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4-01-18
2014-01-18 第A03版:新闻视点 大 | 中 | 小 
我国每年产生废旧纺织品2600多万吨,却还需进口2100万吨纺织原料——

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翘盼顶层设计

作者: 程晖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4543
     当前,我国纺织原料中30%的棉花和70%的羊毛需要进口,纤维供给存在很大缺口——每年需进口2100万吨纺织原料,这凸显了我国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的迫切性。资料图片
    我国将在法规、制度、政策、技术、标准等方面,研究制定一套符合国情的、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机制。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程晖
    2013年底,位于浙江省诸暨市的浙江富源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带队的调研组,调研组成员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研究所、民政部福利司、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旧货业协会、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中民慈善项目发展中心及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
    一场与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有关的深入探讨,就此展开。

回收利用遇困难

    富源公司主要从事废旧衣服回收利用。该公司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研究所一道,共同开展废旧纺织品高值化利用的研究开发。经过反复改造和调试,2013年以来,项目进入正轨,生产线运行稳定,其再生毛型短纤已经应用到环保型精纺面料生产中,并得到国内外客户的认可。
    我国是纺织服装大国,每年的纺织原材料消耗量达4530万吨,与此同时,也要产生高达2600万吨的废旧纺织品。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还相对滞后,仍处于初级阶段。”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副司长李静在调研中表示。
    在富源公司的车间里,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看到,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回收来的废旧军大衣,通过拆解、涤棉分离、熔体直纺、造粒、再生聚酯纤维等工序,最后变成各种全新纺织面料。目前,该公司每年能生产3000多吨精细再生纤维和纺织面料,而且不存在“二次污染”问题。
    与废旧有色金属相比,废旧纺织品的经济利用价值较低,其再生纤维或其他产品的性能往往难以达标。因此,废旧纺织品高价值化地进行再生利用并非易事,许多欧美发达国家目前也没有解决好此类问题。
    “这种资源化利用属于循环经济范畴,技术创新是关键,需要国家整合相关资源和技术力量来攻关。”富源公司负责人赵林中表示。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该公司经过3年“大投入、无收益”的艰苦努力,也经历过几次“由失望到绝望”的过程,最终才获得成功。
    “但在我国,像富源这样的企业只是极少数。”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会长管爱国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企业普遍存在“低、小、散”等问题——再生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低,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竞争无序,并且存在安全隐患。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试验中心主任唐世君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的产业集群,回收企业各自为战,尚没有一家大型龙头企业开展大规模、高值化、资源化的再生利用。另外,传统回收经营企业已经退出纺织废料回收经营业务,从事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的企业一般都是小型个体企业,或者是纺织企业的一个部门,回收规模小,自产自用。我国培育行业龙头企业的市场基础较差,小而散的个体企业再生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不高。一句话,我国没有形成纺织品再生利用的产业链,也未形成良性循环。”唐世君说。
    废旧纺织品回收技术与产业规模的局限,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2012年,我国纺织原料消费量占全世界的52%,而纺织原料的进口量则达65%以上。目前,我国纺织原料中30%的棉花和70%的羊毛需要进口,纤维供给存在很大缺口——每年需进口2100万吨纺织原料,这凸显了我国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的迫切性。 
    而与此同时,旧衣服回收却成为一大难题。
    家住北京晋元庄的刘女士,整理出一大箱子旧衣服。“都是款式过时的品牌服装,卖给收破烂的就给10块钱,舍不得。想捐,又不知往哪捐。”
    李静表示自己也有这样的苦恼。她曾将不穿的旧衣服洗干净,用塑料袋装好放在小区的垃圾桶旁边,希望有需要的人将它捡走。
    “衣患”是现在不少城市人的共同烦恼——按照一件衣物平均寿命3~4年计算,如果我国平均每年每人在购置5~10件新衣物的基础上,每年每人遗弃3~5件旧衣物,那么,我国每年产生的旧衣物将达40亿~65亿件。以棉花为例,一件T恤平均要使用约60克棉花,但捐赠和回收渠道不畅,不仅造成社会资源浪费,还让一颗颗爱心无处安放。
    不过,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郭玉强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坦言,对捐来的衣物,农村或灾区的群众并不感兴趣,但把大量衣物堆放到仓库里,又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据郭玉强介绍,目前,民政部在全国有9000多家慈善超市,每年能收到1亿件旧衣服,巨灾年份一般能收到10亿件旧衣服,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更是达到16.6亿件。但是,大量的废旧衣服却送不出去,一些慈善超市现在不敢回收废旧衣服。
    “如果把这些废旧纺织品填埋或焚烧,既占用土地资源又污染环境;但如果对其进行资源化利用,又存在技术难和效益低等问题。”管爱国担忧地说。
    目前,我国废旧纺织品利用率远低于发达国家。在这方面,英国已经达到了16%。
    “如果再算上我国历年产生的废旧纺织品累积总量,将是一个极为惊人的数字。不对其进行有效的资源化利用,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孙淮滨表示。
    “如果将废旧纺织品利用率提高到60%,每年可节约1634万亩耕地,相当于节约19%的全国棉花种植面积;可节约石油1880万吨,相当于节约出半个大庆油田。”唐世君强调,纺织品还消耗很多其他资源,比如,生产1吨棉花需要15吨水,生产1吨化纤原料要耗费925度电。

