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3-14
2017-03-14 第C6C7版:经济资讯 大 | 中 | 小 

内蒙古伊泰集团:以责任的名义缔造百年基业

伊泰集团高效、绿色、安全、可持续发展纪实

作者: 图文/李新富 义博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8231
     2015年3月30日,国家有关领导临伊泰煤制油公司调研考察。
    2012年7月12日公司H股成功上市,伊泰成为我国首家B+H股上市企业。张东海一锤定音。
    煤制油厂区。
    伊泰集团总部大楼。
    伊泰煤制油项目夜景。
    2009年中国第一桶利用煤炭间接液化技术生产的合成油在伊泰诞生。
    伊泰大地精煤矿。
    伊泰现代化发运站先进的斗轮取料机。
    年产1200万吨伊泰京粤酸刺沟煤矿鸟瞰图。
    从初创时的20人、借款40余万元的乡镇企业,到如今拥有职工7600余人、总资产突破千亿元,成功跻身中国企业500强、全国煤炭企业百强的现代化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伊泰集团)在构筑“百年伊泰,绿色能源”的康庄大道上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前行。
    从1988年春天创立至今,内蒙古伊泰集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大图强。不管是逆势而为,还是顺势跨越,伊泰人在发展的道路上始终没有忘记过“责任”二字,对国家、对地方的责任,对企业、对员工、对社会的责任,伊泰集团始终把履行责任作为价值取向、基本义务和百年基业的长久之道。时至今日,“责任”二字已经深深镌刻在伊泰人的灵魂中,融入在伊泰人的血脉里。

多元发展 用责任打造长青基业

    1988年春天,在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的政策指引下,伊泰集团创始人张双旺以5万元起家创业,经过近30个春秋摸爬滚打,在西部黄土地上缔造了一个资产突破千亿、位列中国企业500强、中国煤炭企业百强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伊泰集团由起初单一的煤炭经营发展成为以煤炭生产、经营为主业,以铁路运输、煤制油为产业延伸,以房地产开发等非煤产业为互补的大型现代化能源企业。公司连续12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2016年位列第317位。
    目前,公司总资产超过千亿元,职工7600余人,下属有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伊泰准东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责任公司等50家直接和间接控股公司,其中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为煤炭行业首家B+H股上市公司。
    伊泰集团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煤炭行业AAA信用等级企业、“全国文明单位”等一系列国家级荣誉。
    伊泰集团现有大中型生产矿井14座,在建矿井2座,总生产能力超过5000万吨/年。煤矿全部实现了综合机械化开采,采区回采率达到80%以上。公司现已建成运营全长132.44公里的准东电气化铁路、全长124.18公里的呼准电气化铁路、全长26.75公里的酸刺沟煤矿电气化铁路专用线和152.49公里的曹羊公路。公司在秦皇岛、京唐港、曹妃甸港口设有货场和转运站,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地设有销售机构,形成了完整的产、运、销体系。
    按照多元发展的思路以及国家进一步完善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的政策要求,伊泰集团在鄂尔多斯和新疆将建设“千万吨”级的煤制油基地。
    另外,伊泰置业公司为国家二级房地产企业。目前,公司开发面积已超过255万平方米,业务已从内蒙古拓展到海南、四川、北京、河北、新疆等省市。

