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3-15
2017-03-15 第B3版:全国两会专题·打开“中国制造2025” 大 | 中 | 小 

强品质需要高标准 创品牌莫忘小细节

作者: 半夏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398
半夏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多位代表也都相应提出应加强企业质量品牌建设,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此前,工信部部长苗圩发表文章强调,要实施“三品”(增品种、强品质、创品牌)战略,走以质取胜发展道路。其中,在“强品质”上提出以食品、药品等为重点,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国内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并轨。
    “标准”一词让笔者颇有感慨。近年来,中国游客赴日“爆买”引发各方热议。据悉,从日本带回来的东西多为“中国制造”,马桶盖多由浙江代工,大米来自辽宁盘锦……诸如此类。为什么国人要买国外产品,归其根本是因为人家的标准高,这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中国企业不是不能制造好产品,关键是遵守的标准不同而已。
    那么,为什么内销产品与出口产品标准不一?笔者在参加“广交会”时,总会碰到这样的现象:一些代工企业生产的产品是专门供应日本、欧美、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内地买不到。“标准由国外厂商指定的,各项指标都会比在内销产品高一些。”厂商表示。而对于内销产品的标准,市场人士表示,很多行业是没标准,或标准混乱的,或有标准而不严格执行。
    比如食品出口,首先要对生产工厂进行极其严格的认证,要拿到证书绝非易事,而产品出口时更是严格检验。而对于内销食品,或由标准混乱而管理松懈,或为了谋取牟利,人为降低标准。虽说“买的没有卖的精”,但国人也不是傻子,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国人对品质的要求逐年提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倒逼国内标准对接国际标准,“双重标准”终将退出历史舞台。
    也有人认为,标准控制方面的差异,是导致同样的中国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得到不同评价的重要原因。由于各国家和地区的标准不一,为了出口这些国家和地区,必须分别符合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标准。
    实则不然,在东南亚如柬埔寨等一些国家,当地居民还是认可韩日化妆品,中国制造被认作低端产品——同样是出口,莫被别人的标准拉低自己的品牌。
    很多出国的朋友回来都会说在某某国家无假货,花大钱买到了国内买不到好产品。在强调监管同时,莫忘标准提升,标准没达到,监管也就丢了格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造业的基石在于质量,高质量在于高标准。
    按照苗圩的主张,在“创品牌”上鼓励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支持企业通过研发核心技术,改进产品外观设计、包装质量与售后服务等,不断提升品牌的质量形象与市场竞争力。
    日本的感冒药让笔者不得不佩服其“细微之处见精神”。一盒颗粒冲剂的感冒药上除了文字说明,还有图片解释。对于可能出现的各种症状,应该用多大剂量,一看图便明了。另外包装盒容易拆解,也为垃圾处理提供便利。
    事实上,日本的感冒药未必比中国的感冒药管用,但这种人性化设计,却给消费者带来不一样的感受。从多数世界大牌产品选择中国企业做代工来看,中国制造并不差,但中国品牌为何在世界鲜见?品牌“叫不响”,究其根本,除了核心技术,还在于缺乏人性设计。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提出,让制造出来的电器更聪明,能读懂用户的心。比如,孕妇久坐看电视很不舒服?海尔创业小微设计投影仪将画面投射到天花板,孕妇便能躺着看电视。如此人性化服务,在消费者心中自然树立了品牌。
    “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打造中国品牌,除了用力,还得走心。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