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0-01-02
2020-01-02 第02版:发展改革新闻 大 | 中 | 小 

“高”字当头 “稳”字托底

——来自江苏扬州高质量就业工作的调研报告

作者: 范 耘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2801
范 耘

    就业关乎社会大局,既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又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日前,笔者聚焦“高质量就业”,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深入江苏省扬州市劳动就业服务中心,高邮市人社局、扬州卫星卷烟材料有限公司、高邮市卸甲镇劳保所、菱塘回族乡清真村,以及市经济开发区川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苏扬职业培训学校等地,进行了专题调研,跑现场、看企业、访镇村。

就业创业总体稳中向好

    近年来,作为全市就业创业工作牵头部门,扬州市人社局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位的工作,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开发就业岗位,就业形势稳中向好,2018年扬州市就业工作受到江苏省政府表彰。主要成效可以概括为“五个有”:一是有机制。牵头成立市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研究、指导和推动全市就业创业工作,全市就业创业工作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工作合力得到加强。二是有政策。出台了《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构建了“1+11”就业政策体系。三是有资金。从2016年到2018年,利用“两创”示范机遇,争取各类就业创业专项资金1.89亿元,为就业创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四是有平台。线上建成以就业创业公共服务平台、手机客户端、“人社e站”自助服务终端、数字电视频道等为服务载体的就业创业服务网络;线下建成1398个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服务平台。五是有氛围。通过召开全市就业创业大会、举办创业大赛、开展就业政策宣传活动,全市就业创业的氛围日益浓烈。

在对标对表中查问题找短板

    就业的高质量与稳的格局相互促进、互为支撑,稳是高质量的前提,高质量是稳的动力。近两年来,通过努力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让我们具备了稳的基础,而通过这次调研,发现我们的工作对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具体而言,主要是“四大问题”。
    一是“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的问题。产业结构的调整,技能水平的滞后,造成了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比如,调研中,高邮市当前空岗信息达600多个,调研的两家企业都反映招工难。而另一方面,下岗失业人员、毕业未就业的大学生等成为就业困难群体。同时,创业带动就业的效果还不够明显。二是政策宣传不到位的问题。政策宣传形式不够多样和接地气,一些就业政策只有文字没有图形,讲的不是白话文,老百姓看不懂、听不懂的情况还存在,不能全部做到应知尽享。同时,基层办事人员对政策的掌握还比较滞后。比如,有工作人员对挂失社保卡无需证明的规定还不够清楚。三是技能培训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部分参培人员认为技能证书与工资薪酬不挂钩,技能培训不实用,加之培训课程吸引力不够,导致参培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国务院缩减了职业资格资质认定目录,目前只有23大项45小项技能培训工种可发证书,加之检查力度加大,导致一些地方人社部门和培训机构兴趣降低。比如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不愿意承接培训任务,一些公办培训机构不愿意参与培训工作。同时,监管手段比较单一,完全依靠人工抽查,导致监管效率低下、监管人员疲于应付。四是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实现所有业务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一号申请、一次登陆、一网办理”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但部门间信息共享不够全面、数据壁垒没有完全打通,导致业务协同、数据交换不够畅通、不够及时,信息孤岛现象依旧存在。
    以上问题存在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个不够”。一是创新意识不够,破解难题的办法不多;二是服务意识不够,没有完全从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三是担当意识不够,缺乏抓落实的定力。

狠抓稳中提质,以使命和担当抓落实促整改

    高质量就业事关发展稳定大局,如何推进扬州市就业创业高质量发展,关键要做到“三再三更”:
    一是思想再重视,政治站位要更高。坚决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就业创业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完善稳就业、促创业、控失业的综合政策体系。同时,将以“援企稳岗”为代表的就业政策宣传和落地作为抓落实的重点,深入研究媒体特点和受众习惯,以“六个一”宣传模式,确保就业创业政策“应知尽享”。紧扣考核目标抓推进。紧紧围绕省高质量发展考核要求,紧盯创业带动就业这一核心指标,以及其他高质量发展监测指标,以钉钉子的精神抓推进,既要时刻关注序时进度,确保百分百完成任务指标;更要关注全省的排名,全力以赴争先进位,力争在考核中拿满分。
    二是思路再拓宽,创新举措要更多。要加快就业创业大数据决策分析平台建设,建成就业大数据分析研判中心,构建“互联网+”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体系。要梳理地区和企业用工需求和特点,赴相关高校开展专场招聘,涌现更多的“县市区专场”。同时,开展与挂钩联系地区的劳务协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双赢。要发挥扬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人力资源协会的作用,形成“政府+协会+市场”的服务格局。此外,在这次调研中,企业普遍对本科以上高端人才的渴求非常强烈。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帮助招引企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助推企业发展。针对培训工种补贴目录减少的实际情况,我们想方设法在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上求突破。目前,扬州市修脚行业正向省厅申报进入省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序列,已通过省级评审并报人社部备案。要引导更多企业和行业创新思路,走职业资格证书补充的新路子。针对公办高职院校培训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在即将出台的《实施方案》中,规定可将职业院校开展技能培训所得收入的一定比例纳入学校公用经费、作为绩效工资来源,充分调动培训机构和一线老师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对参加创业培训并获得创业补贴的创业者进行统计和分析,形成案例和样板,作为新一轮创业培训的重要学习参考,并邀请其中典型代表现身说法,不断提升创业培训的吸引力。
    三是机制再健全,监督管理要更实。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要坚持“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原则,用制度管钱、管人、管事。要加强资金监管,按照资金使用的渠道建章立制,定期对就业创业专项资金使用进行审计,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减少甚至消除安全隐患,从制度和机制上确保就业培训专项资金安全有效的使用。要加强资金使用绩效评估。在制定政策和争取资金时,既要考虑资金来源,更要考虑资金使用方向,确保资金使用绩效,让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要加强培训监管。在现有人工抽查的基础上,通过探索在培训场所安装高清探头或人脸识别系统进行实时监控,进一步完善培训监管制度,形成“人防+技防+制度防”的监管模式,切实提高监管的效率。同时,持续对就业培训工作存在的形式主义问题进行排查整治,确保就业技能培训工作有序健康开展。
    (作者系江苏省扬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局长)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