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8-05
2017-08-05 第B03版:前沿报告 大 | 中 | 小 

“五和”文化助力丝路精神

作者: 郭丁源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126
    
    中国经济导报 记者郭丁源报道 “千百年来,丝路精神已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灵魂与血液中,成为中国参与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活动的重要依托。”在日前举办的由中国行业报协会主办、东方五和文化研究院承办的丝路精神与“五和”文化座谈会上,中国行业报协会副会长李曜升表示,“和”文化不仅是丝路精神的延展,而且在推动当前经济建设行稳致远中将起到积极作用。要让古老的丝绸之路绽放异彩,必须弘扬健全和合思想,使之成为推动经济建设的强大力量。
    据介绍,近年来,由东方五和文化研究院院长马宪泉首倡的“人心和善、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天人和合”的“五和”文化,正是传统和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民间范示之一。对“五和”文化的精神,李曜生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和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中华民族鲜明的当代表达;和文化,不仅是丝路精神的拓展,更是为推动‘一带一路’的揭示新闻资源起到积极作用。”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社总编辑朱永旗提出,“和”文化并没有超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理念框架范畴,只是一种传承和传播的关系。在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何传承和宣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需要反思的命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年轻人接受,利于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发展的道德理念,并加强中西文化交流,是现实的需要,要用人们易于接受的方式,而不是替代式和覆盖式的方式进行。
    作为“五和”文化首倡者、实践者,马宪泉进一步凝练提升了“和”文化的内涵。马宪泉表示:“五和”文化不仅是对古丝绸之路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更重要的是通过文化交流传播可以增强“一带一路”倡议的吸引力,从而促进各领域合作共赢、互利共赢。“一带一路”覆盖沿线64个国家,涉及总人口达46亿人,“这其中,文化的差异性与共生性同时存在的,对外传播中华传统文化首先要解决语言问题,注重科技的运用,为文化传播插上科技的翅膀,同时,也要给科学技术注入文化灵魂,增强民族自信。”
    海南双猴科技有限公司CEO张运军携人工智能翻译最新成果——魔脑全球语言沟通系统为当日到场的嘉宾做了深度展示。据介绍,该系统融合了国内外一流的机器翻译引擎,支持英、俄等28国语言翻译和同声传译,语音识别率最高可达97%。他表示,全球语言沟通系统的广泛应用,将使国人能够迅速提升与世界各国游客、专业人士的沟通能力,提升中国的国际语言服务环境,为当前“一带一路”倡议发挥重要的助推作用。
    当天座谈会上,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就“一带一路”文化先行达成了共识,“和”文化不仅是对古丝绸之路精神的继承和发扬,还可以增强“一带一路”倡议的吸引力,从而促进各领域的合作共赢、互利共荣。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