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0-07-02
2020-07-02 第03版:京津冀协同发展 大 | 中 | 小 

赫赫大名府 悠悠为民情

——河北邯郸大名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

作者: 成静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3202
     邯郸市大名县黄金堤乡金乡水岸社区里,搬迁群众正围坐在一起话家常。秦伟/摄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成静

    千百处舞榭歌台,数万座琳宫梵宇,《水浒传》中的大名府,极尽繁华,威名赫赫。然而,这座恢弘的城市却在明朝初年被漳河和卫河泛滥的洪水吞没。由于历史原因,邯郸市大名县有数万群众生活在漳河下游的河道内。为了躲避随时可能发生的洪水危险,群众们在修建房屋的时候,不得不加高地基。然而,即便这样,水漫家园还是河道内几十个村庄祖祖辈辈心头挥之不去的梦魇。
    如今,一系列政策正在扫除梦魇。从2017年开始,大名县正式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河道内受到水患威胁的乡镇都在搬迁范围之内。大名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浩大,总共涉及4个乡镇32个村庄8977户3138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00户4168人),搬迁人口占河北省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总数的10.4%,总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是河北省平原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建筑面积最大、安置人口最多的工程。

“终于可以安心睡觉了”

    36岁的张秀娟,对1996年的那场大水记忆犹新,尽管那年她只有12岁。
“我小的时候总是生病,为了看病就住在大堤外面的外婆家。一天早上起来听邻居说上水了,我就赶紧站到大堤上往父母所在的村子里看。远远地看见好多水,把庄稼、房屋都淹掉了。当时我的心里害怕极了,担心父母出事。后来看他们来了,心才放下。大水退去之后,家里的房子都裂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张秀娟仍然心有余悸。她说,从那以后,她就老是担心发大水,经常提心吊胆的,觉也睡不好。
    长大后,张秀娟嫁到了东赵庄村,但还是没能走出这窄窄的河堤。幸运的是,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翻开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壮丽篇章。2017年,大名县正式开始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经过勘查确定,东赵庄村榜上有名。
    因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张秀娟家5口人仅花了1.5万元钱就在大名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黄金堤乡金乡水岸安置点拥有了一套125平米的住房。“搬出大堤,我终于不用再担心洪水了。”张秀娟笑着说。
    如今的张秀娟,不仅不用再担心安全,就连生计也不再发愁。记者见到张秀娟的时候,她正在距离新居不远的大名县丽欣防护用品有限公司的防护服车间里工作。她的工作是给防护服上袖子,上个月赚了3550元。“我公公五六年前因为一场事故导致高位截瘫,需要人照顾,我还有两个孩子,都在上小学。原来我们夫妻都在北京打工,每人每月收入2000多元。后来公公出事了,需要人照顾,我们也就回来了。没有了打工的收入,生活过得很紧巴。不过,现在都好了,不但搬了出来,还能在家门口工作,时间自由,中午还管饭。我既能照顾家里又能赚钱,真的挺好的。”
    车间主管白振英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他们是经县里协调,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合作的微工厂,有很多贫困户以及同步搬迁户在这里工作。只要肯干,每人每月工资都能赚到3500元左右。“我们微工厂能吸纳不少就业。现在已经吸纳了200多人,缺口还有500个。”白振英说。
    大名县搬迁办主任郑增旗告诉记者,目前,大名县易地扶贫搬迁已经全部完成搬迁入住,旧房拆除率达到了99%以上,下一步就是复垦。“32个搬迁村拆迁复垦后耕地面积能达到5.8万多亩。经调查摸排有70%以上的群众愿意流转土地,近4万余亩。我们已经初步和中农富通、山东金丰公社联系,进行现代化大规模农业运作。到时候,搬出的村民们还能得到一笔土地流转的收入。”郑增旗说。

