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5-27 第02版:发改新闻
|
大 | |
中 | |
小 |
|
|
北京城市副中心未来将变成什么样? |
|
|
作者:
明 慧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283 |
|
|
|
本报记者 | 明 慧 “‘十五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全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提升副中心的‘三度两力’。一是提升副中心速度,二是体现副中心温度,三是夯实副中心韧度。同时,增强副中心魅力,激发副中心活力。”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副中心工程办临时党委书记、主任陈晓峰5月26日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举行的“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和谐宜居副中心”上表示。 据陈晓峰介绍,北京城市副中心将继续推进轨道交通22号线、M101线、市郊铁路S6线、春明路、京秦高速通州段等交通工程;加快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北京服装学院通州校区、首都儿研所通州院区、北京急救中心迁建等教育医疗项目建设;推进潮白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温潮减河、“北三县”供水、广渠路东延热力管线等市政工程;推动北京艺术博物馆、六环高线公园等文旅工程建设;加速推进华夏银行总部、同仁堂集团总部和科创基地、城市副中心站第二批市属国企搬迁等产业工程。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除了重点工程建设,该会议还介绍了“十四五”以来,北京城市副中心持续改善生态和居住环境、推进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更好发展、推动文商旅体等公共服务提质增效的建设发展成果。 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胡九龙表示,9年来,北京城市副中心将“和谐宜居”作为规划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从规划编制到2018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北京城市副中心控规,再到整个“十四五”期间控规实施过程中,北京城市副中心严格落实副中心控规,将市民群众需求融入副中心建设发展治理各领域全过程,持续不断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公共服务,增强民生获得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广大市民一道建设并呵护副中心这座蓝绿交织、水城共融、和谐宜居的现代化城市。 北京市通州区副区长林正航介绍,如今的副中心,不仅是一座生机勃发的“未来之城”,也是一座和谐宜居的“幸福之城”。一是生态更美,打造蓝绿交织的北方水城。在多年的努力下,2022年副中心成为北京首个获评“国家森林城市”的平原区。目前,通州区森林总面积已达46.4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4.19%。5年来,北京市首个新型电力系统站点级零碳融合示范项目大营变电站建成投用,北京环球度假区成为全球首家全绿电运营的超大型主题公园,新增超低能耗建筑45万平方米,居全市前列。二是民生更优,构建“近悦远来”的幸福之城。大力推进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将进一步提升教育优质均衡化水平,计划增加中小学学位7000个,推进文旅区中小学开工建设,实现4所幼儿园开园,扩增公办学前学位1140个。还将持续加大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北京急救中心、首都儿研所通州院区、北京市疾控中心项目,持续健全副中心“病有所医”体系。三是活力更足,文旅商体活力迸发,点亮城市繁华。2024年,副中心接待的旅游人口接近2400万人次,环球影城是北京排名第一入境游目的地,北京(通州)大运河5A级文化旅游景区上榜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城市绿心三大文化设施热度持续升级。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