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6-03-16
2016-03-16 第B06版:投资与探索 大 | 中 | 小 

钢铁去产能:“精耕细作”实现钢企向服务商转变

作者: 张洽棠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172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张洽棠

    去产能是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之首,而钢铁则是重点产业之一,备受各方的关注。在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武钢科技创新部副部长袁伟霞颇为感慨地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说:“去产能对行业来说非常痛苦,但这又是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然,只有去产能,才能让钢铁企业走出困境。”
    回顾历史,早在1998年,我国钢铁行业已经经历过一轮去产能。统计数据显示,2010~2014年间,全国累计淘汰粗钢产能达到了9377.15万吨。而此次新的一轮去产能,袁伟霞认为,“既不是结构性的、也不是周期性的原因,而确实是我们到了发展的关口”。她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2015年我国钢铁行业已经出现了拐点,不仅钢铁实际生产量有所下降,而且在结构方面也出现了新的变化——高端钢铁也出现了过剩。“事实上,经过多年的调整、发展,我国钢铁行业早已摆脱了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阶段,目前已经是高水平重复建设。”
    袁伟霞举例说,天然气管线用钢属于特殊品种钢,原来国内企业不能生产,因此西气东输一线全部采用进口管线钢。到了西气东输二线建设时,国内企业已经初步具有生产能力,而当时吨钢价格8000多元,利润大约有1000元左右。但到了西气东输三线建设时,钢企一拥而上,竞相降价,最终的价格降到每吨3700元,很多企业拿到了订单,但谁供货谁亏损。
    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去产能是必然的选择。像武钢,近3年来已经自行缩减产能20%。但袁伟霞也表示,展望长远,钢铁企业要走出困境,更需要的是加快转型。
    在她看来,钢铁行业的未来应该是精品规模化,而不是精品过剩化。具体来说,高端产品可以更加精细化,定制化,从而延伸产业链,提供更好的产品增值服务。如汽车钢材,剪裁好了再给下游企业,“这既减轻了下游企业的设备投入,也减少了材料再加工中的浪费和污染,更会推动钢铁企业从钢铁材料供应商向产品服务商转变。可谓‘一举多得’。”
    在武钢已经有这样的实践,例如武汉江北钢铁有限公司系武钢集团下属的全资子公司,其主营业务就是钢材深加工。其产品到用户手中可以直接使用,这不仅提升了钢企的利润,还更好地贴近用户的真实需求,在市场上取得了较好的反响。
    袁伟霞还表示,除了延伸产业链的上下游外,未来提高产业集中度也是良好手段,这可以避免技术重复性投入。“目前国内钢铁行业集中度并不高,这其中原因众多,如全国接近20个省市区都将钢铁视为支柱产业,兼并重组后可能存在地方税收流失的问题;又如,兼并重组都希望收购优质资源,剩下部分很容易成为地方政府的‘鸡肋’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真正的大手笔来整合,扬长避短。而在兼并重组过程中,政府可以分析企业的优劣势,可以建议企业该如何兼并或重组,但不能越俎代庖强迫企业怎么做,决策主导权应在企业。”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