与贫困的生活一刀两断

    提起曾经的贫困户冯学成,黄金堤乡镇干部几乎无人不识。“冯学成家里的两个老人都身患重症,他和媳妇赵爱青都没法外出打工,只能一边照顾老人,一边种着家里的四五亩地生活。可是,膝下又有3个孩子等待抚养,冯学成只能在农闲的时候在附近县里打打短工。家里一有事,就得赶紧回来。”说起冯家的情况,大名县扶贫办副主任周国良了如指掌。
    2017年,大名县黄金堤安置小区项目部成立后,在当地干部的推荐和个人的申请下,冯学成夫妇得到了在项目部做饭的工作。每天要给一百多人做饭,虽是个苦活儿,但夫妇俩乐在其中:“我们俩一个月能赚6000多块呢,离家又近,还能照顾家里,实在太好了。”
    安置小区建设好了之后,项目部撤销,政府又为冯学成在物业找到了新的工作,一个月能赚4000多块钱。“目前,我的工作内容主要是修锁。谁家锁坏了,就给我打电话。”冯学成介绍,他爱人目前也找到了新的工作,或者在物业帮着打扫卫生,或者到1公里外的微工厂工作,一个月也能赚两三千块钱。勤劳的双手让他们的生活彻底改变了模样。
    谈起搬家的体会,冯学成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原来家里的老房子是20多年前盖的,又破又烂。所以,新房一交了钥匙,他们全家就迅速搬进了新居,一件旧家具都没有带来,与过去的生活彻底告别。“现在心情可好了,干啥都舒服。住在这里什么都好,去超市买菜、孩子上学、家人看病,样样都很方便。而且,再也不用上旱厕了。”说起新生活,44岁的冯学成乐得合不拢嘴。
    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冯学成接到了邻居打来的电话,请他帮忙去修锁。结束了采访,他抱歉地笑了笑,就急急忙忙骑上三轮车走了。这个昔日被贫困压得抬不起头来的汉子,如今在充实忙碌的生活中绽放着喜悦。

“大名速度”背后的为民情怀

    “大名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共涉及4个易地搬迁工程及其水电路气讯学医养商绿等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达到120万平方米。如此庞大的建筑任务,我们前前后后用了2年时间就完成了,而且是高标准完成并交付使用,还完成了32个村的拆旧复垦。”大名县委书记房延生说,“大名县坚持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一号工程’,精心谋划、全力推进。这两年来,夏天再热,冬天再冷,一天都没有停过工,真正展现了大名速度。”
    总结大名县如何取得这样的速度,房延生介绍说,前期,充分摸底调查,做到“房产状况清、动迁面积清、补偿数量清、群众意愿清”,与搬迁群众签订搬迁入住协议、旧房拆除协议、技能培训协议、务工就业协议,为群众放心搬迁入住拆旧复垦吃下了“定心丸”。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开始实施之后,大名县实施专班推进,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指挥长的总指挥部,层层分解任务、层层压实责任,建立了党委主责、政府主抓、部门主帮、乡镇主推和县级领导包乡、乡镇领导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党员干部包人的责任制体系。另外,他们还坚持每周召开党政联席会听取工程建设和选房分房进度,动态把握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不同时间段、不同工作量和不同侧重点,当场研究、当场解决,灵活调配力量,确保人财物的保障及时跟进。
“这个过程中,县乡村各级干部本着为民情怀,加班加点,宵衣旰食,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涌现出了许多感人事迹。”房延生说,“搬出来之后的工作我们都做了周密的安排。群众考虑到的我们安排好了,群众没有考虑到的我们也安排好了。”
    关于“稳得住,能致富”,大名县做了非常翔实充分的顶层设计,坚持两区同建,在搬迁前就全面摸清了搬迁群众的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电工、挖掘机、养老护理、育婴师、手工艺等技能培训,组织外出务工8300多人。针对无法外出务工的群众,在安置点附近开工建设工业园区,可吸纳就业近5000人,可完全满足群众就业需求。另外,通过土地流转,引进种植大户、农业品牌公司、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推进实施农业规模化生产,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
    “搬出来不容易,留得住更困难,能够长远发展更是难上加难。我们将扶贫搬迁与后续产业发展、劳动就业同步规划实施,正确处理好‘住得下’与‘富得快’之间的关系,促进搬迁群众自力更生,靠勤劳的双手让腰包鼓起来、日子好起来,真正实现‘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足’双重转变。”房延生说。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