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8-03-01
2018-03-01 第07版:城·事 大 | 中 | 小 

乔拉克布拉克村的变迁与未来

——一个新疆干部的“结亲周”日记

作者: 魏军红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3462
     远瞰乔拉克布拉克村。魏军红/供图
    吃住在牧民家里。魏军红/供图
编者按

    “结亲周”活动,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全疆集中开展的一项民族团结活动。在该活动中,全疆所有干部职工分批次到基层农村和社区,自带行李住在结亲户家中,每天向群众缴纳伙食费,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结亲周”为期一周,目的在于深入促进各族干部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大好形势,打牢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坚实基础。本文是新疆塔城地委党校高级讲师魏军红在结亲周活动中所写的“结亲周”日记,记录了党和国家多年来对边陲少数民族地区的关注和投入,也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进一步的思考。

魏军红

    乔拉克布拉克是新疆塔城市阿布都拉乡一个牧民小村庄,静卧在塔尔巴哈台山脚下,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部署的“结亲周”活动里,我们塔城地委党校的几位干部在村里的哈萨克族亲戚家扎扎实实地生活了一周。
    按照村里老人的说法,较早的牧民大多是从额敏迁来的,时间是上世纪60年代,原因是震惊中外的伊塔事件。由此可知,这个牧民小山村至少有六七十年以上的历史,但至今住在村里的也只有50多户人家。
    我问了好几个村民,“乔拉克布拉克”在汉语中是什么意思,从他们不太清楚的表述中,我猜大致意思是“断断续续外流的泉水”。村子不远处确实有一条潺潺小溪,即使在这白雪覆盖的冬季,依然掩盖不了小山村的美丽。村子周边有一条一条的耕地,稍远就被起伏平缓的草原包围着。有泉有田有草原,应该是一个富饶的地方,但因地处边境山区,交通长期不便,乔拉克布拉克至今还是一个贫困村,在全国快速发展的这三四十年里,山村许多方面远远地落后了。
    但乔拉克布拉克村也并没有与世隔绝,事实上,它一直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着现代化的影响。

四代屋舍里的变迁

    乔拉克布拉克村的缓慢变迁,最明显地体现在它的房屋上。村里早期牧民住的房子——我暂且称作第一代房屋——已不见踪迹了,其形状我们不得而知,想来是毡房和地窝子并肩相杂在山坡,那一定是一片游牧风光了。能看到的第二代房屋完全是土墙土窗,现在只有少数还用来堆放些杂物,绝大多数已坍塌了,歪歪扭扭地,看不到半点现代化的影子。第三代房屋则大多建于30多年前,最大的变化是墙顶墙基上铺了红砖,一些上档次的房子还装上了玻璃门窗,屋里有了铁做的火炉。可见,现代化已来到山村,融入到人们的居住环境中。第四代房屋则大不一样了。最近一两年才大规模修建,完全是砖混结构,粉白墙面彩钢屋顶。屋里全都装上了暖气。从建筑材料到建筑工艺,都非常现代化。
    我们从四代房屋的变化看到了乔拉克布拉克村缓慢变迁的缩影。而真正急剧的变化发生在最近一两年。

现代化的大规模入驻

    去年,柏油马路一直铺到山村各家各户的门口;太阳能路灯照亮了山村夜晚;村前村后的各种水利工程在修建;有线电视和互联网也逐步进入了牧民家;村里修建了两个颇有现代气息的护边站;双语教学全面铺开;驻村工作队每周一组织全体村民举行升国旗仪式,进行各种摸底和宣传动员活动;扶贫结亲的干部入住到牧民家。
    这些因素进入乔拉克布拉克,无疑把山村和现代化前所未有地连了起来。柏油马路是现代化大举进入的先决条件,也把山村快速带到了城市面前。村里牧民现在只需要不到一小时就能进城了。有线电视和互联网将封闭的山村通向了世界,牧民和全国人民能同时获得同样的信息。当然了,对于这里的牧民来说,互联网的基本功能更多地是用来进行情感联络和生活沟通。边防支队在这里建了两个边防站,村里就有十几个人在站里上班,这使得他们能够旱涝保收。更重要的是,军营式的文化,如集体观念、时间观念、卫生习惯、任务意识等,都是牧民从来没有经历过的,这肯定是现代生活的体验。多年来,政府在这里大力推行双语教学,效果已经显现了出来。我们和村里的大人交流,他们多数还只能说一点日常短语,稍好点的也只能进行简单的对话。但我亲戚家的小孩胡万德克就能和我们较顺畅地用汉语交流。他的汉语水平早已超过30岁的父亲开米尔别克。而胡万德克还只不过是个三年级的小学生。

