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0-06-04
2020-06-04 第02版:发展改革新闻 大 | 中 | 小 

后续产业扶持该怎么干?

——基于河北涞源、阜平两县调研情况的分析

作者: 崔逸超 郭宇宸 郑慧涛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2565
崔逸超  郭宇宸  郑慧涛

    易地扶贫搬迁是精准扶贫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做好后续产业扶持,既是解决住户“不愿搬”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脱贫的根本途径。通过调研走访笔者了解到,河北涞源、阜平在易地扶贫产业支撑方面积极探索,提前进行布局谋划,科学选择特色产业,突出产业扶贫属性,涌现出“两区共建”“三金一订单”“龙头带动、全身舞动”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模式。同时,产业扶贫普遍存在资金利用效率低、产业后续支持不足、与乡村振兴衔接不畅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重点是充分发挥政府对扶贫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扶持怎么干?

    通过在涞源县、阜平县的调研,了解到两县在易地扶贫搬迁后,产业扶贫方面有大量好经验好做法,为产业扶贫怎么干提供了可参考的特色路径,总结为一是两区共建提供就业岗,二是创新模式拓展收入源,三是培育产业开创致富路。
    一是坚持实施“两区同建”,为易地搬迁群众提供就近就业机会。为了让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涞源县按照“两区共建”的思路,在建设白石山集中安置区和县城集中安置区的同时同步规划建立了白石区产业园和盛英智谷产业园,实现“园区建在家门口、打工不用往外走、幸福生活人人有”。其中,白石山产业园区总投资2.1亿元(资金来源为北京市丰台区帮扶资金和扶贫整合资金),占地90.7亩,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力图打造集物流、仓储为一体的现代化手工业加工产业园区,白石山产业园区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和劳动力优势,抓住北京、雄安新区产能转移契机,积极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引进全国玩具龙头企业雄安容城玩具和毛绒玩具产业协会,带动协会内50余家企业入园生产,在东西部对口帮扶政策和北京市丰台区支持下,引进北京绿山谷芽菜等大型企业入驻,产业园区可为搬迁片区提供2000多个就业岗位。
    二是创新打造“三金一订单”扶贫模式,多渠道提高易地搬迁贫困户收入水平。涞源县引入的北京绿山谷芽菜企业是北京市农产品加工重点龙头企业,企业进区后创新开发“企业入驻付租金、帮扶项目分股金、农民打工挣薪金、家庭种植订单回收”的“三金一订单”模式,扶贫效益显著,覆盖150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具体来看,一是厂房租金为安置片区内无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兜底分红;二是政府将347万扶贫协作资金投入企业作为贫困村集体产权,每年按6%为4个贫困村195户31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分红,人均年增收660元;三是吸纳9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人均年收入可达1.8万元;四是利用芽菜培育需求空间小、技术水平低、劳动量不大的特点进行订单经营,为不具备入厂工作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免费提供芽菜种子和种植培训,鼓励贫困户进行芽菜家庭种植并定期回收贫困户培育的芽菜胚芽,为500户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灵活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每户每年可增收4500元。“三金一订单”模式多点支撑、多面覆盖,为各类贫困人口提供了多种收入来源。
    三是坚持“龙头带动、全身舞动”培育品牌特色产业,增强贫困人口内生动力。阜平县选择食用菌产业作为重点培育产业,出台了《阜平县食用菌质量管理体系》等办法,引导阜平食用菌产业走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增加产业的竞争力、带动力、吸引力,实现产业扶贫效益的最大化和精准化。当前阜平县内有嘉鑫种植等三家龙头企业,打造了“老乡菇”“小牧耳”等全国品牌产品,形成了制棒养菌、出菇分级、物流冷藏、销售加工、新产品研发的全产业链条,产业投资达9.2亿元,年产菇耳5.5万吨,实现产业产值4.5亿元,带动群众增收2.55亿元。贫困户可通过土地流转收益、包棚种植收入、产业务工收入、村集体入股分红等多种形式分享产业收益,特别是包棚种植“政府+龙头企业+贫困户”模式提高了贫困群众收入水平。

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如何可持续发展?

    今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交汇期,必须在巩固产业扶贫成果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推动形成规模效益和脱贫长效机制,其中最重要的是大力发挥政府对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提升贫困县“造血能力”。
    一是完善扶贫资金使用和利益联结机制。更好发挥政府扶持资金作用,强化龙头企业、合作组织联农带农激励机制。鼓励将符合条件的财政资金特别是扶贫资金量化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后,以自愿入股方式投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易地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程度,鼓励以土地、资金、劳动等为纽带,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挖掘集体土地、房屋等资源和资产潜力,依法通过多种形式参与产业发展。创新收益分享模式,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发展的增值收益。
    二是建立健全产销对接和风险分担机制。发挥政府对接资源主动性,积极搭建产销对接会、客户推介会等平台,组织企业参加产品展销会等活动,帮助企业建立巩固客源、增强销售能力、实现稳定发展。依托企业为龙头,采取订单种植、保护价收购、统一技术服务的方式,努力破解贫困群众种养技术水平不高、销售不畅、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的制约瓶颈。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风险化解功能,尽可能将本地主要扶贫产业纳入政策性保险范围。设立产业扶贫风险补偿基金,重点用于补偿因不可控风险导致的经济损失,对未参加农业保险或保险赔付不足的受损贫困农户,可由基金给予一定补助。
    三是加强脱贫攻坚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加强实用技能培训,解决参与产业扶贫的贫困群众“能力贫困”问题;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提升“土专家”“田秀才”“农创客”等实用性人才队伍科技素质。另一方面,支持企业家和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在农村投资兴业,引导各类智力服务机构聚焦农村、服务农村,培育壮大“乡村工匠”队伍,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四是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的衔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推动脱贫攻坚结合起来,统筹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既重视贫困地区、贫困户的脱贫,也注重整体地区经济发展,以立体培育、提档升级推动农村产业兴旺,以乡村振兴夯实脱贫成效。
    (作者分别系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司、就业司、农经司挂职干部)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