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6-07-08
2016-07-08 第B05版:生态文明 大 | 中 | 小 

6年!晒晒低碳试点城市“成绩单”

作者: 公欣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2510
     淮安市有轨电车投入运营。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公欣

    抢设峰值目标、不断制度创新、加速低碳转型……自2010年起,低碳城市试点建设已经走过6个年头。至此,在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绿色发展迎来新机遇与新契机之时,42个低碳试点省区和城市似乎很快就找到了新的发展路径与建设目标,并努力实现着更多的自我突破与转变,进而释放出更大的示范作用。
    然而,正如大部分成功者都需要一副巨人的肩膀来依托,低碳试点建设要“更上一层楼”,还需吸纳外力,释放辐射力,借助并积累更多的成功经验。6月28日,中欧低碳城市会议的召开无疑给这42个“雄心勃勃”的低碳省区和城市一个有利的平台,会议不仅给中欧典型城市关于低碳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城市政策、规划和最佳实践一个相互交流的机会,同时还就我国低碳试点进一步扩容至100个提供可参考案例和强有力的坐标系。
    不过,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低碳试点依然遇到一些瓶颈和问题,加强政策支持、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成为当务之急。

峰值目标:一道绕不过的必答题

    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中美气候变化元首会议上提出,2030年左右中国要实现二氧化碳排放的达峰,并努力尽早达峰。2015年,在中国提交给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的国家自主贡献文件中进一步重申这一峰值目标。
    我国42个低碳省区和城市中,大多数低碳城市先后提出了自己的峰值目标。研究确定峰值目标的过程中,这些城市都从多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各自的排放特点、排放规律以及通过努力可能达到的峰值目标,同时围绕着峰值目标提出了相关的路径、制度等。在第一批试点城市中,深圳市、贵阳市率先提出碳排放峰值目标。而第二批低碳试点省市在实施方案中就明确提出了峰值目标或总量控制目标。
    与此同时,一些城市围绕峰值目标的要求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低碳转型,提出控制高耗能行业产能总量、化石能源消费总量、煤炭消费总量等目标。例如,宁波等试点城市在市政府文件中明确了电力、石化和钢铁等重点排放行业发展方向和产能总量控制目标。北京、上海、宁波、广州等试点城市划定了禁止销售使用煤炭等高污染燃料的区域,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或通过控煤、压煤措施基本实现了城市核心区无煤化。

创新:低碳“花园”里的催化剂

    “创新”一词已然成为当前发展的关键词。紧扣这一时代主题,一些试点城市也各自发力,在碳评估制度、碳交易等层面不断创新举措,为推进低碳试点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其中,北京、镇江等城市创新性地探索开展新建项目碳评估制度。镇江市率先制定了《镇江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影响评估暂行办法》。北京市通过修订完善并出台节能评估管理办法,明确将二氧化碳排放评价作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项目建设单位优化能源使用和控制碳排放方案,组织有关部门和企业开展了碳评工作培训。此外,广东、湖北、重庆探索开展了低碳产品认证试点示范。上海市探索碳排放精细化管理,由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统筹协调、统一部署相关工作。
    制定企业碳排放报告制度、建立碳排放管理平台……在碳交易工作层面,各个试点城市也是卯足了劲。其中,北京等7个试点省市配合碳交易试点工作,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了碳盘查,并建立起企业定期报告碳排放的制度。苏州市等地按照国际标准开展了碳盘查行动。青岛、杭州、镇江等城市开发了碳排放管理平台,作为推动低碳发展的监管工具和决策支持系统。镇江市的碳平台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实现了在线运行。深圳等城市加强建筑碳排放监管,对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实行实时在线监测。
    与此同时,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等7个省市积极探索创新运用市场机制推动低碳发展,建立起各有特色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其中深圳提出将建筑和交通纳入交易体系,北京提出场内交易与场外交易并行的交易模式,广东采取免费发放和有偿拍卖相结合的配额分配方式。这些举措为国家建立碳市场,运用市场机制实现低碳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探索多层次低碳发展试点示范也成为不少地区的创新之举。北京、上海、重庆、湖北及杭州等省市积极组织开展低碳产业园区和低碳社区试点,湖北省还开展了低碳商业试点,海南、广元、呼伦贝尔、桂林等地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展低碳旅游。天津、湖北、海南、云南、深圳及镇江等省市开发建设了低碳新城。北京、重庆、深圳、杭州、武汉等城市开展了低碳交通试点等。

完善机制:低碳城市升级标配

    实际上,由于低碳试点起步仅6年,加之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工作基础等方面原因,试点工作仍面临不少问题与挑战。
    首先,部分试点省市对低碳发展对于转变发展方式的积极意义认识仍有提升空间。有的地方在认识上把低碳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仍然热衷于发展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建设,存在“低碳试点、高碳发展”的倾向。
    其次,相关支持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试点在资金、政策、法规、标准等方面的保障支撑还存在不足,国家尚未建立专门针对低碳试点的资金支持渠道,相关财税、金融、价格等配套政策尚缺乏有效配合。部分试点省市的创新做法希望得到国家政策支持。如宁波市正在探索通过建立分时段自主响应电价机制保障电力供需总体平衡,降低新建调峰电厂的碳排放,希望得到国家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政策的支持。
    再次,低碳试点的能力建设有待加强。有个别试点省市就提出,低碳试点工作相关理论和政策研究不够深入,对试点主要目标的完成情况和实现路径缺乏定量分析和数据支撑。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相关主管部门提出,未来着力推进以下工作:
    ——加强政策支持。研究制定关于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强化碳排放峰值目标对转方
式、调结构、促改革的倒逼机制。研究制定支持试点工作的价格、财税、金融等配套政策。
    ——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过去的低碳节能方面的补贴、奖励转化为市场机制,转化为长效机制,来激励企业通过低碳技术的研发、通过市场手段来降低减排成本。发挥市场机制在节能减碳中的决定性作用。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