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12-09
2017-12-09 第B02版:头脑风暴 大 | 中 | 小 
《中国城市品牌发展指数报告(2016-2017)》发布

北上深广等进中国城市品牌发展指数10强

作者: 张守营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060
     资料图片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张守营

    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重庆、成都、南京、天津和西安位列中国城市品牌发展指数榜单10强。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城市营销发展报告(2017)》(以下简称“《报告》”)称,在国家级区域战略和国家品牌战略的视野中,上述城市表现出建设品牌生态体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品牌乃至助力国家品牌的使命和担当,处于中国城市品牌发展中的领先阵营。
    该项研究发现,首先,中国城市品牌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助力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可比城市的品牌发展指数均值同比升幅超过5%,城市间的“马太效应”开始减弱,城市品牌发展的均衡性明显改进,优质城市品牌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所提升。
    其次,城市品牌“群”、“带”的联动效应开始显现。数据显示,北京和天津发挥了龙头作用,加之河北城市快速融入,京津冀城市群品牌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朝着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品牌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一带一路”主要节点及沿线城市的品牌发展指数均值同比增长显著,表明城市品牌建设随“一带一路”行动的深化而更具活力,然而定位雷同、协同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长江经济带的城市品牌呈现“两头强、中间弱”的特点。长三角城市群实力强劲,以上海为核心的26个城市已形成阶梯型、网络化的城市群品牌格局;成渝城市群在“双核”驱动下实现了11.57%的同比增速,品牌实力进一步壮大;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城市品牌发展则相对落后,城市群聚合力不足,整体发展相对乏力。而以深圳和广州为核心的“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个城市,城市品牌发展指数也表现优异。
    此外,城市品牌建设中存在着文化活力不彰和宜居建设滞后等问题。从整体来看,我国城市宜居品牌的建设仍旧处于转型发展阶段,指数均值较低。大多数城市仍未形成独特的宜居品牌形象,城市宜居性的品牌效应较弱。同时,尚未出现全方位宜居的“明星品牌”城市,即使如成都、杭州等城市宜居形象被广泛认可的城市,也在宜居品牌二、三级指标方面各有短板和不足。
    从2016~2017年度的城市宜居品牌指数各分项指标来看,生态环境是制约城市宜居品牌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日益成为打造城市宜居品牌的突出挑战。
    《报告》中还分析到地区间宜居品牌差异显著。总体来看,我国城市宜居品牌发展呈现出东强西弱的发展态势。此外,通过空间自相关的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各个区域内呈现出宜居品牌的外溢效应,城市宜居品牌的“马太效应”明显。因此,未来推进宜居建设的区域协同治理意义重大。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