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1-01-14
2021-01-14 第03版:绿色 大 | 中 | 小 

厦门: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打造生活垃圾分类模式

作者: 白雪 张自芳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362
     张自芳/摄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白雪  张自芳

    多年来,福建厦门市抓住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四大环节”,基本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工作格局。目前,全市已初步实现城乡垃圾分类全覆盖,垃圾分类知晓率达100%,参与率达90%,准确率达80%,分类体系基本完善,其他垃圾直运率达60%以上,在全国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情况通报中,连续7个季度名列第一。据了解,厦门市垃圾分类工作组织领导有力,岛内处于较高水平,岛外正在全面推行,发展态势良好。

狠抓设施建设,夯实分类工作基础

    “厦门市始终把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抓手,从全局高度系统谋划、高位推进,形成工作强大合力。”福建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与此同时,厦门狠抓设施建设,夯实分类工作基础。在投放环节,编制了《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设备导则》,规范设置、优化合并投放点,配套洗手池等人性化设施。在运输环节,在厨余垃圾直运基础上,其他垃圾正参照“定点收集、桶车对接、公交化运输”转运方式推行直运。有害垃圾采用专车定期定点收运。在处置环节,厨余垃圾方面,正在运行一座日处理能力700吨的处理厂;正在改造一座、建设一座处理厂,待投产后日处理能力将总计达到2050吨。其他垃圾方面,正在运行的焚烧处理厂5座,日处理能力4350吨;计划2021年开工一座日处理能力1500吨的处理厂。有害垃圾方面,利用建成的工业固废处置中心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置(年处置能力4.65万吨)。可回收物收运利用体系方面,正在推动由国企主导、市场资源参与的方式,建设回收利用体系。
    此外,上述负责人还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厦门市重视宣传教育,通过全方位宣传发动、坚持“小手拉大手”、强化党建引领带动等方式,助推文明习惯养成。

“厦门探索”初步形成

    城乡统筹,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工作是厦门市推进垃圾分类的重要一环。对此,上述负责人解释说,一是完善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落实分类桶更新维护,把分类直运、可回收物收处体系向农村地区延伸。二是切实落实“纯农村”厨余垃圾通过“种植消化”和“过腹消化”进行源头减量处理。三是增强宣传针对性。突出农村特点,把垃圾分类宣传渗透到“乡规民约”以及“田间地头”村民集会。四是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暗访和第三方相结合的考评制度,以考促管。
    与此同时,着眼科学管理,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包括常态的督导考评机制、严格的执法处罚机制、高效的信息监管机制。
    通过一系列措施,目前厦门市已经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五级书记”一起抓、四套班子合力抓、纵横统筹系统抓的垃圾分类工作局面,形成“一盘棋”工作格局。同时,按照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四类,配套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分类硬件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厦门探索”也已初步形成。厦门市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垃圾分类工作的特点,既抓工作实效,又抓工作梳理,形成了全民众参与、全机构协同、全流程把控、全节点攻坚、全方位保障的“五全工作法”和垃圾分类“厦门模式”升级版指标体系。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