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0-05-29
2020-05-29 第03版:2020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大 | 中 | 小 

稳经济保就业促发展,发改人迎难而上出实招

作者: 杨虹 吴承坤 尹明波 王斌 苟俊 黄金全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999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各地发展改革部门统筹抓好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工作,全力以赴着力稳经济、拓岗位、保就业,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稳就业的“双赢”。

促进重点群体充分就业

    稳住就业基本盘对于贵州省来说,不仅是解决就业问题,更是要打赢脱贫攻坚战。贵州省通过设置公益性岗位等多种举措,全省储备43万个岗位,确保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助力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尤其是用活用好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贫困劳动力,加强和规范公益性岗位监督管理,是当下和今后一段时间贵州推进就业扶贫的重要手段之一。
    据介绍,贵州省对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提供个性化就业援助,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其尽快实现就业,对仍然难以实现就业的,纳入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范围。
    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是一项重要的就业扶贫政策,也是一条贫困户增加收入、稳定脱贫的重要途径。针对“年龄偏大、无技能、弱劳力、无资本、有负担无法外出就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量身定制公益性岗位,可有效激发他们的脱贫斗志。乡村公益性岗位不仅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增加经济收入,有效破解贫困群众就业门路少、转移就业难、增收渠道窄等问题,又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精神面貌,对推进社会治理、助推乡村振兴、保护生态环境等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陕西省发展改革委促进重点群体充分就业。推动带贫益贫企业、社区工厂等复工率约99%,积极推进苏陕劳务协作,优先组织5037名贫困劳动力赴(返)江苏省就业。截至3月底,该省106万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占春节返乡贫困劳动力比例123%。
    甘肃省发展改革委坚持保重点兜底线原则,通过促进经济发展拉动就业、加大援企稳岗稳定就业。突出重点群体保障就业,实现输转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17万人以上、有输转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应转尽转,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以上,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10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万人以上,促进退役军人实现就业。
    湖南省加大对重点群体帮扶力度:一是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就业。二是要求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今明两年扩大高校毕业生招生规模,并按规定扩大研究生招生、专升本招生、大学生应征入伍规模。三是对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仍未就业且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年的人员,可继续发放失业保险金直至法定退休年龄。对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仍未就业的失业人员、不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参保失业人员,发放6个月的失业补助金。四是对符合条件的生活困难的失业人员及家庭,按规定及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范围。

加快项目建设吸纳就业

    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全力以赴推动稳就业政策措施落地,加快项目建设吸纳就业。建立“防疫情,促复工”应急专项融资保障对接机制、省级重点项目开复工台账管理制度和用工对接协调机制,加快下达投资计划,优化线上审批服务,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截至4月7日,该省续建和新开工重点项目开复工率分别超过96.5%、58.5%,吸纳就业人员21.3万名。
    据陕西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将把稳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重大产业就业影响评估,推动投资、消费、产业、区域等政策与就业政策统筹协同,努力扩大有效投资,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全省稳就业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同时落实援企政策稳定就业。做好疫情期间企业信用修复服务,落实阶段性降低企业用电用气成本政策,畅通中小微企业专项再贷款申请渠道,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融资服务,增强企业稳岗能力。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大力实施重点项目带动就业。加快推进项目建设,集中力量抓好投资500万元以上2.4万个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万亿元,真正发挥好有效投资在稳增长中的关键作用。同时,开展重大产业就业影响评估,明确重要产业规划带动就业目标,优先投资就业带动能力强、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和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产业。疫情防控期间,协调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将部分带动就业能力强、环境影响可控的项目纳入环评审批和监督执法正面清单。

加强就业平台建设保障就业

    陕西省发展改革委今年争取到中央资金2.11亿元用于公共实训基地、职业院校等职业技能基础能力建设,推动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入乡创业。发挥双创示范作用带动就业。加快西咸、杨凌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重点推动大数据资源统筹应用中心、种业综合服务中心等双创支撑平台建设,促进更多市场主体大胆创新、积极创业、带动就业。
    甘肃省扶持创新创业带动就业、优化服务促进就业等措施,实现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500万人以上、城镇新增就业34万人以上。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记者杨虹执笔,记者吴承坤、尹明波、王斌、苟俊、黄金全参与采写)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