产业报国 用责任挑起工业脊梁

    产业报国是每个中国企业应尽的责任,伊泰将其变成自己的文字,把“国家能源体系节点,区域及企业利益相关方合作平台”作为使命,感恩国家、回馈社会。
    在发展之初,伊泰集团深深明白肩上的责任。集团创始人、前任董事长张双旺曾在不同场合强调,伊泰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的社会大环境,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职能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爱护与支持,离开这两条,伊泰人再有能耐也施展不开。正因为懂得“马有垂缰之义,犬有湿草之仁”的道理,伊泰将回报社会的责任紧紧扛在了肩上。1989年,在艰难的创业翌年,向地方义务纳税80万元,为地方的发展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伊泰集团已连续13年纳税额位居鄂尔多斯市首位,累计缴纳税金达540余亿元,为内蒙古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产业布局不断扩大,伊泰开始进入运输领域,先后建成通车曹羊公路、准东呼准铁路,在满足自身经营需求的同时,极大地促进了周边地区的发展。
    2002年伊泰进军煤化工领域,2009年国内首套煤间接液化装置——16万吨/年煤制油示范项目在伊泰顺利出油,这是伊泰战略转型之举。但在“富煤贫油少气”基本国情的大环境下,伊泰投资煤制油进军煤化工也是心怀国家能源安全使命之举。
    伊泰集团与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合作完成了煤间接液化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中试,并通过了国家863项目验收。2006年,以煤基合成油浆态床技术为核心的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伊泰集团以40.4%的股权比例相对控股,成为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煤间接液化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拥有者。
    据业内专家介绍,催化剂在煤炭间接液化过程中作用极其重要,催化剂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煤炭间接液化工艺的效益与成败。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是继南非SASOL和荷兰SHELL公司之后第三家煤炭间接液化领域生产技术单位。
    2009年3月,伊泰煤制油16万吨/年示范项目联动试车、投料出油;2010年6月,装置实现了安全、稳定、长周期、满负荷运行。2014年,伊泰杭锦旗120万吨/年精细化学品项目全面建设;同年,新疆伊犁100万吨/年煤制油示范项目获批并开展前期工作;2016年,伊泰2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示范项目获国家核准,项目总投资290.7亿元,建成后年产柴油、石脑油、液化石油气以及液化天然气215.35万吨,同时副产醇类及硫磺、硫铵类等产品共计15.77万吨。2016年,总投资550多亿元采用中科合成油技术公司催化剂的神华宁煤集团400万吨/年煤制油项目正式投产。
    内蒙古人大代表、伊泰集团董事长张东海介绍说,“中科合成油技术公司在催化剂、反应器和集成工艺等核心技术指标上已超过国外现有的商业化技术水平,成本、油品产率、能效等方面均已超过国外水平,并在伊泰、潞安、神华宁煤3个煤制油项目成功运行,验证了煤间接液化技术可行,费托合成反应器设计合理。”
    张东海透露说,北京市政府目前正在怀柔、密云等地大力推广使用以煤基为原料的煤制油产品,经过专业测试煤制油的氮氧化物排放比传统石化油品下降30%左右,能耗下降10%左右。但是令张东海较为忧虑的是,尽管煤制油产品质量性能很高,但是价格却比“三桶油”低。他建议和期待国家能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和支持煤制油清洁能源广泛使用。
    “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主体地位在短期内不会改变,特别是在内蒙古和鄂尔多斯市,煤炭仍然是最大的优势特色资源,仍然是重要的支柱产业。‘十三五’期间,我们将顺应市场需求,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煤炭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优化生产布局,扩大先进产能,推进年产1500万吨红庆河煤矿及选煤厂、年产600万吨塔拉壕煤矿投产达产。推进煤炭产业向集约化、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张东海如是说。

诚信为本 用责任共赢美好未来

    在伊泰的企业文化手册里有这样一句话:通过资源整合与产业协作实现各相关方的利益格局最优化。在伊泰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将这句话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共赢客户,回馈股东。
    诚行天下,播种未来。诚信是伊泰历久弥坚的品质,多年来伊泰与合作的企业,不管是大国企还是小私企,对伊泰始终交口称赞。2014年,尽管市场一路走低,但伊泰始终坚持“三优先”客户原则,即用煤量大且稳定的国有大型煤炭客户优先。经济状况好且来款能力强的客户优先,发展潜力大的客户优先。对客户实施分类管理,不断创新销售模式,加强以客户需求为主导的管理体系建设,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价格发现和制定体系建设,加强以合作共赢为目标的客户关系评价体系建设,强化以服务质量提升为基础的交流互动体系建设,努力打造科学完善、客户至上的服务体系。
    在2014年末,广东省电力工业染料公司一位负责人谈及与伊泰的合作,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们和伊泰的合作不会因为市场的变化而变,在煤炭市场好的时候伊泰照样按合同给我们足量的煤,现在反过来煤炭市场不好,煤炭不好卖,我们一样选择伊泰。伊泰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企业。”
    1997年,伊泰B股上市。2012年,伊泰H股上市。随之,伊泰扛起了对股东的责任。
    根据波士顿咨询集团的研究报告中列出了为股东创造价值的企业排行榜,该排行榜以上市公司对股东长期总回报率为指标,将全球上市公司进行排名,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以其非同寻常的66%的股东总回报率位居排行榜全球1003家企业之首。
    根据该报告,排行榜全球1003家企业整体平均股东长期总回报率仅2.4%,这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打击下全球企业低迷的表现。而国内许多行业的长期回报率是惊人的,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2011年净资产收益率是39.25%。

