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11-01
2025-11-01 第04版:资讯 大 | 中 | 小 

数字化转型引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来自安徽淮北相山经济开发区的实践与启示

作者: 赵慧芝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3633
     相山经济开发区街景。
    相山经济开发区全景。
    大学科技园。
    安徽钲得电子科技的生产线上,工人们正进行精密操作。
    安徽杨府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完美(淮北)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赵慧芝

    作为皖北地区制造业转型的重要载体,安徽淮北相山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以数字化转型破题,以系统思维强基,在2025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答卷:成功入选“安徽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4%、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9.7%、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0%,10项市级考核指标中9项贡献度居全市开发区前列。这一系列成效的背后,是开发区锚定“党建引领、创新驱动、营商优化”三维发力,将产业基础转化为发展动能的实践探索。

党建引领凝聚合力
作风建设走深走实

    开发区始终将党建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企业、推动发展的实际效能。通过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发区将“学查改”一体推进融入日常,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动干部作风转变,为营商环境优化筑牢思想根基。
    在强化政治引领的同时,开发区将作风建设与企业需求深度对接,制定实施《改进作风访企问忧》工作方案,建立领导干部直接联系企业制度。今年上半年,干部下沉非公企业党支部开展指导学习120余次,精准征集企业发展难题68条,办结率达100%,真正搭建起“政企连心、问题直达”的沟通桥梁。针对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提升,开发区完成华润医药、贝宝食品等7家非公企业党支部实地调研,从阵地建设、组织生活规范等方面提出整改建议23条,推动党建与企业经营深度融合。
    党建实效还体现在品牌传播的穿透力上。今年上半年,开发区报送的20余条新闻选题中14条被采用,其中6条获省级媒体刊发;《安徽淮北:从闲置厂房到亿元产线》一文获新华社、人民日报客户端等权威平台关注,既展现了开发区盘活资源的创新实践,也让园区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经济运行稳中提质
项目建设全面提速

    今年上半年,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较快增长,呈现“稳中有进、质效双升”的良好态势。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9%,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9.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0%。在10项市级考核指标中,9项指标贡献度位列淮北市6个开发区前列,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
    经济稳增的背后,是三大主导产业的协同并进。绿色食品产业作为开发区的“根基产业”,已集聚规上企业29家,产值同比增长18.1%;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崛起,42个入驻项目推动开发区成为皖北地区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生物制药产业蓄势待发,完美生物科技等龙头企业带动效应显著。
    产业发展的底气,源于项目建设的“加速度”与基础设施的“硬支撑”。开发区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今年上半年,实施重点项目31个,总投资达61.8亿元——信息产业园一期厂房扩建、零碳智慧快递电商集散中心一期等项目竣工投产,飞域实验室、泰屹产业园一期等项目加快建设,园区产业承载能力持续提升。在基础设施方面,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更新改造、排水防涝提升工程全面推进,启动家家悦西约180亩土地报批,保障禾丰集团“现代化活禽养殖屠宰一体化基地”项目用地需求。编制完成园区片区单元详细规划,项目落地周期缩短50%以上。
    截至目前,开发区已建成“四纵十二横”路网35公里,实现“九通一平”;1100套人才公寓、3条公交始发线路、99.28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投入使用;大学实验站、检验检测中心、中试车间等配套齐全,日处理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全方位的配套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创新驱动动能澎湃
产业发展量质齐升

