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7-08
2017-07-08 第B01版:智库周刊 大 | 中 | 小 

PMI取样:更多关注“行业+地域”

作者: 张洽棠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2975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张洽棠

    7月5日,财新/Markit联合公布,中国6月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自上月的52.8降至51.6,为13个月来的次低,最低点是今年4月触及的51.5;而7月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6月服务业PMI为53.8,连续两个月加速增长,分别高于5月和去年同期0.3个和1.6个百分点,两者出现了较明显的差异,这意味着什么呢?
    相关受访专家表示,财新公布的服务业PMI下降的背景因素是判断新业务增速减弱,中采服务业PMI增长或是因为电商促销的影响,而两者相异的根本在于样本不同。
    
财新服务业PMI判断:新业务增速减弱

    据Markit(全球PMI调查机构)提供的资料显示,月内部分受访企业的经营活动量随销售改善而有所上升;另外一些企业则表示,新订单增长相对疲弱,加上贷款困难,导致经营活动的整体增速受到影响。
    6月份就业指数也有所下滑,降至10个月来的低点,月内部分企业增加人手以提高产能;在另外一些企业,员工自动离职后没有填补空缺,用工增速因此受到影响。
    价格方面,投入价格指数降至8个月低位,收费价格指数则下滑至4个月低点,不过两者均保持扩张。经营预期指数是6月份少有的获改善的指标,升至5个月高点。新项目以及对新业务增长的预期,支撑了业界对前景的信心。
    6月份服务业新接订单量录得逾一年以来最轻微增速,许多企业反映市况低迷,抑制了客户消费。在制造业的新业务量轻微加速增长的带动下,新业务整体小幅增长,增速为9个月来最低。
    二季度末,中国服务业用工增速进一步放缓,在当前持续10个月用工扩张期内,扩张率最低。制造业用工继续收缩,但收缩率为3个月以来最轻微。服务业用工增速远不足以抵消制造业用工的收缩,综合用工总量连续第三个月趋降。
    6月份,服务业成本压力放缓,平均投入价格的涨幅为去年10月以来的最低。受访企业反映,成本上升的原因普遍与原料涨价有关。制造业成本负担温和上升,结束上月的轻微下降状态。两者综合,投入价格整体小幅上升,升幅较5月的11个月低点略有回升。
    Markit的报告指出,6月份,服务业经营活动的扩张步伐放缓,背景因素是新业务增速减弱。服务业新接订单量录得略逾一年以来最轻微增速,许多企业反映市况低迷,抑制了客户消费。另一方面,制造业的新业务量轻微加速增长(但增速仍低)。两者综合,新业务整体增速处于小幅水平,为9个月来最低。
    财新智库莫尼塔研究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6月份财新中国服务业PMI录得51.6,继上月反弹后再度下跌至一年次低水平。财新中国综合产出指数PMI录得51.1,较上月下跌0.4,为一年最低水平。服务业和制造业再现“跷跷板”,二者此消彼长之下,经济下行的趋势并未改变。
    钟正生进一步解释,尽管中国制造业活动小幅反弹,缓解了服务业扩张放缓的影响,但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中。需要密切关注制造业和服务业走势是否会进一步分化。新业务指数跌至2016年5月份以来最低,投入和收费价格指数均下滑,但仍保持在扩张区间。
    
中采服务业PMI增长:电商促销有影响

    财新服务业PMI走势与国家权威统计机构服务业PMI不同。国家统计局此前公布的6月份服务业PMI为53.8,连续两个月加速增长,分别高于5月份和去年同期0.3个和1.6个百分点。服务业连续两个月加速增长,对经济发展的稳定作用继续增强。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指出,受年中“6·18”等电商促销活动的影响,与网络消费相关的邮政快递和互联网及软件信息技术服务的商务活动指数为72.2%和61.8%,分别高于5月份7.5和3.0个百分点,业务总量快速增长。随着制造业增速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和物流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升至59.0%以上,环比分别上升6.0和7.0个百分点,其中航空运输、货币金融服务、保险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60.0%以上的高位景气区间,表现出较强扩张态势。从市场需求和预期看,新订单指数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0.7%和60.0%,分别高于5月份0.4和0.8个百分点,服务业市场需求预期积极,企业信心增强。
    对于服务业PMI数据增长的宏观背景,莫尼塔一份投资报告则认为,当前中国经济仍表现出较强“韧性”,主要源于全球经济平稳复苏和供给侧改革继续推进对企业盈利的提振。但在这些积极因素的背后,有些因素值得注意:部分低效率的企业部门仍然占据大量的金融、土地等资源,依然存在一定的财政金融风险。
    该投资报告指出,6月份经济增长势头良好,意味着短期内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放松的可能性几近阙如。不过注意到,国家统计局在解读本月PMI数据时指出,“一些传统行业生产经营还存在一定困难”,“反映资金紧张企业的比重连续4个月超过四成,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仍需进一步增强”。显示国家统计局对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抱有警觉态度。资本市场需要关注后续监管政策执行力度的演化,以及海外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对国内利率的可能冲击。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二季度经济运行平稳,增速可能在6.8%左右,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下降。制造业和建筑业扩张势头能否延续有待观察,下半年经济回暖势头仍可能放缓,年内不必担心经济出现失速的风险,总体较为平稳。

两者相异根本:样本不同

    财新PMI和官方PMI差异并非首次,就在今年5月,中采PMI为51.2%,高位持平,而财新PMI为49.6%,11个月以来首次降至50%下方,两者出现了荣枯线上下判断上的不一致。
    华泰证券分析师李超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中采和财新PMI虽然有分歧,但中长期来看走势仍是较为一致的。部分月份出现的差异并非指标准确度问题,而是因为两个指标体现的是工业经济的不同方面,可以由此判断我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财新PMI的波动性更大,主要原因在于其调查样本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且东部贸易企业居多,受经济冲击和国际形势的影响也更大。
    据了解,中采PMI样本企业主要分布于重工业行业,而财新PMI样本主要分布于轻工业行业。以东部小企业为主要调查对象的财新PMI近期不断下滑;相比之下,以全国范围小企业为调查对象的中采小企业PMI逐步回暖并攀上荣枯线。李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重工业行业内,大型企业对小企业的溢出效应,即随着行业出清,产业集中度提高,大企业定价权提升,上游成本压力可逐步转化为产成品价格,存活下来的中小企业享受了价格提高的正外部性,利润也不断修复。这说明本轮利润修复目前传导到了部分中游中小企业部门,但以重工业行业改善为主,行业间存在明显分化。
    李超认为,民营企业,尤其是沿海贸易企业吸纳了大量就业,此类企业经营状况恶化,一旦对就业形成冲击,也将影响央行在几个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权衡,进而影响货币政策决策。中采PMI对经济上行的敏感性更强,指数波动幅度也更符合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财新PMI对经济下行的敏感性更强,主要体现在对进出口增速的影响上,对工业增加值和GDP的影响还需综合考虑其他的因素。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