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1-01-05
2021-01-05 第k21版:大江大治·重庆行 大 | 中 | 小 

北碚:缙云山两年间的“蝶变重生”

作者: 公欣 崔立勇 李平贵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427
     缙云山俯瞰图。 缙云山整治办/供图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公欣  崔立勇  李平贵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华社内参反映的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作出重要批示,重庆市随即启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拆除违建、生态搬迁、覆土复绿。2020年12月,当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踏进这一重庆市中心城区的重要“肺叶”、长江上游地区宝贵的物种基因库——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感受到的是青山环绕、树草丛生、绿意盎然,保护区内的黛湖如同一块绿宝石镶嵌在一片迷人生态美景之中,更显清澈动人。
    两年多的时间,缙云山是如何发生如此惊人的蝶变重生?
    “一开始也是想不通,自己辛辛苦苦花很多钱和心血建的房子,说拆就拆了。”说起自己家的拆迁,几代人都生活在缙云山的北碚区澄江镇缙云村村民李星华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他从难以接受到坚定拥护,经历了很长的一个思想斗争过程。
    在当地党委政府多方细致的思想工作促动下,李星华也理解了政策的“用心”。如今,在老宅拆除后,李星华一家拿到了一笔数额不小的补偿金,李星华和老伴也搬到了北碚城区女儿家。
    在缙云山,像李星华这样的典型生态移民不在少数。数据显示,两年多来,缙云山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实现生态搬迁的原住居民已有203户、520人,分别占应搬迁总户数、总人数的98%、98.5%;核心区和缓冲区全面禁止包括农家乐在内的生产经营性活动。
    “通过拆违、搬迁,我们为缙云山保护区的生态承载压力做了一道‘减法’。”采访中,重庆市北碚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章榕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拆违过程中,重庆市北碚区坚持分类处置,采取“区级领导包片、街镇负责人包社、街镇干部包户”以及挂图作战、对标打表、清单销号等方式,扎实推进问题整改。
同时,北碚区结合缙云山保护区的地理、气候、水环境和植物生长特点,对拆除、搬迁后的地块开展生态修复,为保护区的生态承载容量做“加法”。
    据了解,北碚区突出抓好原住居民退回集体的宅基地、承包地、撂荒地、黛湖等拆除区域修复工作,累计栽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86种、75万株(棵),恢复水域1.79万平方米。
    在北碚区进行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过程中,黛湖生态修复工程可谓是“重中之重”。如今,站在已拆除建筑的湖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看到湖面上干净得连片落叶都难找到,波光粼粼的湖面,将绿荫中的缙云山装点得生机勃勃。
    违建拆除了,生态恢复了,以前“靠山吃山”的缙云山老百姓怎么办?缙云山的产业发展怎么办?
    保护生态的同时保障民生。
    2019年开始,北碚区为无一技之长、但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原住居民提供就业技能专题培训和公益服务岗位,在保护区提供的400多个公益岗位中,150多个是巡山守卡护林员岗位。对于年纪较大、已无劳动能力的生态搬迁原住居民,通过纳入城镇社保体系等方式,使其能安享晚年。
    保障民生的同时保发展。
    北碚区以这次综合整治为契机,努力实现缙云山山脉整体生态品质、生态价值的提升。值得一提的“重要动作”便是深入推进农家乐提档升级。章榕介绍,目前,已关停不符合经营条件的农家乐150余家,指导清欢渡等农家乐按照规范实现提档升级,探索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在综合整治中,许多农家乐等经营场所,虽然也经历了拆违、风貌整治等一段时间的‘阵痛’。但随着生态品质的不断提升,吸引的游客日益增多,这些经营场所的效益在不断增加。”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