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0-05-29
2020-05-29 第02版:2020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大 | 中 | 小 

建链强链补链:绍兴深化改革突破产业难题

——访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绍兴市委书记马卫光

作者: 孙弋弋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2628
    
    把“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理念运用到市域治理各方面全过程,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建设“整体智治”的现代政府,为推进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绍兴方案、绍兴经验、绍兴元素。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记者
孙弋弋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成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关键词之一。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绍兴市委书记马卫光表示,政府工作报告释放的信息不仅是一项项改革举措,更展现了中国持续深化改革的决心和勇气。

以“最多跑一次”为总抓手,持续深化改革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发布的《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将有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成为两会的一个热点。这是马卫光关心的重点。
    绍兴传统产业比较发达,但仅靠传统产业不足以支撑未来,亟需培育新增长极,以改革赋能新旧动能转换。中央此时出台《意见》,对绍兴来说,是重大政策红利。马卫光说:“我们将深入贯彻《意见》精神,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持续打好以‘两业经’‘双城计’‘活力城’为主要内容的高质量发展组合拳,加快重返全国城市综合经济实力‘30强’,为浙江建设‘重要窗口’作出更大绍兴贡献、展现更多‘绍兴风景’。”
    “最多跑一次”改革经过三年多的深入推进,已成为浙江改革的“金名片”。马卫光表示,下一步,绍兴将继续加大改革力度,完善改革举措,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纵深发展。重点是加快从“政务服务”向“事务服务”拓展、从“服务企业群众”向“部门间办事改革”延伸、从“大厅办事为主”向“网上办、掌上办”迭代、从“办事多层级”向“服务扁平化”转变、从“事前审批”向“承诺备案”升级,努力打造“最多跑一次”改革升级版。

解决“群众牵肠挂肚问题”

    深化服务群众与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医疗卫生、人社、教育、科技、文化广电旅游、水电气公用服务、残疾人事业等领域延伸……绍兴做到小切口大实效,用心用力解决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
    在推进浙江省定的41件“一件事”外,绍兴还推出了具有绍兴特色的交通事故处理、“车驾培”、不动产司法拍卖、“医后付”、人才综合服务“一门办”等“一件事”改革。群众与企业的改革获得感持续提升。
    马卫光告诉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记者,今后,绍兴将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迭代升级群众与企业“一件事”改革,重点从群众、企业视角出发,聚焦民生关切、涉企服务、创业创新等重点领域,坚持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谋划,推动跨部门、跨业务的综合集成改革。同时,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推进线上线下政务服务深度融合,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推进政务服务2.0版,加快建设“掌上办公之市”“掌上办事之市”,努力让群众和企业办事像“网上购物”一样方便。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省域市域治理现代化

    对于营商环境、省域市域治理现代化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马卫光建议,要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抓好优化营商环境“10+N”行动、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最多80天”改革、“1+9”政策兑现平台、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千年古城改革振兴行动、军人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改革、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等改革举措落地落实。
    马卫光表示,应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理念方法作风运用到市域治理各方面全过程,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建设“整体智治”的现代政府,为推进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绍兴方案、绍兴经验、绍兴元素,努力打造全国最具安全感城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市。

招投标改革提高效率维护公平

    近年来,绍兴探索开展了招投标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开发“不见面”招投标系统,设置网上开标大厅,将招标人提交申请备案表、投标人参加现场开标等19个事项纳入“不见面”办理范围,从招标、投标、开评标、保证金缴退直至中标通知书发出,整个过程招投标双方足不出户即可实现全流程网上“不见面”办理,实现招投标“不见面”“零跑腿”。
    在招投标过程中,利用暗标和双信封解密技术,避免评标过程暗箱操作、意向打分,并建立可溯源、可查验、可追责监管体系。通过招投标“不见面”改革,有效杜绝了串围标案的发生,既提高了效率,又维护了公平。

破解产业传统、后劲乏力的突出难题

    近年来,绍兴坚持念好“两业经”,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优化内生动力,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引入外生动力,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特别是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深入开展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加快“建链、强链、补链”,取得了明显成效,2017年以来,全市累计引进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128个,其中50亿~100亿元17个、100亿元以上6个。
    马卫光介绍,绍兴市近些年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招商模式。一是在招商理念上,准确把握产业发展的时间窗口,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引进“高大上新”项目。二是在招商重点上,科学确定招引的重点产业,并按照“头部企业+产业集群”的思路,大力引进相关产业的头部企业、实力企业、创新企业和孵化项目,“引进一个、带动一批、形成一链、辐射一片”。三是在招商机制上,整合全市各类招商力量,实行项目盯引专班运作,优化产业基金等配套,形成全流程的招商服务体系。四是在招商方式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招商方式,如在疫情期间运用“云推介”“云洽谈”“云签约”等方式开展“不见面”招商。
    随着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的落地开工和投产,绍兴的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纺织等五大传统产业得到整体性重塑,产值、销售、利润等指标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已形成全产业链发展优势。绍兴成为国家级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中心,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纳入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名单,今年一季度,两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的数字经济产值增长27.8%、规上生物医药企业产值增长6.5%。
    马卫光告诉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记者,今后,绍兴将在继续深化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的基础上,更大力度提升重大项目承载平台的建设水平,包括产业平台、城市平台、园区平台、科创平台等,加快形成具有“一线城市”标准的核心功能和一流开发区的集聚能力。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