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9-01-24
2019-01-24 第06版:绿色 大 | 中 | 小 

推进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集聚发展正当其时

作者: 郭丁源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2392
     堆积如山的尾矿。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白雪/摄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郭丁源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和工信部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集聚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44号文”)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设50个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50个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基地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44号文明确了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包括下列8个领域:尾矿(共伴生矿)、煤矸石、粉煤灰、冶金渣(赤泥)、化工渣(工业副产石膏)、工业废弃料(建筑垃圾)、农林废弃物及其他类大宗固体废弃物。传统工业、农业等领域产生的体量较大的常规产业废弃物基本都囊括在其中。
    据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此次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的建设以地方自主实施为主,各地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固体废弃物产生利用情况,因地制宜确定基地内的相关项目。
    44号文一经发布,便引发各界高度关注。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理事长张绍强表示:“两部委联合印发44号文非常及时和必要,对于引导推动煤炭行业进一步推进资源综合利用的发展意义重大。”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会长王镇武也认为:“44号文是在钢铁工业进入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刻,及时下达的一个引导钢铁行业固废综合利用有序健康发展的重要文件。”

破解大宗固废行业痛点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等行业迅猛发展,产业水平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能力不断增强,随之而来的环境和资源压力也在不断加大。业内人士指出,虽然目前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工作已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排放基数大、资源化利用率不足,仍有大量固体废弃物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影响了生态环境安全,也制约了相关产业进一步的高质量发展。因此,不断提高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缓解资源瓶颈压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44号文的出台正当其时。
    44号文由总体要求、重点任务、组织方式、支持政策等6个主要章节和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大纲1个附件组成。明确了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坚持源头减量与综合利用相结合、坚持创新驱动与政策激励相结合和坚持重点突破与因地制宜相结合等基本原则,以集聚化、产业化、市场化、生态化为导向,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着力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探索大宗固体废弃物区域整体协同解决方案,推动大宗固体废弃物由“低效、低值、分散利用”向“高效、高值、规模利用”转变,带动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全面提升,推动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张绍强表示:“44号文明确在基地选择方面,将聚焦废弃物产生量大且相对集中、具备资源综合利用基础、产业创新能力强、产品市场前景好、规模带动效益明显的地区。这一政策为煤矿井下充填绿色开采、煤矸石土地复垦和煤矸石生产建材等综合利用技术扩大应用范围创造了新的机会。”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首席专家、中国散装水泥推广发展协会理事长崔源声认为:“44号文的及时出台,响应了相关行业和社会的呼声。多年来,人们一直期盼能有一个对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高水平指导性文件。建议在落实执行44号文件过程中,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避免搞一刀切。”
    谈到44号文的发布对钢铁、冶金行业的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有何影响,王镇武表示,“要破解以钢渣为代表的冶金渣综合利用面临的问题,加强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加快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和工艺规范,高质量发展综合利用产业是关键。推广技术先进、能耗低、耗渣量大、附加值高的产品,才能真正实现钢渣‘零排放’和有色冶金渣清洁化利用目标。”

打造综合利用基地建设

    44号文提出,到2020年,建设50个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50个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而对于如何申报和申报条件,44号文也给出了具体要求: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申报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规定,符合相关产业、土地、区域和城市等总体规划。除此之外,44号文还要求申报基地需要已制定大宗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相关规划或工作方案,并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具有区位、产业、技术、人才、市场等优势;建设运营责任主体,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固体废弃物处理量达到一定规模,综合利用率超过65%;具有一定数量的骨干企业,工艺技术和装备先进,主导产品在行业中有重要影响;近3年未发生重大环保、安全事故;鼓励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江经济带、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等重点区域开展跨区域基地建设和协同发展。
    对于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申请,44号文的具体要求是:已制定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相关规划或工作方案,并纳入当地总体发展规划。具有良好产业发展环境,近3年未发生重大环保、安全事故。工业资源年综合利用总量1000万吨以上,综合利用率65%以上,综合利用年产值超过10亿元。拥有3家以上工业资源综合利用龙头企业,形成协作配套的综合利用产业体系。实施或拟实施跨企业、跨行业、跨区域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项目,形成一批综合利用产品标准,建立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检验检测、信息咨询、人才培训、融资服务等平台。
    在支持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发展方面,44号文明确表示,对经备案的基地公共基础设施及公共平台建设等予以适当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基地重点项目积极申报绿色制造、技术改造、工业转型升级等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事项。此外,44号文还鼓励体制机制创新,特别是创新融资方式,积极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发行绿色债券等,用于基地基础设施及重大综合利用项目建设。
    业内人士认为,开展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有助于推进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集聚发展,是不断提高和扩大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水平、装备能力、应用规模和领域、品质和效益等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障。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