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3-31
2017-03-31 第B02版:城市·社会·法治 大 | 中 | 小 
大众对“假语文”的讨论是对社会诚信焦虑的曲折反应——

“诚信教材”呼唤的是“诚信教育”的归位

作者: 实习记者|施冰冰 见习记者|刘宝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3126
    
实习记者|施冰冰 见习记者|刘宝

    近日,一则“小学课本疑似有假课文”的新闻,被媒体曝出。不少学生家长表示,作为孩子的启蒙读本,小学语文内容应经过严格筛选,保证源头真实,对孩子负责。
    义务教育小学阶段语文课本的选文问题,一直是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随着经济文化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孩子读物的选择。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关于民生教育的话题也一度成为热点,自网络上关于“假课文”的论述被疯狂转载,此事件便一路升级,热议至今。这仅仅是对小学教育的讨论吗?

“假课文”真的假吗?

    起初,一篇名为《校长怒了!还有多少假课文在侮辱孩子的智商?》帖子在网络上流传,一时引起各方对“假课文”的探讨,该篇帖子是由杭州市外语实验小学校长张敏撰写,帖子中罗列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37~139页,第30课《爱迪生救妈妈》是一篇杜撰的假课文”、“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等七八篇“假课文”。其中,在《爱迪生救妈妈》中,讲述了1854年7岁的爱迪生通过镜子聚光的原理让妈妈在家完成了阑尾炎手术,但世界上第一例阑尾炎的手术是1886年。张敏除了在帖子里列举课文杜撰的证据外,还直言“中国的孩子阅读量本来就不够,作为孩子的主要阅读物,作为孩子的启蒙读本,还充斥着诸多假课文,真是雪上加霜啊。”
    据了解,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许多文章经过长达8年的数次修改,但修改后仍有多篇文章或多或少的与真实历史事件存在出入。所以网友质问这一改再改的课文,到底是真是假?
    中国青年网发文分析称“小学语文内容在真实性与科学性上很难做到完美无缺,或许是由于编辑水平的局限或其他原因”;而知乎网友则表示,部分人认为只要课文所讲道理正确,激励学生积极向上,材料真不真实,名家作品是否被篡改,并不重要,无伤大雅,所以就有了假课文。
    对此,中国青年报撰文《“假课文”到底假不假》,文中引用多位语文教育专家的观点,强调语文不是历史,可以批评但不要炒作。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教授为《爱迪生救妈妈》正名,他介绍“1940年电影《Young Tom Edison》里就有爱迪生救妈妈的情节,1983人教版初中课本中已选了一篇‘Edison's Boyhood’的课文,而小学语文的这篇选文就是根据这些材料编写的”,该文中正也有专家余党绪说“课文的改动是为教学需要,孩子需要判断力”,他举了“小鸭学游泳、小鹰学飞翔”的例子,说明故事是假的,但传递的东西却是真的,美的”。就网友对假课文是真假的质疑,人教社否认:已经向教育部写了相关情况说明,课文绝不是杜撰,有相应的文章来源。

