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8-01-04
2018-01-04 第09版:低碳 大 | 中 | 小 

发挥公共机构示范带头作用 打造机关生活垃圾分类新常态

——国家发展改革委机关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纪实

作者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3800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公欣

    近期以来,北京月坛南街38号院的每个办公室里,都多了这样一个小物件--可回收垃圾桶,不仅如此,每个垃圾桶的桶盖上还贴心地标注着“可回收垃圾:废旧塑料(瓶、袋)金属玻璃等”的字样。
    小小垃圾桶,看似不起眼,却藏着“大文章”。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近日走访国家发展改革委机关服务中心得知,“每个办公室配备一个小型可回收垃圾桶”只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全面做好机关办公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一个小步骤而已。2017年6月,国管局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工作部署,在2017年底前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本级率先实现办公区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发挥公共机构在实施垃圾分类制度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迅速响应,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机关办公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委机关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上述“小步骤”就是落实方案的一个具体行动。
    生活垃圾分类,看似“小事”,意义重大。国家发展改革委领导高度重视,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林念修多次作出批示,要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相关工作部署,切实把这项工作抓出成效。国家发展改革委专门成立委机关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委秘书长李朴民任组长,办公厅、环资司、直属机关党委、机关服务中心负责同志为成员。李朴民秘书长在委办公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动员部署会议上指出,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的一项必然要求,是消除环境隐患、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措施的主要拟订者之一,以身作则做好表率、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广动员抓落实

    悄然发生变化的不止是每个办公室的小角落,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发现,在院子南北楼大门口的显眼处,都悬挂着长长的垃圾分类宣传横幅,“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美丽中国你我共建”“垃圾分类人人有责携手共建美丽机关”“垃圾分类举手之美”……一系列醒目的标语口号似乎在提醒着每个路过的机关干部职工:做好垃圾分类,人人都有责任。
“这些标语口号都是我们从全委机关干部中征集筛选出来的,大家的积极性很高,初步统计有将近20个司局单位参加征选,共征集了50多条标语口号。”国家发展改革委机关服务中心副主任许士勇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标语征集活动虽然只是一个小环节,却体现了广大机关干部对实施生活垃圾分类从内心认同。
    每个办公室增设的可回收垃圾桶、大门处醒目悬挂的标语横幅,每层电梯口张贴的宣传画、每个卫生间四个整齐摆放的分类回收桶(箱)……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为落实《方案》中的每一个具体要求,动员广大干部职工提高自觉主动进行垃圾分类、自觉主动减少垃圾产生的意识,进一步明确分类标准,掌握正确分类投放方法,显著提高分类知晓率和投放正确率,国家发展改革委可谓是“全民总动员”。这其中,在科学合理配备设施设备、健全分类标识、方便分类投放、规范收运处置、强化系统管理等方面,机关服务中心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时间紧、任务重,一接到在办公室、卫生间添加配备相关设施以及增贴分类标识的任务,我们及时动员调配在岗所有保洁人员,白天的人手不够,就让夜班的职工白天再加班加点赶工。”机关服务中心保洁科相关负责同志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列举:三周时间,光是为每个办公室配备的可回收垃圾桶就有600多个,粘贴分类标识近1200个,发放分类宣传知识卡片800余张。“同时,负责发放可回收垃圾桶的保洁员还要告知每个办公室的干部职工使用方法,600多个垃圾桶,同样的话要说600多遍,保洁员说这些话忘都忘不了了。”该负责同志笑言。据悉,国家发展改革委及时加强垃圾收运人员力量配备及相关教育培训,所有物业管理和保洁人员都已经通过定期培训,熟悉垃圾分拣以及投放环节。
    “这项工作措施步骤较多,是一项系统工程,并涉及全委干部职工。”在动员部署会议上,李朴民明确要求,各司局要广泛深入动员干部职工积极认真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中来,要指派专人负责有关协调联络工作,配合做好有关源头分类设备放置工作,做好必要的分类投放管理和组织工作。“各个司局的配合度极高,看得出来,大家对于做好垃圾分类都有极大的热情。”许士勇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说,绿色发展理念已在广大干部职工中深深扎根,这是长期不懈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原动力和基础。

