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11-18
2017-11-18 第B03版:前沿报告 大 | 中 | 小 

钟伟:鼓励民间投资的文件必须落地

作者: 成静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527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成静

    去年以来,中国民间投资增速遭遇急剧下滑,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民间投资增速下滑趋势何时终止?国有经济对非国有经济的挤出效应何时得到一定的缓解?如何对非国有经济进行一个清晰的定位?民间投资的信心何时可以重建?针对以上问题,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从5个方面剖析了原因。
    钟伟说,导致民间投资增速下降的第一个原因,是中国经济正在经历自1978年以来罕见的一轮长周期下行,而且目前看不到底在哪里。可以从3个方面来观察。第一,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速与2010年相比,几乎是打了对折;第二,目前中国正在遭受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罕见的一个长周期的生产端(PPI)通货紧缩;第三,2014年以来,中国的外汇储备流失了8000亿美元,这在历史上是很罕见的,而且目前外汇储备继续流失的压力尚未减轻。这些都显示,在中国经济下行没有见到底部的时候,无论是民间投资还是外资,都变得更为谨慎。
    导致民间投资增速下降的第二个原因,是国有经济对民营经济和外资的挤出效应。钟伟说,可以从两个典型的例子来观察挤出效应的存在。一个是2004年到2010年期间,大量研究显示,国有企业在持续加杠杆,而民营企业加杠杆的幅度并没有那么大。另一个例子,2010年之后到现在的逆周期进程中,由于比较强大的政治压力和免责的动力,政府采购、银行信贷都更倾向于国有经济部门,或是地方政府实施的基建投资。
    导致民间投资增速下降的第三个原因,是国有企业的定位日益清晰和强化,但民营经济的定位却日益模糊与僵化。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在中国整个市场经济地位当中分别扮演什么角色?其实,只有国有企业的定位非常清晰,主体地位不可动摇,而且仍然要做强做大。相对而言,民营经济和外资在整个混合制经济当中的定位是模糊不清的。尽管民营经济在GDP的创造、就业、税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整个经济当中的定位是比较模糊的。
    导致民间投资增速下降的第四个原因,是对民营投资临时性、救济性的特权措施没有达到实际效果。过去10年间,国务院出台了很多项鼓励民间投资、鼓励民企的措施,但这些都是临时性、局部性、短暂的优惠措施,或者可以说是特权。但事实上,民营资本追求的不是救济性的特权,而是长期性的、可以预见的、透明的平权,即享有与国有资本投资的平等权利。中国目前在不同的所有制企业当中,还没有在市场环境、法制环境、金融资源环境等方面做到平权化。在营商环境尚未平权化的环境下,不论是过去10年的政策,还是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可能出台的新的鼓励民间投资的优惠政策,对于提振民间投资的信心是无济于事的。
    导致民间投资增速下降的第五个原因,是民营企业对穿越周期进行中长期投资的信心开始弱化。这并不是今年特有的现象,早在过去的三四年间就表现得非常充分了。从今年年初到现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的税后净利润率并没有显著下滑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就倾向于不再新增设备投资,不再看好长期的经济增长,而是尽量压缩销售环节,回笼资金。这表明,民营企业没有一个穿越周期的中长期投资的设想。之所以在实体经济回报率没有显著恶化的时候出现了新增投资情况不甚理想的状况,一个可能是民营企业对于投资的中长期回报感到忧虑,另一个可能是对于中国经济何时才能走出L型衰退、重拾上升趋势感到忧虑。
    总体而言,钟伟总结说,中国经济的下行,是一个长周期的调整。中国经济仍然是有增长潜力的,但是实际发展路径,则是由诸多政策是否妥当和投资者信心是否充沛决定的。总体而言,人们似乎在担心,如果2013年以来一些重要的纲领性文件迟迟不能落地,则看起来中国有可能滑向勉强可控、但不可避免的危机式调整。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