安全是天 用责任礼敬鲜活生命

    安全,是百年征程的生存基石,也是奋进伊泰的发展根本。是安全,成就了伊泰昨日的辉煌,也是安全,支撑着伊泰今天的前行,还是安全,承载着伊泰明天的梦想。二十多年来,集团公司“以人为本,追求本质安全”的安全文化已根植到伊泰人的内心深处,“人人安全,事事安全”成为伊泰人的行为准则。
    不管市场是好还是不好,伊泰人始终将“在煤炭市场疲软的时候,宁可多花1000万元,也不死一个人;在煤炭市场好的时候,宁可少产100万吨煤,也不死一个人”的安全理念贯穿始终。据统计,从2005年到2013年,煤炭市场正处于黄金时期,伊泰煤炭生产超过两亿吨,连续9年保持零死亡。2014年,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0.039,远低于全国0.255的平均水平;铁路运输连续保持15年无重大行车责任事故、无重大人身伤亡事故;煤制油生产连续6年未发生人员重伤及大型设备损害事故。安全管理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2014年,在煤炭市场持续疲软的背景下,伊泰提取安全费用达6.7亿元,完成安全投入5.45亿元,开展安全培训45次,开展安全演练48次。
    2015年,根据内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伊泰制定了“6553332”的安全部署。安全管理永远在路上,伊泰人以责任和行动向生命致敬。

和乐家园 用责任共享发展红利

    站在伊泰办公大楼前,“我的伊泰我的家”的大幅企业文化宣传条幅会赫然映入眼帘,让每一位见者感触颇深。不管是伊泰人还是了解伊泰的人,每每说起“我的伊泰我的家”,总会引得深深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伊泰是一个大家庭,员工永远是主人。
    经过多年的发展沉淀,“我的伊泰我的家”已经成为伊泰集团的核心企业文化,也已经在每位伊泰人的心中落地生根。
    张双旺在一次会议上曾讲到,要通过在市场上打拼,不断扩大生产经营来提高企业效益,把职工收入问题作为管理的重要内容,不断研究,充分调动好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时至今日,每每谈及员工的主人翁地位时,人们津津乐道的依然是伊泰的全员持股管理模式。1999年起,伊泰集团企业开始实施全员持股,员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主人。这一创新体系的建立实施使每个伊泰人分享企业发展红利。
    2004年6月10日,伊泰集团党委董事会做出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决定:拿出1800万元给普通员工发放当年的效益奖。1800万元发放给仅有2000多名员工的伊泰集团来说不是一个小数字,人均近万元。一位自治区退休的厅级干部在谈到此事时,颇有感触地说:“这样的大举动在内蒙古地区、甚至全国都很少见。伊泰作为一个股份制企业能这样做是真正地把员工放在了心上。”
    在当年的奖金发放大会上,职工代表李志敏说:“当我从集团公司领导手中接过了那份沉甸甸的关爱时,我的心激动地要跳出来了。这个红包不仅体现着‘家’的温暖,更包2009年中国第一桶利用煤炭间接液化技术生产的合成油在伊泰诞生。含着公司对员工的信任和理解。”从那个时候起,伊泰副部级以下员工每个月的工资单里又多了一项关爱奖。2012年,伊泰首次设立“总经理特别奖”,至今已有3人获奖,发放奖金90万元。
    随着公司的发展,对员工的关心关爱更多了起来,不仅要让员工的腰包日渐丰满,还要不断地提升员工的精神世界。从2008年开始,伊泰组织中层管理人员进行培训,2014年开始组织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先后与清华大学等知名学府合作,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等形式组织员工培训。据了解,每年伊泰集团投入近2000万元组织员工培训。
    在伊泰集团,努力为员工打造没有天花板的舞台是公司一直努力的方向。2014年,伊泰调整员工晋升管理途径,新增专业技术、职能业务、技能操作3个通道,为员工提供更为广阔的职业发展平台,实现人尽其才。

