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6-04-20
2016-04-20 第B06版:投资与探索 大 | 中 | 小 

国际产能合作:开启中国对外投资新时代

作者: 潘晓娟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2973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潘晓娟

    2015年,我国全面启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迄今成效显著,引发了国内新一轮对外投资热潮。有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148.2亿美元,同比增长18.2%;装备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更同比大增154.2%。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制定的国际产能合作“三年行动计划”预计,未来三年,我国对外产业投资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10%,2018年投资规模将达到1600亿美元。
    安永日前在京发布的《勇拓海外:制造大国的全球梦——中国海外投资展望2016》报告更加印证了上述看法。该报告指出,2016年中国海外投资有望保持10%以上的高速增长,投资规模将再创历史新高。预计未来几年,中国对外投资将继续关注欧美等发达国家,并向产业链上游发展,同时在“一带一路”沿线收获更多投资机会,其中高铁、核电等高端装备制造将成为企业向高端转型和海外扩张的重点。
    
政策利好让企业海外投资持续高速增长

    我国对外投资的持续高速增长,主要来自哪些方面的因素?安永中国海外投资业务部全球主管周昭媚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政府积极完善对外投资战略布局,提供财政、金融等配套支持,搭建合作平台,在引导和推动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今,这些政策措施已经见到成效。
    周昭媚分析指出,过去5年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为7.4%,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复合增长率却高达16.9%。2015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突破万亿美元,成为国际投资市场重要的生力军。
    进入2016年,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金融市场的持续动荡以及新兴市场经济增长乏力等让世界投资环境的变化更为复杂。然而,今年前两个月我国对外投资却持续火热。其中,中国化工以超过430亿美元收购瑞士先正达,成为我国企业最大的海外并购交易。
    “中国企业转型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内在需求是此轮对外投资热潮的直接原因。”周昭媚表示,随着我国“走出去”政策的持续推进,配合“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逐步落实,2016年我国海外投资有望保持10%以上的高速增长,并在未来5年保持迅猛增长势头。未来几年,中国资本的全球布局将进一步多地域纵深发展,投资者会在“一带一路”中找寻更多的新机遇,在聚焦沿线投资以及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产能合作的同时,也大幅度增加对英国、美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投资。
    
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正转向产业链的上游

    在周昭媚看来,今后,中国对外投资涉及的行业将“百花齐放”,持续向多元化和高端化方向发展。目前中国企业的投资目标已经转向获取先进技术和营销网络等高附加值要素,着眼于将海外技术、品牌和高端人才引入中国并增强自身的国际市场竞争力。预计未来几年中国企业在消费品、科技、服务业等行业的并购将出现大幅增长。
    有业内人士透露,过去5年,中国投资者的全球战略已从早期的获取生产要素为主走向获取技术、品牌和市场。2011~2013年,能源和矿业曾经占据中国境外并购的半壁江山。而在过去的两年,能源和矿业并购在中国境外并购中的占比降到不足11%。来自安永的报告指出,迅速扩大的科技、服务、消费品行业的投资份额既反映了能源和矿业市场的低迷,也显示出中国对外投资正不断移向产业链上游趋势,预示着未来海外投资的行业走向。
    周昭媚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近期大宗商品价格下降为逆周期收购创造了良好的契机,“此时,能源和矿业可能重回投资者的视线,但资源获取已不再是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主要目的,取而代之的将是产业的全面均衡布局。”
    在我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路线图中,提升制造业的国际化水平是加速产业转型的重要一环。而制造业升级和跨国经营能力的提升也将为企业“出海”打下坚实的基础。周昭媚分析说,在转型压力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这一轮“走出去”将以产业和资本输出为显著特征,肩负重整产业链和重塑品牌形象的艰巨任务。
    “面临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从制造向服务的产业链延伸正在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重要驱动力。"周昭媚表示,中国不断壮大的对外投资未来有望成为驱动本国经济增长、加速全球化的新动力。在这种情形下,发展中国"智"造,打造中国品牌,提升中国服务将会引领中国制造"走出去"的新方向。
    
产能合作开局,装备"出海"加速

    继《中国制造2025》出台之后,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以与中国产业契合度高、具备良好合作条件的发展中国家为重点,同时开拓发达国家市场,在能源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产品方面的12个重点领域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合作。
    "由政府牵头的国际产能和金融合作正在对企业对外投资形成有力助推,引导中国海外投资进入以产能合作为特征的大规模、高增长的新时代。"在周昭媚看来,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将中国优势产业和产能转移到其他国家,意味着中国正从过去承接发达国家产能的国际转移升级为国际产业体系的建设者的局部领导者。这既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也将充分发挥中国装备制造等行业的比较优势,同时也迎合了全球基建市场显著增加的需求。
    周昭媚表示,随着中国政府"十三五"规划聚焦创新驱动、全方位开放发展等议题,"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中国企业继续'出海',中国资本的全球布局将进一步多地域向纵深方向发展,而高铁与核电将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新名片。"有资料显示,中国高铁已建成运营里程近1.9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60%以上;中国在建核电机组高达24台,居世界第一。安永认为,中国高铁已经拥有了技术先进、经验丰富、成本低廉和金融支持机制健全的四大优势,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中国高铁的全球版图将进一步扩展,从而增强中国的区域和国际影响力。在核电方面,中国计划2030年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造约30台海外机组,显示出巨大的投资空间。
"一带一路"和"中国制造2025"的推进落实,正为中国装备制造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然而,周昭媚也警示称,"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面临尤为突出的经济和地缘政治等风险,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也要求装备制造业企业不断加强全产业链发展的实力。"
    据了解,装备"出海"也存在较大的外部不确定性因素。中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近期重点是一些发展中国家,这当中一些国家处于政治体制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动荡期,使得项目发展将面临巨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风险。此外,基建项目敏感度较高,地缘政治风险和贸易保护主义等障碍较大。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动荡加剧,汇率波动及债务负担增加也将为海外投资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从内因来看,中国装备制造业"出海"面临世界强国的激烈竞争,尽管我国高端制造行业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竞争实力,但在核心零部件的精细化程度及产品标准认证、营销等方面和世界一流企业仍有差距。在周昭媚看来,增强全产业链竞争力、提高中国技术规范的国际认可度,是中国企业和监管部门亟须解决的问题。对身处"走出去"大潮中的企业来说,则应当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夯实管理水平,实现向产业链上游的转型升级,打造出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