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0-07-08
2020-07-08 第05版:投融资与项目 大 | 中 | 小 

发展新基建应从“通”“数”两个方向发力

作者: 潘晓娟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693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潘晓娟

    “在新基建发力的背景下,需要从两个方向上去找到关键抓手:第一个方向是‘通’,第二个方向是‘数’。”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在日前举办的“2020新基建产城交易大会”上,就新基建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热点话题作了解读。
    管清友表示,“通”就是信息的互联互通,相当于传统基建的交通。新基建只不过从过去的公路变成了信息的通路;“数”就是数据的存储、处理,即大数据。我国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转变,为新基建提供了长远的发展机会和坚实的基础。

新基建带来新机会

    在管清友看来,新基建是改革开放41年来又一波新的机会,恰好匹配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要把握当下经济格局变化的关键词:统一市场、启动内需、数字经济、产业重构。统一市场是基础,启动内需是动力,数字经济提升,产业重构和区域洗牌是结果。
    首先,统一市场。国内市场具有无限的市场潜力,其广度和深度都值得挖掘,但实际上存在很多区域之间的障碍,其中有法律法规、监管、交通、物流、社保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统一市场的建立是新经济格局形成的基础。其次,启动内需。值得注意的是,启动内需不是简单意义上短期内发些消费券,让大家去街上吃饭、去商店里购物,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启动内需核心是要释放生产要素的活力。只有生产要素的活力释放出来,内需才能起来。第三,数字经济。新基建和数字经济是提升和升维,即升维竞争、换道超车。数字经济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即所谓的新基建,是实实在在的基础设施的升维,每个城市、每个企业都需要。第四,产业重构。产业重构和区域布局会出现区域洗牌的结果,如同高铁导致的城市之间相对地位发生变化,以及产业链重新布局。新基建会改变很多地区产业吸附力不够高、人才吸引力不够强、信息交流不够通畅的问题,而数字经济则为城市提供了一个换道超车的机会。

老问题呼唤新路径

    风险与机遇是并存的。管清友提醒说,新基建也并非遍地是黄金,也有很多风险。值得注意的是,新基建投资的机会和上世纪80年代高速公路、2008年高铁投资是不一样的,“目前所处的金融环境和宏观政策环境不同以往,地方债务压力比较大,投融资体制是根据传统基建建立起来的。而新基建和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所要求的投融资体制是不一样的,在新基建的融资上,既面临老体制的束缚,同时也面临新机制的约束,需要加以改革。”
    管清友表示,目前在发展新基建过程中也有一些有利因素。首先,产业扶持政策不断加码,从中央到各个部委都在大力度加以支持,这是很好的一个背景。第二,现实需求比较强劲。新基建不仅是短期通过投资拉动内需,实际上更是一个为我国经济注入新动能的重要举措。目前据很多机构测算,新基建的经济效应投资回报率很高,尤其是科技类的新基建对GDP的拉动非常明显。第三,补短板、惠民生的要求。在新基建中,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比较重要。疫情之后,完善公共卫生系统,提升应急能力,补充升级医疗器械设备和医疗信息化等都是重要任务。第四,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产业升级、经济转型,新基建非常符合这一发展方向。

投资者布局新赛道

    目前,有很多投资机构已经开始布局5G基站、终端、工业互联网等。管清友分析说,对于投资机构来讲,赛道没有问题,但是究竟谁能跑出来,这是投资机构要去考虑的。此外,在金融行业一些新型银行已经能够使用大数据去做很多传统银行做不了的事情,大数据无处不在。这时一些原来相对落后的地方,反而是这一趋势的受益者。因为很多发达地区并不适合建设大数据中心或基站,一些相对落后地区则能够享受到这个趋势的红利。
    管清友坦言,围绕新基建,会出现地方政府提升基础设施的需求。创业企业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相关产业链条,新商业模式、新技术形式的打造,是我国应对逆全球化,实现整个经济方式转变,实现产业升级的一个趋势。总体来看,不能只把新基建设想为短期拉动经济的一种手段。实际上,新基建对于我国的长远发展有着坚实的作用。尤其对于企业、地方政府和投资者来说,这是未来发展战略转型的根本指引和长期方向。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