古老习惯仍在延续

    乔拉克布拉克村的剧烈变迁背后,其追赶现代化的强大动力无疑来自于我们的党。没有党的领导和国家的强大,短短两三年发生这样巨大的变化是绝无可能的。不过,物质条件改变容易,当地人朴素的传统观念、生活习惯却变化甚微。
    我们发现,这个山村的人们脸上人很少有忧愁,人们常常开着幽默的玩笑。家家几乎都没有院子,屋子的门直对着空地和小路。房屋很少上锁,即使是夜晚门里面也从不上锁。一些牧民家的马就在空地里饲养着,周围连一圈栅栏都没有,那些马就在各家的空地上吃饲料,也不乱跑,渴了就排队到附近的小溪自个儿饮水,喝完又回到原地。这个不大的山村,人家零零散散分布在不同的山坡坡,每座房屋也随意而建,不追求整齐划一。每家人的吃饭时间随意,饭食实实在在,也不大追求花样。家人平时吃饭也很随意,羊肉还用手抓着吃,男人有时还半躺着吃饭。这种人畜和谐共处的山村生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我感觉到,乔拉克布拉克村牧民纯朴而真诚,无忧也无虑,自由且散漫,随遇而安是他们的文化底色。
    在现代激烈的竞争中,这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还能继续吗?村民的收入从哪里来?国家一年好几百万的投入能源源不断吗?在现代化的路上,牧民们已经感受到了压力。不要说追赶城市,就是向一般农村看齐,乔拉克布拉克显然还任重而道远。

应寻求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

    具备了发展的基本条件,乔拉克布拉克不应沿着别人走过的老路拼命往前赶,而应另辟蹊径,寻找在现代社会中它自身独特的价值。不管现代化发展得多么快,也不管社会怎么发展,人们的某些需求和价值是恒定的,比如对他人纯朴真诚,对自己自由自在,对未来无忧无虑。而随着现代化的加速发展,这些东西越来越稀缺了,而这不正是乔拉克布拉克所富有的吗?
    处在塔尔巴哈台怀抱中的乔拉克布拉克,天蓝得有些过分,空气纯净得令人不敢呼吸,从山上流下来的泉水掬手可饮。牛羊啃着野草山花,饮着甘甜的山泉,舒适而惬意。乔拉克布拉克不但环境和物产美丽丰饶,而且,千百年来孕育了珍贵的哈萨克族文化,不论对它自身的意义和还是对现代社会,价值都非常重要。
    台湾著名学者龙应台四十年前第一次到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欧洲时,带着满脑子对现代化的想像而去的。她写道:
    “离开机场,一路上没看见预期中的高科技、超现实的都市景观,却看见田野依依,江山如画。树林与麦田尽处,就是村落。村落的红瓦白墙起落有致,衬着教堂尖塔的沉静。斜阳钟声,鸡犬相闻。车子在一条乡间小路停下,上百只毛茸茸圆滚滚的羊,像下课的孩子一样,推着挤着闹着过路,然后从草原那头,牧羊人出现了。他一脸胡子,披着蓑衣,手执长杖,在羊群的簇拥中缓缓走近。夕阳把羊毛染成淡淡粉色,空气流动着草汁的酸香。”
    如果说,现代化指的是在传统的文化土壤上引进新的耕法,我们通常对现代化的想象和期待是片面的。现代化是手段,保护传统才是目的。
    乔拉克布拉克因为偏僻,幸而避免了那个阶段粗糙现代化造成的硬伤。而相比较现在其它农村的一片银发,在这片土地上还有相当多的青年没有离开,这又是它的后发力量。一天晚上,我们和村支部何书记畅谈未来,谈到了山村旅游。何书记是村里屈指可数的几个汉族人,30多年前从河南来到这里来打工盖房,后来就成了本村的书记。一个汉族书记,有了带着全村牧民发展旅游的意识,这让人感到几分欣慰。但怎样认识山村独特文化,并把这种文化资源转化成文化产品甚至文化产业,比如哈萨克文化风情旅游、边防体验游等,用文化发展自己,却远远超出了农民工村书记的知识范围。乔拉克布拉克还需要扶持。我们相信,党有决心和能力将封闭落后的村庄带上现代化的道路,也一定能为它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出路,但这给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巨大的考验。就山村的发展来说,党的领导不再只是体现在提供资金、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等方面,而是更要体现在各种各样的智力投入上。需要深入研究山村现状,找准方向,谋划和引领发展。由此可见,升级领导干部思维,提高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的确事关山村未来的发展。
    乔拉克布拉克这样的牧民小山村,在我国大规模的现代化进程中应该所剩无几了!乔拉克布拉克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因为乡村本来就是历史记忆、文化认同、情感归属的重要载体,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
    (作者系新疆塔城地委党校高级讲师)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