    以创新为内核、以数字化为抓手,开发区持续激活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淮北分中心、相山科技孵化器正式运营,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日益完善。开发区推动企业实施技改项目11个,计划总投资1.5亿元,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5.3%,创新要素的持续集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
    创新主体的培育成效尤为显著。开发区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7家、高新技术企业44家,汇聚省级人才培养项目7个,组建产学研团队11个;翌光科技、安徽生物活性肽产业化基地成功获批国家“两新”项目,获专项资金支持2591万元。
    开发区以入选省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为契机,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开展了一系列生动的实践。实施数字化转型“2+8”示范样板(“2”是2家以上龙头企业转型样板,“8”是8家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示范)和优秀解决方案企业10家。其中,曦强乳业数字化转型模式入选中国案例共享中心“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规上食品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升15%以上,数字化已成为企业降本增效的“关键变量”。
    从产业生态来看,三大主导产业的“创新成色”持续提升。绿色食品产业方面,形成涵盖烘焙食品、休闲食品、软饮料、农产品加工等多元产业集群,培育今麦郎、完美等龙头企业17家,打造中国驰名商标5个、安徽省著名商标12个。曦强乳业获评“中国好食品”,徽香昱原荣获“全国主食加工业示范企业”。电子信息产业方面,构建了以PCB(印制电路板)、集成电路为核心,延伸发展光电显示、电子元器件等产业链条,集聚普浩电子、翌光科技、海外华昇等重点企业,成为皖北地区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生物制药产业方面,依托完美生物、德兰和创等企业,重点发展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等领域,积极推进与中国农业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等高校合作,建设生物医药研发检测平台。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企业服务精准高效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优质营商环境的护航。开发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从政务服务、金融支持、市场开拓等多维度发力,构建“全周期、精准化”的企业服务体系。
    在政务服务优化上,开发区推行“首问责任制”,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搭建企业服务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企业运行情况,精准匹配服务需求。今年上半年,收集企业诉求182条,办结167条,办结率91.8%,企业办事便利度与获得感显著提升。
    开发区从金融服务优化与企业培育赋能双维度发力,推动要素精准对接。在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上,搭建银企对接平台,举办专项对接活动9场,帮助8家企业获得贷款超2000万元;指导相关供应链公司开展代采代销业务,交易额达6530万元,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在企业梯度培育方面,实施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建立规上企业培育库,新增马培德、赛邦生物等规上工业企业8家,重点培育翌光科技等8家专精特新企业。同时,创新基金投入方式,新能网联基金已投资6家企业,金额达2.55亿元;为8家企业争取贴息资金242.42万元,获批数量和金额均居全市首位。
    资金保障之外,助力企业扩能升级和开拓市场是服务的延伸。密切对接味知轩、鲜满多等5家扩产食品企业,科学制定扩产计划,推动“二期”项目建设,形成“投产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发展格局。助力开拓市场方面,开发区举办中国食品出海论坛,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展览会(FIC)等展会20余次;成立淮北市跨境电商协会,打造“专业孵化+全链条服务+政府扶持”的运营模式,实现跨境贸易额6000余万元,帮助企业“走出去”拓展市场空间。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全周期服务的基础上,开发区聚焦以精准招商强化项目支撑,建立目标企业库,创新招商机制,绘制产业图谱。今年上半年,新签约项目17个,协议总投资38.05亿元,其中3亿元以上项目4个、10亿元以上项目1个。正德智控、智捷控、海外华昇、欧凯电器等5个项目投产运营;台华达、龙腾等11个项目开工建设;“深冷鲜生预制菜加工配送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即将签约。重点跟踪缘份多果汁、禾丰集团“现代化活禽养殖屠宰一体化基地”等优质项目18个,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此外,开发区始终坚守“绿色发展”与“安全生产”两条底线:指导73家涉气企业安装活性炭吸附处理设备,确保污染物排放达标率100%;完善防汛设施,配备大功率水泵13台,建立24小时强排机制,有效应对暴雨天气;组织开展粉尘涉爆、电动车自燃等专题培训16次,召开火灾现场警示会2次,覆盖企业400余家次;完成企业安全检查171家次,排查整改隐患716项,重大隐患整改率100%,实现“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为企业发展营造了安全、绿色的环境。
    2025年上半年,开发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高质量发展答卷。未来,开发区将继续以数字化转型为引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科技创新,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区域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版图片由安徽淮北相山区发展改革委提供)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