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4-01-18 第A02版:评论
|
大 | |
中 | |
小 |
|
|
从浙江治水看地方两会 |
|
|
作者:
李杨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441 |
|
|
|
一周宏观经济述评
李杨 “治水”,成为浙江省2014年政府工作的关键词之一。作为江南水乡,浙江省在越来越突出的环境压力面前,选择了以治水为突破口,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本周,多个省份召开两会。在浙江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省长李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2014年,浙江省市县各级政府“三公”经费预算支出削减30%,全部用于治水。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成为全省上下的一场攻坚战。而这“五水共治”所反映的问题,可以说是当前我国许多地区的真实写照——或水,或空气,或人口,或能源,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在产业升级、城市布局、环境治理等领域的挑战日趋严峻。 从已经召开的地方两会看,主动降低发展速度的不在少数。这一方面得益于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发展质量和效益受到重视;另一方面,正如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既体现了需要,也兼顾了可能”。 本月20日,国家统计局即将发布2013年度主要国民经济数据。当前,虽然CPI回归“2时代”,但通胀压力仍在。而就在本周,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2014年外贸形势“十分严峻复杂”,“一般认为不可能高于去年的水平”。他分析指出,世界经济复苏态势尚不稳固;国内要素成本上升,中小出口企业尤为困难;特别是由于发达经济体鼓励产业回归并且更加重视扩大出口,我国在国际市场面临的贸易保护和竞争压力都大大增加,订单向外转移的趋势明显。 河北省适度调低增速,既出于对钢铁等高耗能产业受限的现实考虑,也有对“换挡如何不失速”的担心。放眼全国,在经济运行下行压力面前,适度下调目标,可以把重心调整到调结构、促改革上来。在此前提下,各省份纷纷结合新年里的新增就业等目标,同时也对照“十二五”总体发展目标,对自身发展步伐做出调整。此外,对一些西部能源省份来说,受产业结构的约束,在全国经济增速“整体换挡”的大背景下,比重较大的能源化工行业增速减缓,面临着一轮精细化调整。 今年的地方两会上,多数地区已不再回避发展中的约束和难题。特别是一些大城市,结合城镇化布局,将“城市病”摆上桌面。例如,北京首次将控制常住人口增速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把新型城镇化作为治理“城市病”的重要抓手。 “通、畅、联”——广西对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出的这3字要求,若用来描述城市布局,也十分恰当。突破行政区划限制,让资源要素充分涌流,并且形成产业、人口布局的联动机制,不仅是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国土空间有序开发的重要保障。在宁夏两会上,这一思路表现得比较充分。在“把宁夏作为一个城市的理念来统筹空间规划”这一城镇化思路下,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被明确赋予了不同的城市功能特色。 需要“联”的还有大气治理。本周,大气治理无一例外地成为各地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更为重要的是,多数地区已经意识到,仅靠一市一地“单打独斗”,无法全面治理大气污染,“城市群联动”成为首选。 治污要有新思路。河北省一位人大代表建议,由财政买单保障污染源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话出必有因,当前,一些地区主要由企业出钱购买监测设备,委托第三方运行,监测数据直接传到环保系统信息部门。这就等于企业“花钱找个人来监督自己”,不可能产生积极性。这更加导致设备运行经费不能及时到位,为环境安全埋下隐患。 今年,地方改革细则如何落实备受关注。大处着眼,细处着手。然而,这些细微之处,恰恰是关乎经济运行的关键环节。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