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4-04-01 第A04版:环球经济
|
大 | |
中 | |
小 |
|
|
自由贸易门槛会被抬高吗? |
|
|
作者:
王飞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2906 |
|
|
|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杨川梅实习生|王飞
美国同时推进TPP与TTIP谈判,实质上是在利用其制度或者规则优势,来形成一个高标准的国际经济制度安排。如果TPP与TTIP都可以谈成,则意味着美日欧这3个全球最大的发达经济体进入到一个水准较高的贸易安排中,国际经济自由贸易的门槛将因此被整体提高。
前不久,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与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各自结束了新一轮谈判。分别横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两个谈判,尽管进展比预计缓慢,但进程愈发呈现出不可阻挡之势。 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了世界经济既有格局,深层次影响仍在显现。在这一背景下,美国作为两大谈判的主要推动者,其背后的战略动机不引人关注。美国是仅仅为了本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还是想要借此巩固对世界经济的主导权?在美欧的推动下,高标准的贸易准则将成为世界经济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这将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带来怎样的挑战?又将给世界经济格局带来怎样的冲击?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就这方面话题采访了多位专家学者。
美国谋划“两洋战略”
美国一手在亚太主导TPP进程,另一手与欧盟共同推进TTIP发展,有其深刻的战略考量。 “TPP本身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它是美国对外战略的重要部分,是一个长期战略。与之相配合,美欧间的TTIP谈判也在有力推进。这样一来,美国形成了在两大洋全盘考虑的‘两洋战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部主任姜跃春认为,“两洋战略”代表了美国对未来国际经济秩序及格局发展的一种愿景。 有利的国际贸易规则将加快美国经济复苏速度。姜跃春分析说,从“两洋战略”出台的背景来看,一方面,美国在国际金融危机后急于摆脱复苏缓慢的状况,另一方面,美国认为其当前所处的国际贸易环境不比从前,其竞争优势有所弱化。 “WTO多哈回合进展并不顺利,美国在WTO框架内的竞争优势在衰减。实际上,WTO框架更有利于新兴经济体,最近10年来,新兴经济体在对外贸易上发展迅猛,特别是中国发展最快,已经成为世界贸易第一大国。”对于美国为何积极谋划高标准的贸易规则,姜跃春分析指出。 “两洋战略”中,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推进,对亚太区域格局产生了较大冲击。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达巍分析认为,美国需要通过TPP来加深对亚太这一经济活跃地区的自由化“捆绑”,推动贸易一体化,带动美国的贸易投资,进一步促进美国经济增长。 对于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赵磊认为,美国在政治与经济上是同步推进的。美国重返亚太的用意是平衡其政治和经济政策。“9·11”之后,10多年来美国安全重心一直在中东,经济重心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弱化,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国国内也在反思,偏向安全导致经济出现萎靡。
发达经济体意在主导权
“美国希望把过去的规则向上推动,通过TPP、TTIP重新建立一套有利于西方国家的新规则。”姜跃春认为。 TPP与TTIP协定下的国际贸易新规则,显然对发展中国家最为不利,“两洋战略”的背后,正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面对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寻求强化在当今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主导地位,并掌控世界经济话语权。 “从更深层次来看,美国同时推进TPP与TTIP谈判,实质上是在利用其制度或者规则优势,来形成一个高标准的国际经济制度安排。”达巍认为,更开放的经济体、更高标准的环保与劳工体制、更少的国有企业,这是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能够做到的,也是他们的优势。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加入这样的协定会面临较高的门槛。如果TPP与TTIP都可以谈成,则就意味着美日欧这3个全球最大的发达经济体进入到一个水准较高的贸易安排,国际经济自由贸易的门槛将被因此整体提高。 “美国拉着与其水平接近的经济体来提升经济一体化水平,实质上是在巩固其制度霸权优势。”达巍分析说。
中国不会轻易被“边缘化”
中国是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领域的新标准与“高门槛”,客观上会抑制中国发展。实际上,自美国在亚太强力推进TPP谈判以来,国际舆论就有观点认为,美国主导的TPP是针对中国的“阴谋”,是想把中国“边缘化”。 姜跃春认为,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美国挤压中国话语权和影响力的因素是存在的。从经济规模来看,中国追赶美国的时间日益缩短。“这是一个趋势。美国感觉到,未来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可能会对美国产生一定的威胁。”姜跃春分析说。 “美国手里的牌就是规则优势。在一定程度上确实针对中国,因为中国现在处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上,美国要巩固自己老大的位置。”达巍认为,中美客观上存在竞争关系,但目前中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已不容动摇。他认为,中国不会轻易被“边缘化”,但TPP或TTIP达成后,中国可能会面临“二次入世”的危险。 “中国会面临巨大挑战。实际上,中国也希望通过外部压力来推动国内改革,中国也想达到一个更高的标准,只不过我们需要时间。”达巍说。
发展中国家面临挑战
在TPP与TTIP面前,中国所承受的压力在发展中国家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发展中国家普遍以外向型经济为主,最近几十年来,借力于对外贸易取得了快速发展,并对国际政经格局带来较大影响。通过TPP与TTIP框架下的高标准、高门槛贸易规则,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建立了新的市场体系,发展中国家话语权大大弱化,未来发展中经济体的发展将会承受一定冲击。 “可能的状况是,TPP协定达成后,会有更多国家寻求加入,这就在一定层面上达到了美国寻求在全球范围推行高标准新规则自由贸易的目的。再加上TTIP也在一体推进,即使美欧在谈判中有一定的妥协,其规则与构架也将高于现有的WTO规则。”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研究员倪月菊指出,未来世界贸易标准将会被整体提高。 她进一步分析说,“两大协定涉及的范围都比较广。目前TPP谈判涉及20多个方面,很多方面的条款都是发展中国家难以接受的。以往的多边或双边贸易谈判较多集中在关税削减谈判上,并在产品和服务贸易方面涉及很多‘例外’。但TPP谈判少有‘例外’,还涉及到许多非关税壁垒领域。”她认为,两大协定双管齐下,客观上抑制了中国等主要发展中经济体。 姜跃春强调,作为一种趋势,两大协定达成后,圈内国家会享受政策性红利,这将挤占国际贸易的空间,新兴市场经济增长必将承受负面冲击。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又出现了复杂态势。 “世界经济正处于新的十字路口。”姜跃春指出,日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目前出现明显的向好迹象,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明显恢复,新兴经济体的走势则相反——集体走弱。几个主要新兴大国,如印度、巴西、南非等都存在相当大的经济难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TPP与TTIP协定在较短时间段内达成,这些国家可能会受到一系列的影响,这对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整体地位与作用是个负面冲击。”姜跃春提醒说。
|
|
|
|
|
|
|