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4-29
2017-04-29 第B03版:前沿报告 大 | 中 | 小 
实现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和现代服务业大发展——

我国产业现代化要完成三大任务

作者: 王云平 蓝海涛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2319
     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危害、实现绿色发展,是产业现代化的特征之一。图为杭州西湖的春天。资料图片
    被誉为信息产业“心脏”的国产中央处理器(CPU)的性能只有世界先进水平的1/5~1/10,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要求解决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王云平 蓝海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高速发展,产业结构正呈现服务化、高技术化、融合化、绿色化和国际化的产业现代化特征和趋势。目前,我国产业发展还存在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制造业深加工水平低、创新驱动作用不强、依赖高耗能高污染发展的态势没有得到改善等问题。在认识当前我国产业现代化的阶段特征和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研究我国产业现代化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对于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产业发展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基础薄弱制约产业现代化

    当前我国产业现代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仍然滞后,产能过剩问题仍然严重。
    从三次产业结构看,虽然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已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但服务业发展不优不强的问题仍比较突出,与发达国家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同阶段相比,我国服务业占增加值比重明显偏低,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特别是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物流、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还滞后于制造业发展的需要。从工业内部看,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造船等曾经拉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导性产业,有大量的落后产能难以淘汰,这些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而且,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如风电等,由于地方政府的推动、投资者决策的不科学等原因,也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
    制造业深加工水平低,参与国际分工的价值增值能力不强。
    整体上看,我国制造业的深加工水平不高,产业的技术含量偏低。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参与全球分工中,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著名品牌,尽管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日益提升,但在国际分工中的价值增值能力并不强,我国还处于国际产品分工的低端位置,处于从属和被支配的地位。
    大多数产业创新驱动作用偏弱,技术实力较弱。
    从现实看,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落后、创新驱动的基础仍不稳固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制约我国产业现代化发展。一是自主知识产权成果较少,原始创新能力不足。二是关键核心技术落后。例如,被誉为信息产业“心脏”的国产中央处理器(CPU)性能只有世界先进水平的1/5~1/10,太阳能电池生产专用设备和材料基本依靠进口,高效太阳能电池、储能技术较世界先进水平落后10年以上。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隔膜、控制系统电子元器件等核心部件缺失,电机、电控总体技术水平落后5~10年。三是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差距较大。目前我国财政资金支持的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率不到10%,而发达国家为40%~50%。
    产业高耗能高污染发展的态势没有得到改善,资源环境压力明显加大。
    我国产业结构重型化发展导致资源环境成本明显上升。未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硬约束将日益强化,资源环境高损耗型产业结构亟待调整。与此同时,资源能源供应紧张问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不高和要素错配等问题仍然严重。
    农业发展基础薄弱,现代化水平偏低。
    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农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但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形势仍然严峻,部分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凸显,农业现代化水平仍然不高。主要体现在:耕地面积减少趋势不可逆转,质量下降态势难以根本改观,水资源短缺成常态,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日趋尖锐。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依然滞后,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够高,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能力较弱,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国际农产品市场冲击日趋加大,保障农产品稳定生产和质量安全任务艰巨,等等。
    
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和现代服务业大发展是三大任务

    我国产业现代化的总体思路:把握产业现代化的基本规律和发达国家产业现代化的最新趋势,基于我国产业发展现状,充分发挥市场推进产业现代化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积极引导作用,加快创新驱动,通过存量调整和增量拉动相结合,以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和现代服务业大发展为三大任务,着力解决工业产能过剩问题,培育一批新兴主导产业,打造一批大型国际企业集团和国际品牌,突破国际价值链薄弱环节,促进产业发展服务化、高端化、智能化、低碳化,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产业体系。
    我国产业现代化的目标:
    一是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在当今开放条件下,我国产业现代化的总目标是建设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产业发展体系。关键是要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领军企业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打造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协作配套体系,在产业的关键技术和核心环节取得重大突破。
    二是工业现代化水平提高。以工业中高端化为核心,不断提高我国工业现代化水平,实现工业增长质量提高、工业结构升级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三是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重要农产品供给和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取得明显进展,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方式趋于成熟,农民增收机制持续增强。
    四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提高。服务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和网络化水平不断提升,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的服务业领军企业、知名品牌,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推动中国成为“世界办公室”。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