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0-05-14
2020-05-14 第01版:头版 大 | 中 | 小 

安徽:努力实现总体目标任务半年“双过半”全年夺胜利

作者: 陈宇明 李应松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2352
     合肥中小学平稳有序复课 目前,安徽省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中小学各年级学生全面重启校园生活,企业复工复产基本到位,多数行业和领域基本恢复到正常状态。图为合肥市肥西县花岗学区中心学校的低年级学生正在接受入校体温测量。新华社
陈宇明
中国经济导报见习记者 | 李应松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安徽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坚决守住“保”的底线、筑牢“稳”的基础、保持“进”的态势,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截至目前,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复工复产逐步恢复常态,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经济社会运行渐趋正常。

抓项目稳投资增动能
阶段性成效明显

    记者近日从安徽省发展改革委获悉,安徽省以重大项目开工为抓手,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引擎,统筹推进“六稳”“六保”工作。
    一是深入实施“四送一服”专项行动,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聚焦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和具备基本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四重一小”,常态化送新发展理念、送支持政策、送创新项目、送生产要素及服务实体经济,帮助市场主体协调解决具体问题。截至目前,“四上”企业复工复产基本到位,多数行业和领域基本恢复到正常状态。4月份,安徽省经济社会运行继续出现积极变化,当月全社会用电量增长5.29%,月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长15.5%。
    二是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有效需求得到释放提升。创新举办“皖美好车云端GO”2020安徽汽车云展消费活动,启动实施2020安徽省“电商直播年”系列活动,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33.5%,在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中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7.7%提高至12.7%。
    三是坚持“科创+产业”融合发展,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统筹推进“三重一创”建设,制定5G、人工智能、生物基新材料等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充分发挥各类产业基金、资金的作用,大力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助力新基建发展,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逐步提升。3月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4.7%、13%。能源、原材料、消费品等行业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一季度粗钢、卷烟、饮料酒、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分别增长17.4%、14.7%、9.8%和1.3%。
    四是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补短板强弱项成效显著。大力推进脱贫攻坚“抗疫情、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安徽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16个调研督导组深入贫困地区督导,目前3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30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由建档立卡时的9.1%降至0.16%。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纵深推进“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一季度14个未达标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53.4微克/立方米、下降26%,106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79.2%,好于年度目标4.7个百分点。
    五是突出稳就业稳供应,民生保障持续加强。坚持援企、稳岗、扩就业、保民生并举,今年前4个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4.26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63万的38.5%。强化生活、防疫物资等生产调度,有序开展春季农业生产,主副食品供应充裕,市场物价稳中趋降,前4个月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4%,较一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

精心谋划不停歇
奋力实现全年目标任务

    当前,“保目标,稳增长”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面对国际国内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安徽省积极谋划下一步工作举措,进一步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努力实现总体目标任务半年“双过半”、全年夺胜利,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抗补促”专项行动为重要抓手,聚焦剩余贫困人口和大别山革命老区等深度贫困地区,聚力打好“354+N”问题整改歼灭战。实施“两不愁三保障”动态管理,加快推动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切实解决贫困地区农产品卖难问题,全面降低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坚持“四督四保”“三个走”等工作机制,积极争取和用好国家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持续谋划储备和实施一批重大项目。
    ——加速释放内需潜力。组织开展系列消费促进活动,释放大宗消费、线上消费潜力,促进线下聚集性消费加速回补。适当增加公共消费,培育壮大新兴消费增长点,促进教育、养老、医疗等服务消费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稳定企业主体和产业链供应链。开展新一轮“四送一服”专项行动,围绕解决企业用工、资金、原材料供应等,加快推动惠企政策落地,畅通人流、物流、资金流。强化产业链头部企业牵引带动功能,依托G60科创走廊、工业机器人等战新产业联盟,引导产业链头部企业以大带小、上下联动、内外互动,促进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达产。
    ——加快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突出信息新网络、融合新业态、创新新平台,加快发展新基建。扩容科技创新项目库,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加速5G基站布局,加快江淮大数据中心、超算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深入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行动,抓好1000项亿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深化“放管服”改革,重点取消一批服务业准入限制。实施营商环境优化行动,提升“皖事通办”平台功能。更大力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提升中欧国际班列货运通道能力。
    ——强化民生兜底保障。继续实施33项民生工程,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支持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持续做好企业用工服务。研究制定新一轮促进居民增收政策,把因疫情和患病陷入困境的人员纳入救助范围。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更好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