绿色发展 用责任追求和谐共生

    2008年10月,伊泰环境监察部成立,标志着伊泰的环境管理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这不是公司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始。从伊泰创建初期,“环保”始终伴随左右,经历过创业期求生存的艰难,经历过低谷期谋发展的曲折,经历过发展期大跨越的辉煌,无论市场和企业如何变化,伊泰对于环境的坚守始终如一。
    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环保工作已成为保证伊泰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科学、规范地做好公司的环保工作,伊泰在成立环境监察部的同时提出了“百年伊泰、绿色能源”的环境方针。环境监察部自成立以来,本着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企业为目标,通过不断向同行业先进企业学习,结合公司实际生产经营情况,于2010年制定并颁布了《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环境管理办法》、奖惩办法和考核细则,系统地规范了公司内部环境管理工作。2011年分片区设立了3个环境监察站,实时进行指导和检查。
    伊泰集团通过2年努力,于2011年11月顺利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于2014年顺利通过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环境/能源管理体系顺利认证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伊泰人不仅护绿,还造绿。针对鄂尔多斯地区缺林少绿多风沙的现状,伊泰率先向当地煤炭企业提出了“每生产10吨煤捐植1棵‘节能减碳树’,营造10万亩碳汇林”的倡议,并在杭锦旗境内利用自有甘草基地开发了西北沟、赛音台、桃日木3个基地,承担了6.5万亩碳汇林种植任务,累计投资超过7000万元。另外,伊泰还征用杭锦旗地处库不齐沙漠地带荒地50万亩,开展碳汇林建设,截至2014年,已经累计完成投资近3亿元,绿化33万余亩,种植各类灌木1800万丛、各类乔木800万株。
    保护生态环境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在广袤的库布齐沙漠上,伊泰人用责任和担当浇灌着一片片绿洲,践行着百年伊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感恩回报 用责任书写人间大爱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地方煤炭龙头企业,伊泰集团在追求自身快速稳健发展的同时,不忘回报社会,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在公司党委提出坚持“四个不变”办企原则中,“坚持为地方和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做出贡献的思想不变”就是其中之一。正是秉承了这样的发展理念,创立近30年来,公司大力支持教育、医疗、文体、新农村建设等事业,积极参与抗震救灾、扶贫等公益活动。公司累计向社会公益事业无偿捐资近6亿元,其中为教育事业捐款近5000万元,为抗震救灾捐款6000多万元,为医疗卫生事业捐款近1亿元,为文体事业捐款1.2亿元,为扶贫及新农村建设捐款超过2亿元。
    公司自2007年起,对被确定为鄂尔多斯市首批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试点村的杭锦旗吉日嘎朗图镇进行重点帮扶。公司投入1.6亿元进行吉日嘎朗图镇黄河南岸(杭锦)现代农牧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
    2008年3月,黄河杭锦旗奎素段溃堤,伊泰在第一时间组织128万元的食品和生活用品运往灾区,随后紧急调运煤炭,支援灾区,并拿出1000万元现金用于灾后重建和生产自救。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强震。伊泰在第一时间,通过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向灾区捐赠2000万元。伊泰员工还自发向灾区捐款134万元和2000多件衣物。2010年4月14日,玉树发生7.1级强震,伊泰向灾区捐款1000万元。2013年4月21日,伊泰集团获知雅安灾情,立即召开党委董事会议,决定捐款1000万元人民币……
    大象无形,大爱无声。每一次灾难来临和社会公益慈善活动中,伊泰人总能冲在危难的最前沿。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道路上,伊泰人用责任与大爱向世人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连续5年的“中华慈善奖”或许就是对知恩感恩、慷慨解囊伊泰人最好的褒奖。

