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8-03-22
2018-03-22 第05版:城市社会头条 大 | 中 | 小 

产教融合的“常州现象”高技能人才是这样炼成的

作者: 荆文娜 程晖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3323
     全国高职院校唯一一台价值2600余万元的盾构机落户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市发展改革委供图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荆文娜 程晖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技术、新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尤其是高新技术植入传统产业,急需大批应用型人才。伴随着我国近年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号召和探索,这一模式的成效已初显。
    江苏省常州市是苏南教育现代化示范区、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全省唯一示范性高职教育园区和国家首批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综合实验区。近年来,紧紧围绕“建设中国职教名城”的战略目标,常州加快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扎实有效推进产教融合,基本形成了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相互协调、互动互促的良好局面。
    截至2017年,常州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7所(其中民办1所)、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初中后五年制)5所、中等专业学校6所、技工学校8所(其中武进、金坛技工学校与中等专业学校合署办学)。其中,1所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1所为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5所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8所为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3所为江苏省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职业教育高中后在校生6.65万人,初中后在校生7.38万人。
    
积极打造“银领摇篮”形成高技能人才“常州现象”

    常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将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通盘考虑。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从常州市发展改革委了解到,《2004-2020年常州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将职业教育列入23个专项规划之一,《常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中国职教名城,同时《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常州建设国家现代职业教育示范区,为推进全市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此背景下,常州各级财政逐步增加职业教育投入,“十二五”期间,全市每年财政性职教投入均超过10亿元,年均增长比例达23.6%;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超过25亿元,用于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布局调整,异地新建了刘国钧高职校、旅游商贸高职校、常州技师学院等一批职业院校。
    作为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常州市近年来瞄准培养“大国工匠”的目标,积极打造“银领摇篮”。
    与大家熟知的“白领”“蓝领”不同,“银领”主要是指既能动脑,又能动手,具有较高知识层次、较强创新能力、熟练掌握高技能的高级技术人才,是知识与技能都具备的复合型、实践性人才。主要集中在IT、设计、汽车技术三大行业。
    “十一五”以来,常州市普职比一直维持在11,有些年份职业教育比例超过50%,“读职校同样成才,同样有美好前途”已成为常州人的共识。当地探索实施中高职衔接试点工作,实行“3+3专科高级工”、“3+4本科技师”、“3+4技术本科”、对口单招等培养模式,构建职教人才培养“立交桥”。数据显示,全市职业学校毕业生双证率多年保持在100%,就业率达98%以上,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常州市培养出的职教人才技术过硬,多年来,常州市技能大赛成绩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国赛成绩稳步提升。在第二届、第三届江苏技能状元大赛上先后获得团体总分第一、第二的优异成绩。2017年,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1个。2018年,在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70个。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来自常州技师学院的选手宋彪获得工业机械装调项目金牌,并荣获参赛选手最高奖项——阿尔伯特·维达尔奖,成为我国获得该奖项的第一人,受到了李克强总理的亲切接见。
    目前,常州市高技能人才总量达29.65万人,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达1053人,连续4年位居全省第一,形成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常州现象”。
    
配合城市建设与产业升级优化学校布局

    常州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政府对职教人才的培养工作高度重视,加强统筹谋划,成立了常州市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各级政府统筹发展、优化配置、增加投入等方面的职能,全面落实国家和省政府支持职教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同时还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明确教育部门全口径管理各类职业学校,发改、人社、财政等部门各司其职,形成分工合理、协调配合、优势互补的管理体系。
    此外,还进一步加大了市级层面对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统筹力度,为推进产教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了各级政府部门的战略指导后,常州市优化了学校的布局。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根据城市不同板块产业发展的需求,常州市按照产教融合的发展理念,着力推进职业学校向城市新区和产业园区转移集聚。
    常州市在城南建设以省属的5所高职院校和1所本科高校为主的“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国家级高职园区;在城西建设以城乡建设职业学院、艺术高职校和交通技师学校为主的职教园、新农村、旅游区三位一体、深度融合的殷村职教园区,并以此为基础,成功申报江苏省首批特色小镇;在城东建设以刘国钧高职校和铁道高职校为主的与轨道交通产业、现代装备制造业相配套的职教联盟;在城北建设以旅游商贸高职校、技师学院、卫生高职校为主的职教基地;金坛、溧阳、武进集聚资源办好职教中心,溧阳职业教育实现“两校三区”的整合,组建溧阳职教集团,在溧阳“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筹建新校区。金坛区为推进“常金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在华罗庚科技产业区规划金坛中专新校区,基本形成职业教育与城市建设、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呼应衔接的规划布局。
    当然,这一切的发展都离不开政策的支持。近年来,常州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促进校企合作方面,2007年就出台了《常州市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指导意见》,提出了“五个共同”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即共同建立实习就业基地、共同参与职教办学、共同培养技能人才、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并对推进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办学制定了相应政策和激励措施;制定《常州市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办学工作督导评估细则》,定期对全市骨干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办学的督导评估,对优秀学校给予表彰和经费奖励;制定《常州市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术成果评奖办法》,每年举办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术成果评比活动,鼓励教师参与企业技术研发,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助推校企合作开展。
    
创新是驱动“校中厂、厂中校”模式培养现代学徒制人才

    在方向与路径清晰后,常州市又积极探索办学模式的创新,组建职教集团。常州市发展改革委上述负责人介绍,为了推进职教集团建设,常州市先后组建由职业学校牵头,行业企业、相关院所参加的旅游管理、轨道交通、电梯、光伏等9个职教集团。集团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议,与企业行业研究专业建设、课程设置;集团内共建共享技术研发、实习实训中心,共同开展技术攻关,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等,搭建利益共享机制,推进常态化发展。
    例如,溧阳天目湖中专组建电梯职教集团,与溧阳电梯商会、溧阳市电梯产业园共同培养电梯安装人才,学校校长被推举为商会会长,教师独立制定全国电梯安装维保技能大赛竞赛规程,引领整个产业的发展。数据显示,目前溧阳有近4万电梯产业人员在全国20多个省市从事电梯安装,占据全国市场份额60%以上,业务甚至拓展到了海外。
    除了办学模式的创新,常州市还大胆尝试创新培养模式。围绕社会需求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健全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滚动发展和动态调整机制。
    据了解,常州市现有国家和省级品牌、特色、示范专业100个,省级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17个,专业设置已基本涵盖常州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岗位需求。当地在探索实施“校中厂、厂中校”的校企合作模式中,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常州刘国钧高职校整体引进常州航天创胜数控技术有限公司入校办厂;常州旅游商贸高职校在局属学校成立“常青藤”连锁实训超市实体;常州艺术高职校从2006年开始,与香港中天数码娱乐有限公司、常州广播电视台开展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探索,将课程、教室与专业实践融为一体,面向生产实际进行开放式教学。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