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9-23
2017-09-23 第B01版:智库周刊 大 | 中 | 小 

产城融合与生态立城为何不可偏废

从淮安生态新城定位与规划看生态城市建设关键点

作者: 张洽棠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2870
     资料图片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张洽棠

    近年来,产城融合成为热门词汇,究竟怎样才能有效发挥产城融合的效果,使得产业与城市有机结合?近日,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跟随中国行业报协会一行,来到淮安生态新城了解建设情况。
    相关受访人士表示,作为全新的淮安生态新城,其定位与规划一方面要产城完美融合,另一方面要以生态立城,两方面都不可偏废。

    产城融合:产业选择与城镇定位需吻合

    据了解,“产城融合”是指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将居住、商业、生态、文化、休闲、娱乐等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有机融入园区发展中,形成多元功能复合共生的新型产业园区乃至新城区。
    产与城自古以来就不可分割。有业内人士指出,在现代社会,产与城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关系更为紧密。一方面,现代工业内在要求规模化和专业化,大量企业和人口集聚在一起,城市不断发展壮大,在“量”上实现扩张;另一方面,城市发展对消费、服务及资本的需求越来越大,推动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使得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升级,产业联接更加紧密,产业发展更具活力,产业在“质”上不断进步。
    在这一过程中,产业园区的发展定位特别是产业的选择和布局要与其所依托的城镇的发展定位相吻合,形成独具魅力的园区特色才有利于产业园区发展愿景的实现。业内人士指出,产业园区在布局和服务方面要形成自己的特色,这样才能加快发展。在产业选择方面,要引导已有的企业进行优化升级、改造;在战略性的新兴产业方面,要引进、优化园区内的产业布局。同时,在进行园区的规划时,如何突出循环经济的因素和作用,使园区的发展更加符合国家政策等,这些都是产业园区面对新常态时必须考虑的。
    继去年成功创建全国首个绿色园区示范工程后,淮安生态新城结合辖区内高铁新区建设,将争创江苏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列入“十三五”规划和今年重点工作当中。生态新城党工委书记周茂萱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近年来,新城中心城市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新形势新任务下,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立足全局、区域联动发展要求,新城必须扬“长”补“短”,实现转型突破。
    “立足实际,大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城市经济,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推进城乡统筹,是新城实施‘二次创业’的重要抓手,是未来新城形成发展活力的必经之路。”周茂萱表示。
    根据城市的功能定位和综合资源优势,生态新城在今年初确定了“产城融合、功能完备、宜居宜业”的建城目标,将主动承接商务办公、旅游文化、企业总部等诸多服务业,着力打造产业集群,形成具有比较优势和区位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据介绍,去年年底,中兴(淮安)4G智慧产业园项目正式落户淮安生态新城。该项目计划在5年内建成云计算大数据中心、4G产业中心等,建成运营后将产生100亿元的销售产值,并将形成一大批IT专业人才的集聚效应。
    围绕淮安市“4+2”主导产业,招引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强的项目是生态新城主攻的重点。为此,新城上下多方促进资金、土地、技术、人才等各类要素资源向这些重点项目集中,力争形成快建一批、开工一批、招引一批和储备一批的产业项目推进良性机制,到目前已累计完成工程量超230亿元。
    据介绍,除了中兴产业园外,生态新城还先后与绿地集团就商业综合体开发建设、中天控股集团就喜来登五星级酒店开发建设、深圳自然风就维也纳商务酒店合作等6个项目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生态新城管委会主任方庆华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大项目、好项目是拉动新城发展最直接动力和最有力支撑,是区域竞争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现在我们正走上增长和质量同步提升的良性发展轨道。
    “完善城市功能配套,营造一流城市环境,创新用人机制管理,打造一流政务环境,其根本目的就是建设宜居宜业新城,再通过加快补齐产业短板,新城‘十三五’崛起一定会梦想成真。”方庆华说道。

    绿色发展:低碳生态链是长效机制

    除了产城融合外,新城的另一大特点就是生态立城,这也充分体现在实践中。
    近日,生态新城创建区内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成功获批绿色建筑运行标识,这是淮安乃至苏北首家获此标识的绿色建筑,也是继今年9月淮安生态新城绿色建筑示范创建区(核心区)成为全国第一个通过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验收的绿色园区示范工程之后,生态新城“生态立城”发展战略结出的又一硕果。
    “我们要让绿色、低碳成为新城最鲜明的发展底色。”周茂萱表示,“生态新城将努力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和谐共生,让老百姓在新城发展中享受到‘绿色福祉’。”
    从规划、设计到建设、管理,新城29.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绿”意盎然——今年9月,全国第一个绿色园区示范工程——生态新城绿色建筑示范创建区,通过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验收。该示范区位于生态新城核心区,面积3.82平方公里。包括公共设施,休闲度假和生态公园组团,绿色建筑示范面积120.82万平方米,总投资138.67亿,绿色增量成本110元/平方米。“9个生态专项规划,15个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走在了苏北前列。”9月14日,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韩继红考察生态新城绿色低碳建城理念,对新城以绿色为底色的规划设计给予了高度评价。
    方庆华表示,目前,新城已编制绿色建筑、绿色交通、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等9个生态专项规划,获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项目12项。与此同时,新城在绿色施工、绿色交通、生态涵养、开发地下空间以及绿色人文等方面都有了详细的规划运行图,还建成了苏北首个综合管廊。经过不懈努力,新城已落实绿地面积1498.19公顷,绿化覆盖率达51%,基本实现碳氧平衡状态,极大拓展了生态文明建设空间。
    据介绍,与规划建设上秉持生态理念一脉相承的,是独具新城特色的“绿色管理”之路:片长、路段长、河道长“三长”机制全力护卫城市环境;“蓝天、碧水”等生态工程持续发力扬尘污染整治、河道保洁等“绿色管理”重点领域;今年以来轰轰烈烈的环境整治“百日会战”,则使新城整体环境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只要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哪怕投资再大我们也坚决不要,100%绿色企业、100%零排放项目,既是我们选择项目的底线,也是新城目前产业发展的现状。”生态新城相关负责人说,淮安生态新城以“生态、绿色、低碳”为发展轴心,这就为新城产业发展设置了“绿色门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成为生态新城的唯一选择。
    以绿色发展为方向,以低碳产业为核心,新城绿色发展之基不断得以夯实——五星级酒店、里运河文化长廊重要节点、山阳湖景区等项目相继落户,逐层扩散的“循环—低碳”型产业生态链雏形已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将加快新城‘两轴三片、多核发展、引河织网、城水共生’绿色生态规划建设,让新城的绿色发展旋律更加强劲有力。”周茂萱如是说。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