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10-18 第04版:理论
|
大 | |
中 | |
小 |
|
|
低空经济驱动立体智慧城市发展新范式 |
|
|
作者:
方良平 于水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739 |
|
|
|
方良平 于水 我国智慧城市历经多年发展正从地面空间数字化升级迈向三维立体空间协同治理的新阶段。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引擎,低空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城市空间。低空空域(通常指1000米以下)作为城市发展的“第五维空间”,其开发利用随着无人机配送、空中巡检等技术应用的成熟,逐步从军事管制区转化为承载新质生产力的经济发展新空间,与智慧城市相结合催生了“立体智慧城市”发展新范式,两者的深度融合不仅能高效释放城市立体空间的利用效能和综合价值,深刻重构城市运作逻辑与服务体系,还能推动城市治理模式新变革,为发展城市经济注入新活力。 以制度创新为引擎,构建适应智慧城市发展需要的低空经济管理框架。发展适应智慧城市需要的低空经济必须进行制度创新,构建与城市立体化治理向适配的管理体系。 明确低空经济发展的管理主体和部门职责,建立跨部门协同管理机制,打破传统管理模式的部门壁垒,加强民航、城管等多部门在空域规划、飞行审批、安全监管等方面的协作配合,形成统一高效的管理体系。如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依托深赣无人机产业共建平台,优化低空飞行审批流程,实现了特定场景下低空飞行审批效率的显著提升。 加快制定和完善低空经济领域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明确低空飞行器的准入条件和飞行规则,明确空域使用的基本原则和管理办法,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政策导向。如江西省发布的《江西省低空空域改革试点运行工作规范(试行)》和《江西省通用航空飞行协调运行暂行办法》,明确将低空空域规划与通用机场布局相结合,通过立法规范空域使用流程、飞行器适航标准及安全监管责任体系。 以技术架构为底盘,织密适应智慧城市发展需要的低空经济数字基网。依托智慧城市强大的基础设施和先进的信息技术,打造功能完备、智能化水平高的低空经济服务平台,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 加强低空通信、导航、监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利用5G、卫星导航等先进技术,构建覆盖城市低空领域的通信网络和定位导航系统,实现对低空飞行器的实时监控和精准定位,保障飞行器的安全飞行和有序运行。如深圳市通过智能融合低空系统(SILAS)整合北斗地基增强系统、5G基站及物联网传感器,构建覆盖全市的低空通信、导航与监视网络,可实现对1000条客货运航线的数字化管理。 整合智慧城市中的各类数据资源,包括城市地理信息数据、交通数据等,搭建低空经济大数据服务平台,为低空经济的规划布局和市场运营等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如湖北省建设的省级低空飞行服务平台,通过对接国家UOM系统与地市数据资源,形成了跨区域的空域协同数据管理能力,支持飞行计划“一窗受理、一网通办”。 以模块治理为导向,拓展适应智慧城市发展需要的低空经济应用场景。要深度绑定低空经济场景应用与智慧城市治理需求,通过技术赋能实现城市管理范式革新。在城市物流配送场景中,可开通跨高层建筑、高架道路的“空中物流网络”,结合地面智慧仓储系统,缩短城市物流配送距离,为商圈、园区提供“最后一公里”高效解决方案,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在城市交通治理场景中,发展以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等飞行装备为载体的低空短途载人业务,可以有效缓解地面交通拥堵,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场景中,可利用无人机开展城市巡逻、灾害监测等工作,实现城市安全隐患的实时监测和快速响应,提升城市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如江西省南昌市莲塘街道部署全市首个街道级无人机智慧巡检系统,通过搭载高清摄像头与多类型传感器,构建起厘米级精度的三维数字底座,对辖区内违建、占道经营、暴露垃圾等72类城市治理问题进行“空中俯瞰+地面联动”监测,效率较人工巡检大大提升。 作为城市发展形态的重大创新,低空经济与智慧城市的融合不仅是技术应用的垂直延伸,更是城市治理逻辑的系统性重构。将低空经济的技术红利嵌入智慧城市的数字基因,可以有效重塑城市功能生态、激活城市发展新动能。这不仅需要技术研发的持续突破,更依赖治理理念的开放革新。 (方良平系赣州市委党校科技文史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于水系赣州市委党校法学教研室副主任、讲师)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