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3-07-27 第05版:长三角
|
大 | |
中 | |
小 |
|
|
“媒”聚松江新浜:探索松江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
|
|
作者:
刘芮孜 沈贞海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656 |
|
|
|
本报讯 刘芮孜 记者沈贞海报道 近日,中央、上海市级和香港媒体十数名记者来到上海市松江区新浜镇,开展“云间行·松江美”集中采访活动,走进胡家埭村、甪钓湾古镇以及上海土是宝农业专业合作社,一探新浜镇特色美景、乡村新貌和农业发展,感受浦南新农村的魅力风情。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初见位于胡家埭村的新浜荷花基地,媒体团队中有人情不自禁地吟出这首描写荷花的名句。这120亩荷塘里,培育有1200余个荷花品种以及近百个睡莲品种。荷花有哪些品种?新品种如何培育?经济价值如何转化?……在荷花基地负责人的介绍下,松江新浜镇以“荷”为媒、借荷而兴的乡村特色产业脉络逐渐清晰。该村每人年均纯收入增加2万~3万元,而且不用外出打工。 位于鲁星村的甪钓湾古镇已有600多年历史,近几年在新浜大力发展乡村全域旅游的过程中重新焕发活力。“三当菜、八大碗”是一家以复古和农村为主题的特色农家乐,就位于古镇的老街上。复古的用餐桌凳、年代感十足的旧杂志,以及老式织布机,都是难得一见的老物件。媒体团队成员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还一起品尝传统农村菜色“田八仙”“水八样”。 在位于林建村的上海土是宝农业专业合作社,“90后”新农人、合作社理事长何杨阳演示了“数字农场”借助5G农业专网对农田进行数字化建模,以及无人农机通过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实现实时数据反馈的场景,这吸引着更多年轻人来到农村发展、就业。在场媒体人直言,松江的农业如此惊艳,相信随着数字农场的建设,未来会不断“解锁”种田新方式。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