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0-05-19
2020-05-19 第02版:发展改革新闻 大 | 中 | 小 

世界市场需求疲软,外贸“破冰”须多策发力

作者: 刘润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2370
     4月份我国货物进出口额14074亿元,同比增长8.2%,贸易结构继续优化。图为大连港一角。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刘润/摄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刘润

    目前,国内疫情逐步稳定,经济运行正逐步向常态化复苏。但境外疫情仍在扩散蔓延,这势必会给我国外贸带来一定挑战。
    5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运行最新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货物出口同比增长,贸易结构继续优化。货物出口额达到14074亿元,增长8.2%,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3181亿元。1~4月份,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9.8%,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

外贸面临不稳定不确定性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在5月15日召开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出口前景确实面临比较大的不稳定、不确定性。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消费及投资活动均呈现回暖态势。4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7.5%,降幅比上月收窄8.3个百分点;制造业、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投资收窄的幅度都在4到8个百分点左右。但基于境外疫情仍然严峻,未来进出口贸易将面临压力。
    刘爱华表示,在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加大的背景下,中国的出口面临比较大的风险挑战。“在全球经济收缩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出口也很难独善其身。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还是要对风险挑战有充分的估计。”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贾康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论坛(CMF)——五月份月度宏观经济分析会上指出,一季度国际主要贸易伙伴的疫情还没有出现高峰期或者非常严峻的局面,二季度国内情况将明显好转,但主要贸易伙伴,特别是欧洲和美国的情况相当严峻,所以外贸进一步的演变值得高度关注。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经济发展研究室主任徐奇渊在上述会议上提出,二季度至下半年,出口贸易风险会更加明显。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说,中国疫情最早暴发,但采取了强力的隔离隔断措施,现在已经明显走出了衰退阶段,开始逐步复苏。出口下行是下一阶段将面临的风险,“出口下行,工业生产可能会面临第二波向下的风险。”

刺激需求克服“冰冻效应”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认为,4月份的数据不仅仅表明目前复工复产已经取得阶段性的胜利,而且显示出行政化的复工复产已经到达后半程,市场化的经济循环常态化开始出现了瓶颈效应。接下来是复工复产向全面市场化恢复的一个破冰时刻。
    “关键点是要大幅度进行需求刺激,来克服‘冰冻效应’。因此要认识到,4月份的数据显示我们步入新阶段,同时也显示目前处于一个关键窗口期,需要超级需求刺激,快速推动恢复市场化的内部循环。”刘元春说。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孝松表示,4月的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房地产发展等指标一致表明,复工复产带来了经济基本面的持续改善。
    在率先控制了疫情发展、经济逐步向好的情况下,能否引领经济复苏?他认为主要有几方面因素。
    首先,CPI和PPI的走势出现分化,食品和能源价格仍然是价格指数的主要决定因素。复工复产提振了市场信心,但需求恢复弱于供给恢复,服务业中的部分行业仍受疫情困扰,外贸困难逐渐显现。
    其次,4月份出口增长超预期,且外贸领域呈现出贸易方式持续变迁、同新兴经济体贸易增长、民营企业进口活跃等新特征,但疫情导致的世界市场需求疲软将在未来给中国出口带来影响。
    另外,中国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且常年保持较高外贸依存度,当发生重大国际突发事件时,会产生负面影响的“放大效应”。外贸依存度越高的省份,今年一季度的经济增长率越低。因此,“稳外贸”成为“稳增长”的关键。未来需要加大对企业兜底的力度、促进内外平衡、加强政策协调,从而实现经济健康发展。

抓住外贸市场新机遇

    目前对外贸出口增长的政策目标,从以前比较高的增速,到跟GDP一致的增速,到维持正增速,到现在维持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相对稳定,从目标变化来看,存在外贸下滑的可能性。
    5月1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指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一阶段如何稳住经济,特别是如何稳住外贸,怎样实现内外平衡?
    刘元春提出,目前政策思路比较清晰,第一个层面必须用超常规的方法加大疫情的救助,这是基本前提。第二个层面,消费与投资相结合,内需为主体、外需为辅的需求扩张政策。第三个层面,短期和中长期相结合,救助、稳定与未来发展相结合。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毛振华认为,需求端问题会引发生产链和供应链调整。各个国家为了保护自己而反对全球化,采取贸易保护政策,这种背景下要充分警惕扩大外贸的困难。
    徐奇渊表示,面对很多国家经济大幅下滑、收入下降的现状,稳外贸需要补贴外贸企业,把价格压下来,把更实惠的商品卖给其他国家。“中国很多的代工企业产品品质很好,缺少的是品牌和设计环节。要加强这方面建设。”
    他还认为代工产品面临一个很好的机遇,“与此同时在疫情冲击下,有退单现象,国内市场面临新的机遇,如果政府加以适当的引导,包括品牌方面的扶持,代工企业会崛起。”
    贾康认为,在扩大内需方面,需要宏观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三箭齐发”。救急、纾困和提振消费,带有应急和短期必要性。从中期来看,消费要继续发挥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同时进一步发展新基建,为第一生产力创造支撑条件。
    邢自强认为,考虑到全球通胀和逆全球化因素,我国更要落实改革开放的政策,夯实对于全球产业链和高水平外资的吸引力。“在采取短期刺激政策的当口,我国应该加强对下一阶段的城市化和新一代的新型技术高速公路的投资,对教育和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刺进经济更快复苏。”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