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6-04-20
2016-04-20 第A04版:“三农” 大 | 中 | 小 

创森工作成效初显,抓住重点持续探索

作者: 曲一歌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926
     首届亚太城市林业论坛现场曲一歌/摄
中国经济导记者|曲一歌

    近日,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国家林业局城市森林研究中心和珠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亚太城市林业论坛(1st Asia-Pacific Urban Forestry Meeting)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据介绍,此次论坛针对目前亚太地区城市林业发展现状、问题和挑战,围绕“为了绿色、健康和幸福的未来”这一主题,从城市森林与环境质量、城市森林与居民健康福祉、城市森林与绿色经济、城市森林与文化传承、绿色基础设施与城市群等5个议题深入研讨亚太地区城市林业发展方向和合作空间。
    中国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彭有冬在此次论坛上指出,2004年以来,中国政府在全国170多个城市和12个省区市开展了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形成了推进城市林业建设的创新模式和重要抓手。
    实践证明,森林城市建设得到了各级政府的积极响应和城乡居民的普遍欢迎,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一是增加了城市绿量,据统计,参与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的城市,在活动期间,每个城市年均新增造林面积1.3万公顷以上,大大加快了城乡造林绿化步伐。二是提高了居民幸福指数,通过建设郊野公园和绿色乡村、绿化水系和道路等措施,改善了城乡人居环境,增进了居民对绿色健康生态的获得感。三是弘扬了生态文明理念,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普及生态知识,提高了公众对城市森林功能和作用的认识,形成了植绿护绿爱绿的社会新风尚。四是促进了绿色发展,许多资源型和工业型城市不仅使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提升了城市建设品位,而且培植了一批以森林为依托的绿色产业,增加了城市的生态承载力和发展竞争力。
    在谈及各国家对森林城市建设的关注点在哪些方面时,国家林业局城市森林研究中心王成表示,具体来看,城市森林的美化和游憩功能对促进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有重要贡献,这是在灰色人工建筑景观为主的城市地区人民渴望自然绿色生态空间的一种反应,也是城市林业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的功能效益,因此理所当然是最受关注的。而空气净化、降温效果和节能分列第二、第三受关注的效益,这是近年来城市环境污染、热岛效应等各种环境恶化问题的一种反应,也表明人们对森林、树木在缓解城市污染、热岛效应方面发挥独特作用的认可和期盼。近年来,雾霾等空气污染和全球气候变化将对亚太地区的城市地区造成严重影响,人们希望城市林业可以成为解决这一个问题的有效办法。
    据了解,中国森林城市建设从2004年起步,已经走过了13个年头。回顾这一历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04~2007年,这是一个传播理念、凝聚共识的阶段。鉴于当时森林城市建设刚刚起步,因此在这个阶段,把森林城市建设定位为一项林业宣传实践活动。
    第二阶段,是2008~2012年,这是一个加快推进、完善规范的阶段。随着理念的传播和实践成效的显现,森林城市建设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不少城市相继加入到了建设的行列,森林城市建设呈现出由点到面的发展态势。为此在这个阶段,加强了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
    第三阶段,是2013年至今,这是一个地位凸显、蓬勃发展的阶段。随着中国共产党作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部署后,森林城市建设在政府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已经进入到中国国家发展的战略层面,这里有3个重要标志能够说明。
    未来,如何推进我国森林城市深入发展?对此,国家林业局宣传办公室主任、国家林业局创建森林城市办公室主任程红在论坛发言中表示,实践证明,森林城市建设顺应了老百姓对改善生态的新需求,契合了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趋势,符合中国政府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新部署,为城市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探出了一条成功路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按照“十三五”规划《纲要》对森林城市建设的部署,切实做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是科学编制规划。抓紧编制全国和地方森林城市建设规划,科学确定今后一个时期森林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并纳入国家和地方“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当中。
    二是推动工程建设。积极谋划启动一批有利于推动森林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特别要围绕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城市群发展,推动实施跨区域的森林城市建设工程。
    三是创新政策机制。加强林地、湿地等用途管制和定额管理,守住城市生态红线。创新社会资金进入森林城市建设的机制,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渠道。建立组织机构完备、人员队伍稳定、部门协作有效的工作机制,形成推动森林城市建设的强大合力。
    四是健全管理规章。进一步完善森林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技术规程规范、管理制度机制等,研究提出县级森林城市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推动形成森林城市分级创建体系。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