补短板破难题

    实际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机关办公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起步较早,数年前就已实现较多种类垃圾分类处理。例如,在餐厨垃圾处理方面,委机关已设置专门的餐厨垃圾处理设备,做到了餐厨垃圾“日产日清”并资源化处理,处理后产出物由专业企业回收;在回收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废旧电子类产品,以及家具等废旧非电子类产品方面,已做到集中收纳并按规定履行资产处置程序后,通过报废资产处置平台统一委托具备资质的再生资源企业回收处理;废旧硒鼓已做到通过“以旧换新”方式收纳并经不可逆处理后交由生产企业回收,等等。“但相对于全面、系统、规范化分类处理的目标,仍存在一定差距。”许士勇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此次国家发展改革委机关办公区垃圾分类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是巩固已有分类处理成果,进一步完善相关措施;二是补短板、强弱项,做到所有生活垃圾规范化分类处理。
    等电梯时,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电梯口的垃圾桶都由原来的一个变成了三个:一个标注着可回收垃圾,一个标注着其他垃圾,还多了一个专门的废旧电池回收桶。“这些改变都是在原有工作基础上的进一步细化和提升。”委机关节能办负责人段英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说,进一步增加相应的分类投放收纳设施,做好规范化投放引导督促工作是一项重要步骤,“原来整个机关只有四个废旧电池回收桶,现在我们在每个电梯间都增加放置了一个回收桶,方便大家投放。”
    在餐厨垃圾回收方面,《方案》也明确,要继续协调相关部门和处理企业,及时更新、升级处理设施,进一步做好处置回收合同管理,以保持并不断提高处理效果。目前,相关工作已完成。
    然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也并不是没有遇到一定问题。“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保洁把细致分好类的垃圾给运输单位,运输车又给混到一起运走了。”一位在机关工作多年的保洁人员武阿姨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吐槽,“感觉自己的劳动成果都被糟蹋了,却又无可奈何。”
    事实上,正如有关专家所言,垃圾分类投放、运输、处理是紧密相联的环节,分类投放环节大费力气,如果下游跟不上,分类工作便成了浪费,并极有可能沦为“面子工程”。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在《方案》中也提到了“理顺下游收运处理渠道”等内容,“但是在这方面我们所能做的还是十分有限,打通垃圾分类的上下游,还需要集聚全社会的意识和行动来促成。”许士勇坦言。

现成效促常态

    尽管需要补短板、破难题,但是很显然,此次垃圾分类工作的成效已经开始初现。“看,里面的废旧物品摆放得多齐整。”许士勇指着南楼一个卫生间放置的可回收废旧报刊杂志、包装纸、衣物专用箱,高兴地说。透过这个透明的回收箱,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看到,一堆叠好的废旧衣物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旁边则是厚厚的一沓废报纸。
    “以前在办公室扔垃圾的时候,并不会想到回收等问题,现在有了可回收垃圾桶,再加上之前配备的不可回收垃圾篓,扔垃圾的时候会有意识地进行分类投放,我相信这慢慢会成为全委每个干部职工的好习惯。”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一位年轻干部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说。
    垃圾桶多了,工作量大了,但是在武阿姨看来,活儿却比以前好干多了。“在每个垃圾桶上贴上分类标识之后,很明显,大家在投放垃圾时分类意识提高了很多,现在分拣垃圾的时候不需要费太多劲儿,因为大部分都已经分好类了,我们只需要打包就可以。”武阿姨的语气中透露着一丝欣慰。
    “高度重视,做好表率;密切协调,抓好落实;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在动员部署会议上,李朴民明确提出三点要求并强调,垃圾分类不是一场运动,不是一项暂时的工作,把各项既定的具体措施落实到位,这仅仅是第一步,最终目标是实现机关生活垃圾分类的常态化、长效化。
    那么,如何坚持不懈地推进这项工作并实现常态化、长效化?李朴民指出,一是要在实施过程中加强监督检查,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和协调解决出现的各类问题;二是要坚持做好宣传工作,动态更新垃圾分类宣传内容,持续营造倡导分类的良好氛围;三要注重学习借鉴国际国内、兄弟部门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不断优化和改进我们的工作措施,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
      而对于如何建立健全垃圾分类长效机制,《方案》也予以重点着墨,例如,进一步加强收运处理日常管理,建立各类垃圾处理情况台账并设专人管理,确保账目清晰、数量准确、去向明确;注重倡导干部职工养成绿色办公、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的习惯,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等等。许士勇相信,这次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绝不会“虎头蛇尾”。“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垃圾分类的意识在每个干部职工的心里扎根发芽。垃圾分类需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现在所做的一切,才是刚刚开始。”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