教育工作者:勿借机炒作

    在完成语文教课的工作之后,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中心小学的教师庄柳云接受了记者采访,就《爱迪生救妈妈》一文,她分析,首先需要先了解文章是为了夸赞爱迪生的机智?还是叙述他对妈妈的爱?如果是为了赞扬爱迪生的机智,那就不太应该了,毕竟历史上没有爱迪生救妈妈这回事,即使是根据电影改编的,那也不能证明什么。
    “其实假课文是不是假的,主要还是看文章想要表达什么,如果传递的东西是爱、是美好,那么文章只是载体,无需纠结课文的真假。”庄柳云说。
    课本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资料,是教师为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工具。“作为教师,我还是会老老实实地教所谓的‘假课文’,编者自有编者的用心,只是在授课时,我会和学生说清楚课文的真实性,改变不了课文,但我得让学生了解情况”。庄柳云坦言,但许多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无法准确甄别文章的真实性,也许人教社等出版部门在出版课本时、或在教师的参辅资料中标明文章的虚构性,会更合适。
    “我觉得在教育教学中,可以和孩子说‘这篇课文写的虽然和历史不符合,但是是因为我们学习的需要才会做如此改动’,如果还原真相,可能达不到我们所需要的效果,学生知道老师是为他好,就会接受了,没必要去刻意地强调。”深圳龙华中英文实验学校某老师说。
    广东深和律师事务所律师俞凌淼说:“我的态度是反对的,假课文的性质比假食品药品的危害程度还要严重,课文想要传递表达的东西是真实的,但其承载的主体是虚构的,这个不能接受,它的危害在思想方面。现在事情发生了,我更关注的是追责。俞凌淼还表示,自己作为家长,对教师教学质量等问题是允许和理解的,大可以在家里教育孩子时说明某件事的两种解答,但假课文就不是这种层面的问题了,这也许存在渎职的现象,可以找教育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及领导人询问情况。
    而深圳龙华中英文实验学校的一位老师则对“假课文”持包容的心态,她认为语文不是历史,有些课文是文学作品,存在一定的想象和虚构,这是合理的。“诚然,我们都不是完美的人,课文中出现一些错别字、错标点等问题也在所难免,希望朋友们可以正确地看待教材中的错误,合理地指出问题,更好地服务于教育,而不是将错误扭曲放大,带有针对性地借机炒作。”她还补充道:“教材的改编,课文的想象和虚构等改动都是因为教学的需要,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教学内容是一个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方法的媒介,教师才是真正的教育主体,而教材只是工具。作为公民,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教材中的问题,用平和的态度有针对性地指出,而不是一味地在那里炒作,个人觉得那些炒作的人在泄私愤。”

新教材9月替换 教材也要诚信

    当“假课文”一文被曝于网络,人教社第一时间回应:文章有来源,不存在杜撰;而当越来越多的舆论对“假课文”的存在进行申讨时,相关部门对此次事件的处理又做了怎样的调整和回应?
    在“假课文”一事持续发酵后,3月22日,人教社发声明称,针对近日的争议正在征求更多专家意见,而现有教材在今年9月份将被替换,新教材中不选用《爱迪生救妈妈》等有争议的文章。此前,人教社也曾发文表示,文章都是有来源的,不存在杜撰。
    对此,有网友希望“把所有杜撰的全部清出去”,网友岁月搁浅也认为“虽然课文的目的是教学生往好的方向发展,诸如此类的错误也不至于改变作者本意,却依然会对学生教育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早发现早改正,教育要从细节抓起。”被更换的教材或许在选文上会更加谨慎,此次事件人教社回应也确实得到众多专家学者及媒体的支持。
    实际上,“假课文”的存在已有一定年限,根据张敏在帖子里的介绍,8年前《爱迪生救妈妈》的文章就已被质疑真实性,只是为什么只有今天的社会大众对“假课文”如此愤愤不平,甚至“抓住不放”?是因为它毁了一代清纯真诚的小孩,还是因为大家对诚信的向往越来越热烈?学者认为,社会大众对“假课文”的讨论是对社会诚信焦虑的一个曲折反应。“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小学教育作为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尊重历史事实,以真实为编写前提,才能充分体现社会诚信与教材诚信。
    《北京文学》副主编师力斌发表长文阐述“教材诚信的重要性”,他认为,“假课文”现象表面上讨论的是教育问题,实际上包含着社会诚信问题。他强调教材诚信的作用,强调“假课文”对像白纸一样的小学生的影响。文中他说,教材编写者在课文的挑选、修改、完善方面专业水准和严肃认真的态度,以及为此付出的种种努力,应得到广大师生家长及社会的理解和尊重,所有这些与“假课文”的更正或者其他补救措施并不相矛盾。知识性错误也好,文学虚构性也罢,这些思路在教材诚信、教育诚信乃至政府诚信面前,恐怕都必须主动让位。就其所论述的观点而言,“教材诚信”与“教育诚信”乃至“政府诚信”是“假课文”愈演愈烈的深层原因,是人们对诚信回归的呼吁。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