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9-10-10
2019-10-10 第03版:发展改革新闻 大 | 中 | 小 

体育产业有望跑出“加速度”

作者: 程晖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638
     杨继红/摄
程  晖

    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印发实施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在推动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17年,我国体育产业总产值2.2万亿元,增加值超过7800亿元,名义增长率分别为15.7%和20.6%。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14年的0.6%上升到2017年的0.94%,体育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2018年“双11”期间,几大电商销售数据中,体育消费占总额的3%左右,3%正是高收入阶段体育消费占总消费的“平均”比重。其中垂钓用品、冰雪、骑行运动、露营、攀岩、马术等运动用品增长最快,表明体育消费呈现总量增加、结构多元、水平提升的态势。
    不过,体育产业逐步进入发展黄金期的同时,也面临“成长的烦恼”。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仍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有效供给不足、消费水平不高等问题。比如一些制约体育产业发展的制度性、体制性痛点、难点和堵点依然存在。具体来看,体育赛事活动的资源分配、管理服务、场馆运营等方面尚未实现政府、企业、个人等多元联动机制,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有待进一步发挥。
    另外,体育用地一直是体育企业面临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如很多体育企业利用一些旧厂房、仓库用房等闲置建筑修建了体育场所,由于在用地上和产权上没有明确,面临被拆除的风险。
    与此同时,体育企业融资难也是一个发展瓶颈。长期以来,国家一直没有国字号的体育产业发展基金,特别是对于体育领域的中小微企业缺乏融资支持。另外,我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对体育消费和体育产业来说,这既是新的发展环境,也意味着更高的发展要求。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特印发《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10个方面共35条措施条分缕析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可以说,文件的出台恰逢其时,是一场“及时雨”。
    《意见》从“放管服”改革、产业政策、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体育消费、场地设施、平台支持、“体育+”行动、示范引领、产业基础10个方面,提出了35条具体的、可操作的措施。
    如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部署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赛事管理服务机制、场馆运营管理、公共资源向体育赛事活动开放等改革,通过体制机制的理顺,充分释放体育产业发展的潜能;在完善产业政策方面,通过落实已有税费优惠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手段,着力优化体育产业的发展环境;在促进体育消费方面,围绕消费环境的优化、消费政策的出台、消费试点的开展、终身运动习惯的培养等议题,提出了增强发展动力的举措等。
    尤其在体育用地这个“老大难”问题上,《意见》也进行了精心的制度设计,从优化体育产业供地、因地制宜建设体育设施、加大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力度、挖掘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潜力、规范体育场所公共安全服务供给等角度,设计了增加要素供给的途径。
    对于体育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意见》给出了实实在在的目标——力争到2022年,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0%;冰雪产业总规模超过8000亿元,推动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
    有了好政策,关键在于落实。全民健身需要技术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诸如目前“全民健身公共积分”账户、健身“卡路里币”等服务模式创新,大大调动了全民健身的积极性。为此,一方面要更多向市场主体放权,创新供给和商业模式;另一方面,政府要更好发挥作用,支撑产业发展和政策落地见效。
    应该说,体育消费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保证,是要减少针对体育消费相关供给和需求主体行为的微观干预,致力于对整体系统性公平有序市场秩序的维护。另外,只有加速体育与其他产业融合,才能拓展体育产业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带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通过一揽子政策的协调推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体育产业有望跑出“加速度”。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