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0-03-13
2020-03-13 第03版:一带一路 大 | 中 | 小 

气候投融资:共建绿色“一带一路”的积极力量

——访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气候金融研究室及碳金融实验室负责人崔莹

作者: 公欣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3357
     陕西省韩城市某处生态湿地。公欣/摄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公  欣

    目前,全球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日趋严峻,在这一特殊时期如何保证“一带一路”建设进展顺利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而关注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是其题中应有之义。
“近几年,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不仅自身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也积极对外提供气候援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类活动比较集中,且相当多国家的生态环境脆弱,对气候变化适应能力较弱,亟需气候资金投入以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可持续经济。”近日,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气候金融研究室及碳金融实验室负责人崔莹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气候环境相对脆弱

    中国经济导报:“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的气候特征有哪些?
    崔莹:“一带一路”倡议初期辐射地区广,涵盖了世界上经济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大部分地区。
    首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态环境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环境承载能力较差。沿线中亚区域各国多是沙漠、荒漠地区,绿色植被非常少,水资源匮乏,环境承载力十分脆弱;而东南亚地区的环境压力也在加剧,高速的商业开发和工业化的急速扩张,使热带雨林的面积快速缩小,各种工业污染也日益加剧。
    其次,气候风险高。从气候变化的物理影响和气候安全威胁两个方面对“一带一路”沿线的东南亚、南亚、中亚、东北非、中欧等地区进行气候变化分析,可得到如下结果:气候变化对这五个地区都有不小的影响。对东南亚地区的主要影响是导致海平面上升,沿海土地减少,粮食产量下降,进而导致贫困问题加剧,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对南亚地区的主要影响是淡水资源匮乏,粮食产量降低,贫困问题加剧。
    再次,排放总量巨大,减排潜力可观。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很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位于生态脆弱敏感区,尤其是亚洲国家,已成为了世界上化石能源消耗增长最快的国家。2015~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碳排放整体呈上升趋势,且“一带一路”区域涵盖全球碳排放大国,如中国、印度、俄罗斯等,碳排放总量巨大。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碳排放总量约为227.58亿吨,占世界碳排放总量的63%。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模式较粗放,生产经营活动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巨大负担,环境问题突出,污染严重,亟须调整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低碳投资。如采取有效措施,沿线国家未来存在较大减排潜力。

“一带一路”沿线气候投融资项目体量大、参与机构多

    中国经济导报:目前,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气候投融资项目情况如何?呈现什么样的特点?
    崔莹:“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方企业积极投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项目建设,提升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一带一路”沿线气候投融资呈现项目体量大、参与机构多、投资方式可选择性大的特点。
    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气候风险较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中国对其投资主要集中在清洁能源、清洁交通等基础设施上。一方面,这些投资能发挥基础设施的“乘数效应”,解决沿线国家迫切需求的持续稳定发展问题,改善人民整体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基础设施的环境效益巨大,例如中国投资建设的巴基斯坦最大的水电站项目尼鲁姆-杰卢姆,该项目电站机组全部发电后,年发电量约为51.5亿千瓦时,占巴基斯坦水电发电量的12%,能解决巴基斯坦全国约15%人口的用电紧缺问题,减排效应明显。
    截至2018年10月底,中国投资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清洁交通及清洁能源项目有51个,其中清洁交通类项目20个,清洁能源类项目31个。项目遍布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欧洲、非洲等主要地区。这些项目不仅可以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提高整体生活水平,还可改善当地的气候条件。
    中国经济导报:参与进行“一带一路”气候投融资的主要机构有哪些?可否请您简单介绍一下?
    崔莹:自“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国的金融机构积极投身项目建设,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据测算,“一带一路”地区基础设施投资缺口每年将超过6000亿美元。如果在建设初期就考虑潜在气候风险,建设具有气候韧性的基础设施,那其产生的环境效益将巨大且可持续。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机构包括中资银行和中国倡议发起的国际金融机构。其中,中资银行包括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如,国家开发银行2017年完成“一带一路”重大国际规划22项,在沿线国家新增发放贷款176亿美元,融资支持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金融合作和境外产业园区建设等。
    此外,中国倡议发起的金融机构也承担着“一带一路”沿线气候投融资重要角色。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与丝路基金是“一带一路”建设主要资金来源。两者在投资方式上有所不同,亚投行着重于债权投资,主要通过发放贷款参与项目;而丝路基金运营模式偏向于股权直接融资,投资期限较长。两者还可以衍生出更多资金募集方式,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募集更多项目资金。同时,亚投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各国政府出资,是一种政府行为,而丝路基金则主要针对有资金且有投资意愿的主体,这意味着丝路基金可以吸收民间资本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

多管齐下完善“一带一路”气候投融资

    中国经济导报:您对中国“一带一路”气候投融资有何相关政策建议?
    崔莹:一是继续推进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存在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因此投资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但能为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基础,增添力量,解决其燃眉之急,而且也有利于沿线生态环境的保护。应加大对沿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生态环保服务与支持,推广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城乡公路运输等清洁交通和清洁能源、绿色建筑项目,在项目建设中推动水、大气、土壤、生物多样性等领域的环境保护,提升绿色低碳化建设水平。
    二是加大清洁能源方面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蕴含体量巨大的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潮汐能等,开发空间巨大。比如中亚、西亚多国日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大,具有丰富的太阳能开发潜力,而且这些国家地域辽阔,风能充沛,十分有利于风能发电。而东南亚、南亚地区多国拥有大量瀑布、河流等水资源,地势差明显,利于开发水电。“一带一路”沿线可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资,因地制宜地发挥沿线国家巨大的能源优势,在环境友好的同时,也可解决沿线国家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
    三是推动投融资模式创新。现阶段中国在这些国家的投资项目普遍为清洁交通类基础设施建设和清洁能源类项目。这些项目建设周期较长,投资回报周期也较长,如果采用传统的股权投资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投资收益。因此探索新的融资模式,在保证投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获得最大化长期和短期收益结合的投资组合,是吸引更多投资者投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有效措施。比如丝路基金创新的“股权+债权”融资模式,在进行项目股份认购的同时也配套发放贷款,兼顾投资的风险与收益,长期收益和短期回报。
    四是构建“一带一路”气候投融资统计体系。现阶段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已经进行了许多气候投融资项目建设,这些项目既利于增强当地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又能解决当地能源短缺、交通运输系统不发达等民生问题,应该大力提倡。中国应构建“一带一路”气候投融资项目统计体系,对此类项目进行专项统计和管理,建设中国自己的气候投融资专项数据库,为气候变化国际谈判提供数据支撑,也利于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带一路”气候投融资。另外,可对项目库中具有显著气候效应的项目进行宣传和推广,形成示范效应。
    五是加强气候合作平台建设。中国应推动气候合作平台建设,提供项目支撑服务。目前已有多个国际合作平台如上海合作组织、中非合作论坛、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等,可充分发挥现有双边、多边环保国际合作机制,构建气候合作网络,方便各国分享气候治理经验。另外,应加快创新气候合作模式,建设政府、智库、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的多元合作平台,发挥各方优势,完善国际气候治理体系。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