排给地方更多自主可支配的财力,目的是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情况。
    其次,平台移开行。其实地方政府之所以杠杆特别大,预算内的“吃饭财政”不是一个大问题,主要是它的城市化建设功能。融资平台就是以土地为资本金的杠杆操作,一旦抵押品价格下降,那么一端是长期才能有微薄回报的基础设施资产,一端则是短期的银行借贷和性价比更差的影子融资。因此,地方融资平台可以把债务转给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代表的政策性银行(最大的中央融资平台)。
    唐川则表示,说中央“加杠杆”其实不太确切,实际上是中央现在开始全面介入“债务统筹”的工作。今年1月11日,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管理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地方债总限额由国务院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确定,报全国人大批准——这进一步提升了地方债务管理的严格程度。与此同时,财政部近日发布的《关于土地储备和资金管
    理等相关问题的通知》要求,自2016年1月1日起,各地不得再向银行业金融机构举借土地储备贷款。作为地方政府间接举债的重要途径——土地储备贷款也遭到了限制。结合2014年的43号文件(即《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来看,地方政府举债已遭到了空前严格的管制。与此同时,地方债务的限额管理制度也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施行——2015年8月底,经全国人大、国务院批准并公布,将2015年地方债务限额锁定为16万亿元。
    当然,在限制地方政府举债途径的同时,中央也给出了地方政府去杠杆的工作策略。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研究所投资政策研究室主任吴亚平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要明确地方政府的投资边界,不要缺位,更不应越位;用好国家核定的一般债和专项债以及置换债规模,把有限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但还是要采取市场化的办法,不应把杠杆变相再加到地方政府头上;推动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更多地采取规范、透明的融资方式;推广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平滑政府财政支出;扩大直接融资,包括企业债券替换影子银行融资,这些都是降低杠杆的重要举措。”
    李慧杰则认为,地方政府债务基本都投向基础设施领域,很多已经形成了优质资产,“去杠杆”的关键就是盘活这些资产,比如对于那些已经产生收益的资产,无疑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来化解。对于那些还正在或者未来需要建设的项目,可以通过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借助社会资本来降低后续投资压力,并且盘活现有资产。

企业如何去杠杆?

    在今年2月26日央行召开的记者会上,央行行长周小川指出,中国如果想控制杠杆率,关键是如何应对企业杠杆率过高的问题,有些人关注地方政府的杠杆率,但从总量来讲,还不是主要风险。他在全国两会上亦表示,我国杠杆率过高,相当一部分表现在工业企业。如果高杠杆无法解决,企业调整、整合的难度也会很大。需要发展直接融资,减少债务杠杆,这有利于企业重组。
    根据《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5》的数据测算,截至2014年底,中国实体经济的杠杆率(即债务/GDP)为217.3%,与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接近,在主要经济体中处于中游水平。但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123.1%是主要经济体中最高的。居民部门的杠杆率36.4%较低,政府部门的杠杆率57.8%处在中游水平。
    唐川表示,不同领域的企业自然有着不同的杠杆率,杠杆率健康与否主要还是与企业盈利能力和未来发展前景有关,我们用传统的财务原则判断即可——比如,处于研发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杠杆率可适当放高至80%~100%;红海领域的企业杠杆率最好不要超过50%,诸如此类。但是,目前供给侧改革最为关键的问题是:部分产能过剩的国企利润极小,甚至为负利润,然而银行依然会批准这些国企的信用贷款,这种模式下的杠杆就是极为不健康的,甚至可以说有杠杆就是不健康的。所以,国务院也明确了要让“僵尸企业”退出市场的目标,这从整体上就降低了公共部门在国有企业领域的杠杆。
    负债高企,企业的感受颇深。山西一家国有煤炭企业负责人就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我们公司已经连续巨亏两年,贷款债务压力极其沉重,基本上就是在给银行打工。其他直接融资渠道基本无望,金融机构对煤炭行业都避之不及,何况我们还巨亏。”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获悉,甘肃省政府最新出台金融支持企业“去杠杆”的实施方案。对于不同类别的工业企业,甘肃省将按照“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原则,对钢铁、有色、建材、煤炭等行业中产品有竞争力、有市场、有效益的优质企业继续给予信贷支持,帮助有前景的企业渡过难关。但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未取得合法手续的新增产能建设项目,一律不得给予授信,而对长期亏损、失去清偿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僵尸企业”,或环保、安全生产不达标且整改无望的企业及落后产能,将坚决压缩退出相关贷款。
    全国人大代表、宿迁广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利平建议,政府要支持和鼓励企业实施模式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应该落实和完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创新技术企业扶持等普惠性政策。从而通过提高分母,以降低杠杆率。
    李慧杰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根据财务理论,企业借助适当的债务杠杆,可以降低企业资金综合成本。在控制财务风险的前提下,适当使用杠杆对企业发展是有利的。健康的杠杆,首先要确保整体财务负担与企业规模相适应;其次,确保债务结构合理,短期与长期债务、不同品种债务之间保持合理比例,以及充分利用一些商业信用;第三,利用杠杆要有一定前瞻性,在企业发展向好时,可以适当提升杠杆,在企业发展面临不确定性时,需要提前降低杠杆。降低杠杆,一方面要控制债务规模增长,避免过快增长;另一方面要保持企业运营良好,通过经济发展产生的利润来提升资产规模,同时适当改善资产和债务结构。如果企业运营较差时,就需要通过变卖资产来化解债务风险,或者通过债务重组来降低债务水平。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