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11-12 第A02版:新闻纵深
|
大 | |
中 | |
小 |
|
|
安徽:加紧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 |
|
|
作者:
张莉莉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456 |
|
|
|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张莉莉
前不久,安徽省物价局会同省卫计委、省人社厅、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安徽省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实施方案》。通过医疗服务价格改革,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为推进公立医疗综合改革创造良好环境。 《实施方案》明确了实行医疗服务价格分类管理、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改进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管理、改革医疗服务定价方式、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监管五大任务和15项具体改革内容。 主要目标是:到2017年,逐步缩小政府制定价格范围,改进新增医疗服务项目管理。改革价格管理方式,结合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到2020年,逐步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探索通过医保支付标准引导价格合理形成的机制。 据安徽省物价局农产品和医药价格处负责人介绍,本次新政明确了五大改革任务。一是推进医疗服务价格分类管理,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提供特需医疗服务和市场竞争比较充分、个性化需求比较强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非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落实市场调节价政策。二是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首先,统筹考虑取消药品加成及当地政府补偿,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再则,通过规范诊疗行为,为降低药品、耗材等费用腾出空间,动态调整,逐步理顺医疗服务价格。价格调整与医保支付、医疗控费等政策相互衔接,保证患者基本医疗费用负担不增加。三是改革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管理。改革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管理。国家制定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统一项目名称和服务内容。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各地依据技术规范制定指导价;及时受理新增医疗服务项目,促进医疗新技术尽早进入临床使用。四是推进医疗服务定价方式改革。扩大按病种、服务单元收费范围,逐步缩小按项目收费的数量,促进医疗服务收费和付费方式有机衔接。五是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监管。加强医疗服务成本监审和价格监测,完善定价过程中公众参与、专家论证等制度,加强医药费用控制,强化价格行为监管。 《实施方案》还进一步配套了明确分工职责、注重机制创新、跟踪政策评估、加强舆论宣传等4项保障落实措施。注重部门协作和政策联动。明确价格部门要推进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和定价方式改革,强化价格行为监管;卫生计生部门要制定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政策措施,加强行业监管和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医保部门要做好医保与价格政策的衔接配合,积极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医保对医疗服务行为和费用的监管,制定医保支付标准的政策措施。要求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与公立医院补偿机制、药品流通体制、医保支付、分级诊疗、医疗行为监管等改革衔接配套,“三医”联动形成政策合力。充分发挥医保控费作用、建立科学补偿机制、减轻患者负担,努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强调医疗服务价格要与医保支付和医疗机构控费等政策联动,保证患者基本医疗费用负担不增加。要求稳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加强跟踪评估,及时完善政策,确保改革平稳实施,防止价格异常波动加重群众和社会医疗负担。同时,为确保改革不增加患者负担,《实施方案》以患者为中心,三管齐下兜底限:明确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必须遵循“控总量、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原则方法,逐步理顺,有序推进;医保支付政策配套衔接,调整后的医疗服务价格要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患者整体医疗费用负担不增加;强化医疗费用控制,建立健全公立医疗机构医疗费用监测结果通报制度,督促公立医疗机构落实医疗服务价格公示制度和费用清单制度。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