他山之石可攻玉

    《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对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作出明确要求,力争在“十二五”末实现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率基本达到20%~40%,每年需处理再利用的废旧纺织品不低于1000万吨。这意味着,要有近500条回收利用生产线才能满足处理需求。在这一过程中,废旧纺织回收再生产业将实现近百亿元的产值。
    西方发达国家对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很看重,一些国家利用纺织品废物制造出为笔记本电脑等配套环保产品。
    西欧和美国的地毯消费量很大。但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这些国家的大量废旧地毯大都被当作垃圾填埋,只有很少一部分破损不严重的旧地毯被翻新再利用。1990年,相关国家的化纤生产商开始对锦纶回收再利用技术进行探讨和尝试。2000年12月,德国一家工厂利用Novo合成技术回收利用地毯废料,每年处理12万吨旧地毯,生产1万吨纺织品级尼龙和61.3万吨工业用尼龙。从2002年到2007年,美国共回收再利用了45.4万吨的废旧地毯,其中,2007年回收再利用约12.5万吨。截至2010年,美国全年的废旧地毯回收再利用量达到54.5万吨,其中,翻新使用9.6万吨,42.2万吨转化为其他产品,2.7万吨用于火力发电。
    在废旧服装回收再利用领域,英、法、美三国比较突出。
    英国废旧纺织品回收渠道多样,包括慈善机构上门回收,建立纺织品回收站,在闹市区设立慈善点以及街边建立回收箱等。能出售的旧衣物,留在店里,剩下的则送到专业机构进行分类处理再销售。
    建于1903年的内森废旧回收公司,在英国是该领域的龙头企业。该公司从慈善店收集废旧衣物,每周分类并处理超过35万吨的材料,其中的98%被循环再利用。
    法国生态与可持续发展部于2007年颁布了纺织服装、鞋类及家庭亚麻产品回收与处理草案。
    美国联邦商业委员会也认识到新趋势,并表示将对之前的废旧纺织品回收等指标进行重新评估。

顶层设计被呼唤

    将废旧纺织品处理纳入国家政策,充分显示了发达国家政府对废旧服装回收再利用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
“废旧纺织品资源化利用不能光靠国家补贴,应当主要依靠市场化运作,但又因其具有公益性,并受运输成本影响,因此,需要从国家层面做顶层设计,搞好整体规划。”管爱国举例说,每个省份建立一两家相关企业就足够了,如果像现在这样,一地经常聚集几百家小企业,恶性竞争盛行,不仅影响环境,最终也会把这个行业“做死”。
    废旧纺织品在回收过程中,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安全问题。由于各种废弃纺织品来源复杂,可能有严重的传染病源和污染,因此首先应该消毒和清洗。但废旧纺织品是否需要消毒和清洗,鉴别起来很复杂,困难较多,检测成本也很高。一些未经消毒清洗而直接处理分解的产品,很可能变身“黑心棉”混入市场。
    为破解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困局,唐世君从多个方面提出建议:
    首先,要借鉴先进模式,选择试点区域,探索建立废旧纺织品回收体系,充分借助废旧物资回收公司、社区或街道居委会、专业回收公司3条渠道的力量,因地制宜进行定时定点回收。此外,要从军警服回收、职业装及制服回收和民用纺织品回收3个领域探索建立废旧纺织品回收体系。
    其次,要开发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倡导大宗利用和高附加值利用相结合,培育专业化企业和规模化产业集群,通过产学研用相结合,拓宽大宗利用和高附加值利用途径。开发、引进、推广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确定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技术路线图,形成废旧纺织品梯级利用技术支撑体系。培育具有成套处理装备和工业化生产能力的企业,形成分拣、拆解、加工、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等完整的产业链条。鼓励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企业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在全国重点区域建立若干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基地。
    第三,要研究制定有关产业扶持政策及管理办法,借鉴国外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研究制定我国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优惠政策、鼓励措施和管理办法。要从政策法规、宏观管理、市场环境、价格体制、标准建设等方面入手,为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企业提供政策扶持和产业化指导。
    最后,要开展跨行业、跨领域合作,拓展再生利用产品市场,开拓再生利用产品的种类,鼓励废旧纺织品在纺织、建材、汽车、农业等行业的利用。通过军品和民品相结合,政府采购和市场行为相结合,扩大再生产品销售渠道。民政、妇联、红十字会等部门要沟通协调,探索再生产品在抗震救灾和慈善等领域的应用。
    如何推进产业良性发展?解振华强调,抓好试点、示范工作很重要,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回收体系。对此,要一步步来完成:一是充分利用民政部门等现有渠道及部分地区已经形成的集聚优势,做好回收工作;二是加大宣传力度、转变消费观念,打通捐赠、二手买卖等再利用环节;三是分类指导、全面推进,着力解决再生利用产品市场问题;四是抓好统筹规划、试点示范,在全国合理布局、科学布点,探索形成渠道畅通、利益分配合理的回收利用模式。
    解振华指出,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同各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合作,统一认识、形成合力,深入研究存在的问题,分领域、分环节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在法规、制度、政策、技术、标准等方面,研究制定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机制。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