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8-23
2017-08-23 第B08版:公告 大 | 中 | 小 

为绘就美丽中国扛起“贵州担当”

作者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3253
    
    森林康养——夜郎国家森林公园
    
    绘就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先行。贵州,则在这一远大目标的实现过程当中肩负着重重的责任,需扛起一份担当。只因绿色,一直以来都是贵州奋进的底色,也是贵州未来发展的最大潜力所在。
    而生态文明建设,已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要求贵州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使贵州青山常在、碧水长流,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如今,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践行至关重要。退耕还林、林业扶贫、湿地保护、森林城市、六个严禁……在生态文明的建设道路上,贵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交出了一份又一份亮眼的绿色答卷。

退耕还林创新机制路子

    同样是退耕还林,贵州却不走寻常路,走出了一条更具创新性的好路子:将退耕还林与高效农业发展相结合;退耕还林与脱贫攻坚相结合;退耕还林与农村深化改革相结合。据了解,在第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中,贵州累计完成造林任务2010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657万亩,荒山营造林1353万亩,为全省森林覆盖率增加近7个多百分点。
    在退耕还林的过程中,贵州创新机制,党政高位推动,部门通力协作,成立了贵州省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由省长和副省长担任,成员单位涉及省直11个部门。另一方面,贵州还强化责任落实。省政府与市(州)政府、市(州)政府与县(市、区)政府、县(市、区)政府与乡(镇)政府逐级签订了退耕还林责任状,将目标、任务、资金、责任逐级落实到市(州)、到县、到乡镇。按照省政府要求,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经费除中央补助外,省、市(州)、县三级每亩安排10元,按5:2:3的比例列入年度财政预算。
    退耕还林,贵州超前谋划。2014年初,在全国率先开展了25度以上坡耕地、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和农民退耕还林意愿摸底调查工作,摸清了全省25度以上坡耕地和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资源现状,总面积2212万亩,提出退耕还林申请的农户比例达92.92%。2014年至2016年,总争取到新一轮退耕还林任务707.4万亩。

林业扶贫探索致富新路径

    贵州林地占省内国土面积近50%,这一突出的生态优势让林业在脱贫攻坚战中责任重大。因此,贵州省积极探索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脱贫新路径,通过三大路径让贫困地区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一是林业资金和项目向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3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倾斜,通过整合和统筹相关资金,大力支持贫困地区发展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产业,集中力量解决产业发展投入不足的突出问题;二是精准掌握贫困人口现状,有针对性地安排参加林业生态建设,在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增加贫困人口劳务收入;三是结合林业产业发展,精准制定经果林定向发展规划,加强技术指导,促进贫困人口增收;四是结合公益林补偿、天然林保护、森林公园建设等项目,积极吸纳贫困人口进入护林队伍,通过稳定就业实现脱贫。
    其中,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值得一提。2016年,贵州省争取到中央2.5万名生态护林员指标,专项资金2.5亿元,是中央安排生态护林员专项资金最多的省份。组织开展“贫困人口就地转成生态护林员”调查研究,制定《贵州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细则》和《贵州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实施方案》并发布实施。2016年,全省营造林工程项目70%以上布局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实施,投入资金不低于23亿元,其中60%将转化为农民群众的劳务收入。

湿地保护打造绿色名牌

    2016年,贵州争取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保护中央财政资金共1.2亿元,其中湿地保护资金1.02亿元,为历年之最。
    依法“治湿”和科学“管湿”是贵州湿地保护过程中的最大亮点。2016年1月1日贵州颁布实施《贵州省湿地保护条例》,把湿地作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重要的生态系统,加强整体保护。“治湿”机制上不断实现“零突破”,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长任主任,林业、发改、财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住房城乡建设、水务、农业、旅游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省级湿地保护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湿地保护工作。
    同时,贵州科学“管湿”,成立省级湿地保护专家组。在积极依靠和培养省内湿地专家和团队的基础上,注重与省外专家团队建立广泛联系。目前,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国家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等单位专家和团队已参与贵州省湿地保护管理和湿地公园建设规划设计。
    贵州省还抢抓国家对湿地进行抢救性保护的机遇,加快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步伐,国家湿地公园从1处增加至45处,为我国国家湿地公园增速最快的省份。
    此外,贵州还不断创新湿地保护与管理机制,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各种形式的湿地保护和建设模式,借助社会和市场的力量推动湿地保护事业发展,达到湿地生态保护和地方经济发展共赢的结果。

建设森林城市营造绿色常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城市生态建设高度重视,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2016年1月26日,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2次会议时又专门强调,要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
    2004年贵阳市成为全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以来,贵州省深入推进城市森林建设,积极开展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截至目前,共有国家森林城市2个,省级森林城市8个。
    五大举措力促森林城市建设:一是着力构筑生态屏障安全体系,抓好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二是注重与发展互动,不断提升生态软实力,发展生态产业,精心呵护绿色家园。三是加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注重郊区乡村绿化、美化建设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积极发展森林旅游,建立生态休闲村镇。四是创新义务植树机制,推行多种方式的义务植树。五是加大中心城区小游园建设,扩大公共绿地面积,提升城市绿化水平,并结合秀美乡村建设,做好村镇绿化美化。

六个严禁剑指生态底线

    铸“六个严禁”执法利剑,剑指林业生态底线。从2014年起,贵州连续3年开展“六个严禁”执法专项行动,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生态效果,有力维护了贵州省林区稳定和生态安全。据悉,2016年,全省已查结涉林案件10779起,涉林案件查结率为80.32%。
    相关法规出台有条不紊。贵州省印发了《贵州省2016年森林保护“六个严禁”执法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后,该省林业厅迅速制定了《贵州省2016年森林保护“六个严禁”执法专项行动林业部门实施方案》。各地党委政府和林业部门成立了工作机构,制定了实施方案,确保“六个严禁”工作的有序推进。建立“一案六报”制度,要求各县在每月最后一天将发生的破坏森林资源案件的清单、案件查办进度表等报送到当地纪检监察部门、组织人事部门、检察院、县人民政府、市(州)林业(绿化)主管部门和省林业厅。
    此外,贵州省还利用大数据手段,精准发现案件。利用最新的高分辨率卫星图片,对全省所有400平方米以上疑似占用林地及采伐林木图斑进行排查,组织完成全省88个县49834个疑似占用林地及采伐林木图斑的现地核实工作,建立了破坏森林资源案件数据库,抽取了30个县对其疑似图斑的现地核实结果进行省级复核,基本摸清了贵州省绝大部分违法使用林地案件,解决了基层林业执法部门长期存在的对违法使用林地案件“不愿报、不敢报、不能报”的问题,走在了全国前列。
    2016年的亮眼成绩已是过去,对“十三五”建设至关重要的2017年已然到来,未来,贵州的生态文明之路又将迎来怎样的精彩?深化林业改革、推进造林绿化、提升森林质量、发挥森林效益……贵州省林业厅厅长金小麒在2017年全省市州林业局长会议上进行了未来目标规划,那么,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图文/贵州省林业厅提供)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