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12-15
2017-12-15 第B03版:城市·社会 大 | 中 | 小 

贫困率降到4%以下还可以做些啥

——对落实党的十九大扶贫相关精神的学习体会

作者: 刘凡熙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2575
刘凡熙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的理论体系不断创新和完善,脱贫攻坚取得了历史上的最好成绩,贫困率已降到4%以下,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治理水平明显增强。脱贫攻坚体制机制逐步完善,顶层设计基本完成,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在脱贫攻坚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中国经验,提供了中国方案。党的十九大把扶贫提高到新的战略高度,精准脱贫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脱贫攻坚已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对脱贫攻坚的新论述新要求为今后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
    截至2016年底,我国还有4335万人没有脱贫,2017~2020年的4年间,年均脱贫人数约达1100万人,需要脱贫的人口总量依然较大。党的十八大以来,相对容易脱贫的地区和人口已经脱贫,剩下了大部分老人、残疾人、病人、受教育程度低的人仍未脱贫,地区上资源禀赋差、基础设施落后、地理位置偏远的贫困县仍未脱贫。党的十九大之后,脱贫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未来3年脱贫攻坚的任务将更艰巨,必须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精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精准确定深度贫困地区为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从扶贫政策、资金和项目等方面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连片特困地区倾斜。依托资源禀赋发展优势产业扶贫,协助贫困地区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发展特色农产品及其加工业,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和传统手工业。根据贫困地区的人文自然风光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培育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挥其对贫困人口的组织和带动作用。引导劳务输出脱贫,加大劳务输出培训投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建立和完善输出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引导农村贫困人口进入家政、物流、养老等领域就业。在贫困村建设扶贫车间,实现贫困人口就近转移就业,对贫困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给予政策支持;实施易地搬迁扶贫,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的贫困人口实施异地搬迁扶贫,坚持搬迁与产业、就业、公共服务同步规划,移民和当地居民共享一体化的公共服务,必要时向移民倾斜;推进生态保护扶贫,为了保护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可以适时地调整政策重心,政府要不断扶持后续产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脆弱的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群众,增加护林员等公益岗位,提高生态补偿标准;实行社会保障兜底政策扶贫,推进健康扶贫,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覆盖,对大病、慢病和重病贫困户采取兜底保障的扶贫政策,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四类重点对象的基本住房安全问题,实行农村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有效衔接,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
    实行精准扶贫需要各个部门的合作,各级政府在成立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还应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加强部门间的有效配合,尤其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更应该加强部门间的联动机制建设。中央单位要对定点帮扶的对象在资金、项目、人员方面增加投入力度。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帮扶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编织牢固坚实的社会扶贫网。实行精准扶贫的大区域协作。脱贫攻坚需要富裕地区的大力协助,要求各地区开展多层次扶贫协作,建立东部富裕地区与西部贫困村、贫困户的精准对接机制,确保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资金支持精确瞄准贫困人口。同时,拓展扶贫协作途径,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富裕地区人才、资金、技术等向贫困地区流动。同外国政府、非政府组织等进行合作研究,分享国际扶贫经验,充分利用国际优惠贷款等扶贫。坚持精准扶贫的大流程管理,扶贫工作涉及的环节众多,包括贫困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是一个全过程工作,应该系统开展,形成扶贫项目制定-项目执行-项目评估-项目改进的完整闭环,扶贫项目才能更加精准,具有可持续性。

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

    贫困人口致贫的原因是没有自我发展能力,脱贫首先就要帮助他们建立自我发展能力。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政府坚持向贫困地区派遣干部和工作队,吸引人才返乡创业,进一步加快贫困地区人才的培养和回引,激发贫困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加强教育脱贫,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免除公办普通高中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
    提高贫困地区儿童的人口素质,目的是为了隔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管理体制和监管体系,并进行制度创新。以文化理念革新催生脱贫观念,大力推行脱贫光荣的观念,让贫困户从精神层面上站起来,使贫困人群改变自己的思维和习惯,帮助贫困人口建立脱贫致富的信心。改进扶贫工作方式方法,多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机制,教育和引导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
    
完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坚持完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改善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贫困地区交通、水利、电力和互联网建设,加快推动贫困地区的铁路、公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进贫困地区水电开发、光伏发电和农田改造升级,实现贫困村宽带网全覆盖,加大“互联网+脱贫”力度,发展贫困地区的电子商务产业。加强贫困地区污染防治,加大贫困地区危房改造力度,推进贫困村垃圾和污水处理,改善贫困地区居住环境。在贫困地区开发水电、矿产资源占用集体土地的,给原住居民集体股权方式进行补偿。
    贫困地区与较发达地区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教育、卫生、文化、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上,需要尽快缩小,推进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质量,国家教育经费继续向贫困地区、向基础教育倾斜,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在贫困地区率先实行普通高中免学费,建立保障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以及残疾人关爱体系,加强困境儿童福利保障,建立健全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支持贫困地区挖掘保护、开发利用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和资源,实施文化惠民扶贫项目,丰富贫困群众文化生活。
    (作者系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中国问题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