使命交接 用责任续写新的辉煌

    有人说伊泰的发展得益于中国经济腾飞的大环境,有人说伊泰的发展得益于鄂尔多斯丰富的煤炭资源,也有人说伊泰的发展得益于灵活的企业管理制度……这些说法都对,但了解伊泰的人还知道,伊泰的发展始终离不开“责任”二字,每个伊泰人都知道责任对于公司、对于个人的份量,仔细翻看走过的里程,责任贯穿伊泰前行的每一步,因为懂得责任,因为践行责任,伊泰才能一步一个脚印稳健前行。
    2016年8月17日,伊泰集团第二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决议决定,接受张双旺辞去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职务的请求,选举张东海为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自此伊泰集团翻开了发展创业新的征程。
    1943年6月出生于鄂尔多斯的张双旺,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全国劳动模范,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88年3月创办伊泰集团。他带领广大员工以“我的伊泰我的家”为理念,艰苦创业,奋力拼搏,一举成为全国重点企业,由于其在经济建设领域的优异表现,受到了高度赞誉,被誉为“煤炭工业的一面旗帜”。
    张东海1992年毕业于北京农垦管理干部学院,2004年获北京大学北京国际EMBA硕士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他1990年进入伊泰集团有限公司工作,历任伊盟煤炭公司驻北京办事处副主任、驻北京运输开发公司副经理、伊盟煤炭集团公司经营公司副经理、伊泰集团公司驻北京办事处主任、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伊泰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伊泰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期间,张东海引领企业进入全国煤炭行业第23位,实现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
    2005年,张东海获评“全国劳动模范”,这是伊泰集团继张双旺1995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后,时隔10年又获此殊荣的企业,同一公司两位领军人物双双获评“全国劳动模范”,实属罕见。
“我们必须不断在企业内部自我施压,不断在企业内部营造目标,实现持续挑战的热情。我们必须认识到‘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时时与自己作战,从而更好地迎接外部的挑战。不断挑战更为远大的目标,确保企业的无限潜力,确保人的无限潜力,以迎取未来的胜利。”2017年初,张东海在集团七届三次职工代表大会上的这番讲话掷地有声,提醒广大干部职工居安定要思危、成功勿忘忧患。
    在张东海看来,“十三五”是伊泰集团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关键时期,也是继续深化管理改革、挖潜增效,实现资产“大”向“优”,人员“少”向“精”,获利“强”向“稳”目标迈进的重要阶段。
    为此,张东海确立了新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伊泰集团总资产突破1500亿元;自产商品煤达到5000万吨以上;铁路运量超过1亿吨;油品及化工品产量达到300~600万吨;非煤产业互补效益显著提高,职工收入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努力打造煤及煤化工产运贸一体化国际产业集团,建设一流清洁能源企业,续写伊泰转型跨越的新篇章。
    在外界看来,伊泰集团之所以能取得不菲的业绩,是全体伊泰人励精图治、同舟共济、科学决策、抢抓机遇的结果,更是不断自我加压,大胆对“固有思维”破碎重构的结果。
    “百年伊泰,用心传递能量”的企业核心理念,已经深深根植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内心,满满的正能量持续向四周扩散。
    近30年的峥嵘岁月里,在以张双旺为班长、全体伊泰人众志成城、砥砺奋进下,谱写出了一曲曲壮美的事业和人生的赞歌。未来,责任、担当、博爱、绿色将继续延续。我们有理由相信,下一个30年,伊泰人在追逐“百年伊泰”的道路上,必定会牢记使命,创造新的辉煌。
    (图文/李新富 义博)

    内蒙古伊泰集团董事长张东海携全体员工祝全国"两会"圆满成功,祝愿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