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2025-11-01 第02版:发改新闻
|
大 | |
中 | |
小 |
|
|
河北:筑牢粮食安全基石,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
|
|
| 作者:
袁琳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2838 |
|
|
|
|
|
|
本报记者 | 袁琳
农者,天下之本也。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河北省作为农业大省,坚决扛起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任务,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数据显示,2024年,河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022元,增速为6.4%,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城乡收入比为2.07,同比再缩0.04。这些数字背后,是河北在筑牢粮食安全基石、发展特色产业、创新乡村治理等方面的生动实践。
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端稳“中国饭碗”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河北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多措并举夯实粮食稳产增产基础。 河北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稳定播种面积,着力提高单产,有效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积极性。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科技赋能双轮驱动,不断巩固粮食产能。例如,高碑店市投入5.5亿元推进18.4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并携手北大荒集团打造数字农业园区,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实现智能预警与线上农事管理,为粮食生产注入科技动力。 在不同生态区域,河北因地制宜探索稳粮增收路径。张北县在高寒地区强化网格化耕地保护,依托科研机构选育推广马铃薯、燕麦等耐寒作物,其“张北马铃薯”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原种产量占全国近一半。 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同时,河北各地也优化农业结构。饶阳县依托“中国蔬菜之乡”优势,设施蔬菜和葡萄种植规模居全国前列;三河市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推广大豆玉米复合种植,为粮食安全提供多样化方案。 政策保障方面,河北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强化财政投入,2024年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达48.2%。高碑店市推广“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社会化服务”模式,提升粮食生产规模效益。 作为粮食主产省,河北坚决扛稳政治责任,实施单产提升工程,推进全程精细化管理。2024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9690.2万亩,亩产403.4公斤,总产781.8亿斤,实现“三增加”。新建和提升高标准农田470.68万亩,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率达87%,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持续提高,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兴产业与善治理 激活乡村内生动力之源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河北省聚焦农业质量效益提升,围绕粮油、蔬菜、果品等六大产业,推动集群化、园区化发展。全省一产增加值增速达3.5%,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2.6%,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壮大,建成中央厨房产业园11个,拥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级96家、省级以上1000家。 在夯实产业基础的同时,河北各地依托资源禀赋,走出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路径。高碑店市以首衡农产品市场为枢纽,构建“生产-加工-流通”全链条,食品加工业年产值突破50亿元,预制菜产业快速成长,村级电商直播全覆盖带动线上销售额超10亿元。张北县充分发挥“风光”资源与冷凉气候优势,新能源装机规模达1153.68万千瓦,并积极发展大数据与文旅产业,年接待游客超千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80亿元。三河市凭借毗邻北京的区位优势,培育壮大高端服务业和都市农业,福成五丰、汇福粮油等龙头企业引领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广受欢迎。饶阳县深耕设施果蔬产业,年产值超50亿元,并通过“三变改革”推动村集体与农户共赢发展。 产业升级离不开科技赋能与创新驱动。高碑店的数字农业园区、张北的智慧算力枢纽、三河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饶阳的“一院两心三平台”等载体,共同构筑起河北农业科技支撑体系,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和产业竞争力。 在推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河北坚持党建引领与多元共治,为乡村振兴营造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高碑店市推行“积分制+清单制+接诉即办”机制,构建网格监管与村民议事相结合的治理体系,平安村达标率为70%。张北县治理经验获全国性刊物推广;三河市通过观摩拉练激发基层活力,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饶阳县形成的“1+10”党员联系户制度和“十个一”法治乡村模式在全省推广,并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各地普遍建强基层党组织,推广积分制、清单制,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培育文明乡风,为产业振兴提供坚实保障。
增福祉与美家园 描绘宜居宜业和美画卷
乡村振兴的最终目的是让农民过上更加富裕、更有品质的生活。河北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抓手,从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等方面入手,努力让农村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人居环境整治擦亮乡村底色。河北省所有行政村实现生活垃圾收转运体系全覆盖,农村厕所革命扎实推进,问题厕所动态清零。高碑店市按照“十清八有”标准常态化整治人居环境,建成省级和美乡村24个,打造“灾后重建+和美乡村+装配式建筑”全国示范。张北县成功创建小二台省级和美乡村示范区,村庄清洁行动成效显著。三河市累计打造省级美丽乡村101个、精品村18个,数量居廊坊市榜首。饶阳县所有村庄完成人居环境整治任务,打造了一批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森林覆盖率高达39.08%,获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档升级。河北省建设改造农村公路7356.7公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8.1%,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高碑店市加快综合医院建设,深化“京医入市”行动,引进北京专家团队,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同时发展“保定小院”品牌,满足京津人群康养需求。张北县城镇化率为71.84%,城市管理日益精细,城乡要素加速流通。三河市作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交通便利性极大提升。饶阳县着力提升农村教育、医疗水平,丰富文化惠民活动,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促进农民增收与精神富裕。通过产业带动、就业扶持、改革赋能等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2024年河北省脱贫人口务工超95万人,脱贫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各地还注重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如饶阳县深入挖掘特色文化,打造文化示范村;高碑店、三河等地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整治陈规陋习,推动移风易俗,实现“口袋”和“脑袋”同时富起来。 高碑店市的产业融合与高效治理、张北县的绿色转型与品牌塑造、三河市的区位赋能与精致农业、饶阳县的特色产业与改革探索,共同构成了河北乡村振兴波澜壮阔的实践图景。未来,河北将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学习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在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新征程上,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进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奠定更加坚实的根基。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