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8-05-10
2018-05-10 第02版:智库 大 | 中 | 小 

“广场协议”历史背景下的中国经济走势及价格风险

作者: 蔡含篇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2520
蔡含篇

    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以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过大为由,主动向中国发起贸易摩擦。对此应该在“广场协议”的思维框架下去理解、推断。

“广场协议”阴影下的中美两国经济

    此次贸易摩擦几乎可以说是“广场协议”的再现。美国近期数据表现出三个特点:其一,美元相对主要国家货币存在贬值的迹象;其二,当前特朗普政府进行的是紧货币、松财政的调控政策;其三,再提工业化。以上三个特点与20世纪80年代的里根政府时期如出一辙。
    站在中国的视角,其实中国的财政、货币政策调控也无时无刻不在提防步“广场协议”的后尘。中国的发展模式与日本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首先,都是美国的贸易大国,而且都是以机电产品出口为主,产品贸易单一。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机电产品占日本出口产品总值的75%。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17年1~11月份,机电产品占中国出口产品总值的近60%。其次,经济发展都较快,规模较大。1985~2009年日本GDP世界排名第二,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日本,位列世界第二。其三,自2015年开始,中国的股市、楼市价格相继大幅上涨,泡沫化相对较重,与“广场协议”后的日本相似。

“广场协议”阴影下的中国经济走势

    对于此次贸易摩擦中的美国,存在两个观点:首先,美方既已宣战,应该不会草草收手,要在几轮讨价还价之后,才能达到一个利益均衡点。在此期间,诸多类似美国农民叫苦、中国中兴缺芯等事件会层出不穷,甚至或将引起股市、债市短期波动。其次,美国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抑制中国的快速发展,另一个是通过推进再工业化来解决美国的就业问题。综合美方的两个目的,最终唯一能够得到最优、合理的结果就是,尽可能最大化打开中国对美国的市场。当然,也不排除极端、糟糕结果出现的可能性。
    中国方面,则一直是沿着“广场协议”框架下的防御性思维进行调控的。结合当前国内外的经济状况及各方的政策立场,2018年的宏观经济形势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贸易方面,根据中国海关数据计算,2017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额仅占中国对外出口的7%左右,分别小于欧盟、东盟的11%、10%,与韩国、日本、中国台湾相当。吸取“广场协议”中日本、德国的经验教训,在对外贸易中鸡蛋要分散在多个篮子里。随着“一带一路”的顺利推进,中国的对外开放将会进一步多元化。虽然从历史中的日本、德国来看,贸易战对出口的长期影响几乎不存在,但短期内确实会造成一定的影响。2018年3月份,中国出口额同比下降2.7%,较2月份下滑47.2个百分点。因此,预计2018年外需对GDP的贡献率或将持续大幅下降。
    宏观经济形势方面,经济增速应该能达到6.5%政府设定的增长目标,经济结构将继续优化。“广场协议”后,德国并未像日本一样采取大幅的扩张政策,而是保持利率稳定,更加注重引导资金进入实体。从2014年以来我国的政策来看,我国正经历着与日本相似的遭遇,2015、2016年股市、房市的泡沫化加剧。因此,我们采取了稳中偏紧的货币政策进行调节、去泡沫。
    需求方面,与日本类似,外贸的下滑需要内需扩张来弥补。从当前的形势来看,我国消费需求正在被激发。2018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8%,其中最终消费支出的贡献率为77.8%,高出2017年19.0个百分点。
    货币金融方面,结合日本在“广场协议”后的表现来看,稳健的货币政策仍将继续。一方面,受美国缩减贸易逆差影响,在美元贬值的同时,人民币存在升值的压力;另一方面,出口下滑导致外汇占款减少,为了平稳流动性,MLF、降准等调控或将相对频繁出现,但M2增速应该维持低位徘徊。
    预计未来的政策取向,一方面,为防风险、去泡沫,对于房地产的限购、限贷政策不会放松;另一方面,居民消费信贷受内需扩张影响,或将有所上升。

“广场协议”阴影下的中国价格风险

    3月份,CPI同比增长2.1%,较2月份下滑0.8个百分点;PPI同比增长3.1%,较2月份下滑0.6个百分点。虽然3月份,CPI、PPI同比增速均出现了显著的下滑,但2018年依然存在通胀率上涨的风险,尤其在贸易摩擦的风口浪尖之下。预计2018年CPI同比增长率仍然维持在2.5%以上。
    贸易摩擦会增加贸易的成本,这最终将会在终端消费价格中体现出来。“广场协议”下的价格风险,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途径进行传导:
    首先是直接影响。直接影响表现在,因为贸易制裁与反制裁而提高进出口关税,直接导致成本或终端消费品价格上涨。例如,中国对美国大豆加征25%的关税,或多或少会对CPI同比增速产生一定的拉升作用。每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占国内消费量的33%左右,虽然巴西、阿根廷等国的农产品,最终将能替代美国大豆的空缺,但1/3的消费缺口在短期内难以得到填补。另外,尽管3月份猪肉价格环比下降8.4%,但据中国畜牧业信息网公布,进入3月中下旬,猪粮比已经跌破5.5。受玉米连续减产,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导致大豆进口成本增加的影响,预计玉米、豆粕等猪粮价格在2018年可能会止跌上涨。因此,受养猪成本上涨的影响,预计猪肉价格将会触底反弹。
    其次是间接影响。间接影响又分两个方面。一方面,贸易摩擦的直接结果就是外需显著减少,这就需要刺激内需来弥补,这也是“广场协议”下日本政策的初衷。刺激内需就避免不了增加信贷的投放,如果流动性长期大幅增加势必会导致价格泡沫,这是需要警惕的。
    另一方面,在扩大内需方面还存在一个矛盾,就是经济增速与环境保护在短期内不可兼得。如果外贸情况显著恶化,不排除存在为稳定经济而加速投资搞建设的可能,这与当前的环保趋严相悖。一方是供给收缩,另一方是需求大幅扩张,结果将导致通胀率上涨。2018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8%,与2017年持平。与2017年相比,一季度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是工业增速的加快增长,其中难以剔除后期存在加快投资的可能性。因此,虽然3月份PPI同比增速继续下滑,但后期价格增速反弹上涨的风险不减。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